蔣玉
內容摘要:博覽群書,開拓視野,陶冶情操,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筆者從班級讀書會的意義、班級讀書會的有效方法、分層組織班級讀書會等方面進行闡述。讓我們的讀書會推動指引學生閱讀,牽引著學生們跨入書籍的海洋,進入歡樂的世界吧!
關鍵詞:閱讀 班級讀書會 方法
近年來,班級讀書會在很多學校蓬勃開展起來,它作為新生事物,以其新穎廣博的教學內容、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不拘一格的教學方式等受到了師生們的熱烈歡迎。與以往的課外閱讀不同,讀書會一般是指由老師指定或師生共同確定一本書,利用課內外的時間閱讀,然后在課堂上共同學習討論。在讀書會的課堂上,師生共同學習的閱讀材料不同于語文教材上的一篇篇的選文,而是整本的書籍或作品;教師主要通過和學生平等的討論,激發學生持續的閱讀興趣,從而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及鑒賞水平。
一、班級讀書會的意義
相關的教育學研究表明,閱讀是所有課程的核心和基礎。班級讀書會的有效開展能逐步培養學生對閱讀的濃厚興趣,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教育家們發現,學生的閱讀能力與未來的學習成績及自身學習素養有密切關聯。學生的閱讀經驗越豐富、閱讀能力越高,越有利于各方面的學習。因此,持續開展行之有效的班級讀書會對提高語文教學效能、培養學生語文能力乃至提升學生良好文學素養是大有裨益的。
二、班級讀書會的有效方法
語文教學的天地是如此廣闊,讀書會的資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但如果只是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讀,教師不組織進行有效的指導,學生往往會漫無目的地匆匆掠過一些好書,不知該如何從書中汲取豐富的知識,這樣就達不到讀書的目的。筆者經過近幾年的摸索,對班級讀書會的有效方法進行了初步探求,得出了以下一些方法:
1.指導選擇適合的書籍
當學生有了讀書的愿望,可以適時地向學生推薦一些適合他們閱讀的讀物,并根據學生的文化基礎、認知水平、學習實際、年齡和心理特點等因素,因人而異。
2.家校聯系,落實課外閱讀計劃
課外閱讀光靠學校里有限的時間是遠遠不夠的,要想真正有效地落實閱讀計劃,必須與家庭取得聯系,讓家長也一同參與。讓家長明確《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告知家長學生的課外閱讀量,怎樣培養學生的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讓家長認識到語文閱讀不能僅僅把眼光放在語文書上,要從小擴大學生的課外閱讀面,補充課外閱讀量,認識到課外閱讀不僅不會影響語文成績,反而會促進語文閱讀、寫作能力的提高。
3.教會閱讀的方法
精讀與略讀相結合。當今社會處于知識爆炸的時期,信息含量大、變化快,要注意培養學生精讀與略讀相結合的能力,指導學生讀書先讀前言、目錄,讀報先看標題、欄目,在瀏覽中形成粗略印象,借此選擇圖書。對于自己所需要的優秀的作品,細細品讀。其它內容可采用略讀形式。
讀思相結合。托爾斯泰說過:“知識只有靠積極思維得來而不靠記憶得來時,才是真正知識。”因此,還要注意引導學生邊看書邊質疑,并通過自己查詢資料分析解答,從而理解知識、掌握知識。
讀記結合。每個學生準備一本摘記本,引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及時摘錄新認識的字、優美的詞句和一些新知識,以便以后查閱,養成邊讀邊記的好習慣。
三、分層組織班級讀書會
經過上述準備,讀書會應該說有了一個良好的準備了。根據閱讀的由淺入深,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讀書會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一是淺表泛讀型;二是眾說紛紜型;三是潛入挖掘型。
1.讀書會的初期階段一般適用淺表泛讀型。首先在班上“偵察”一下,班里最近都流行看什么書,學生們口頭上念叨的是什么書。然后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進行閱讀。
2.經歷了淺表泛讀型的初期階段讀書會后,我們可以向眾說紛紜階段推進。讀書會前給學生充分的閱讀,并完成閱讀記錄表。老師可把學生們寫的閱讀記錄表張貼出來,讓學生有一種成就感,并在班級中營造起一個書香濃郁的氛圍。可以重新排列一下教室的座位,用更輕松自由的形式來進行師生互動。師生既可以對某一段、章進行深入研讀,也可以就整本書中的人物形象、作者觀點進行討論。班級讀書會中,教師的作用是組織學生討論,引導學生發言,不能越俎代庖。例如,老師可以先讓學生提問,說一說看書時還有哪些疑惑。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老師不要急于解答,急于下結論,可以讓其他同學都說一說。要允許學生有不同的見解,甚至有爭論更好。老師還要有一些控制和調節討論現場的技巧。
3.讀書會的最高層次是潛入挖掘型。師生在廣泛討論的基礎上,就書中作者的經歷、觀點闡述自己進一步的看法,也可以延伸活動。例如,念、演、畫、唱等方式,把讀書的理解融入活動中。
四、總結
進行班級讀書會有利于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教師如果能將整本書運用到語文教學中,將在語文課程改革中走出一條新路,跨越一本教材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永遠對語文、對閱讀保持強烈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