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官陽
?
慢談交通CHITCHAT ON TRAFFIC
大型貨運的道路安全通行條件保護建議
文 官陽
道路汽車運輸,已經成為國民經濟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特別是重載車輛的大型貨物運輸安全,不僅僅關系到民生安全,也關系到國民經濟的運轉效率,中國產品無論是內銷和出口時的成本競爭力。在供給側時代,這其中蘊含的經濟和生命價值,都應該得到重視和提高。
據報道,最近在北京五環路上摔碎的大佛,堵了早高峰通行6個小時;在上海中環上的管件運輸,砸得高架橋錯位,需要半個月才能通車……這些事故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并不難測算,如果再算算通勤時間的延誤總量,換算成勞動時間價值,我們就會看到一些天文數字了,這還不算導致的燃油浪費和大氣污染排放!
就交通管理而言,在大型貨物道路運輸問題上,有兩個基本要素——線路和時間,但這種事情往往只發生在超寬、超重和超高、不移除沿途交通管理設施就無法通行時,而在日常的道路運輸中,其實有很多大型貨物,雖然沒有超寬、超高、超重,但恰恰是因為“合規”,反倒更容易出現速度錯誤、線路錯誤、安全事故等。因為,針對大型貨物的道路運輸,我國有必要制定一套專門的道路安全通行條件的保護方案!
重載貨車有起步慢、剎車慢、轉向慢,車體寬而高大等很多特點,這就要求在通行線路和時間上,進行一定的規則限制和引導。在美國的很多地方性的道路設計規范里,甚至會要求如果允許有非防抱死剎車系統的貨車出沒,就必須考慮更長的停車視距的設計指標。
無論在城市道路還是在公路上,依照區域特點,都應該對于重載貨運車輛設置專門的通行線路和通行規則、時間規則。這種貨運車路網不僅僅應該告知全國的運輸企業和貨運車主,更應該在沿途重要節點進行具有提前量的強化警示和告知,并配合限高、限寬設施等使用,告知的方式也應該是全區域性的、預告加引導型的指示信息。在社會車輛和非機動車稠密的區域里,要盡量避免重載貨車的混行。
在時間規則的制定上,也要考慮接壤時間段的大型貨車泊車問題。在有些地方,大型貨車為了等待放行時間都停在高速路的路側,甚至占據一或兩條行車道,只等著開放時間,這種做法與時間規則的設定不科學有很大關系,比如北京去往八達嶺的京藏高速段,就有禁止貨車在下午2點以前駛入的限制規則,但是相交的G7(京新高速)卻沒有限制,于是在每天下午2點之前,人們就會看到大量的貨車堵在京新高速去往京藏高速的路段上,形成數百米的鋼鐵長龍,造成浪費和延誤。其實,如果在相交道路上配合設定限行規則,將相互的限制時間協調起來,并且充分提前設置警示標志,告知臨時泊車等候的區域和辦法,這個問題是不難解決的,畢竟沒有一輛車是能夠卡著時間點飛到限行路段的。前序路段的限制和誘導,是一個必要的效率優化配置。
由于貨車的運行特點,被超車是一種非常普遍的安全威脅,還有典型的安全隱患就是彎道、下坡道等。根據這些特點,在貨運線路上,對一些敏感點段應該實施有針對性的限制措施,重點放在限高、限重、控制車距、禁止并線、減少猛拐的措施上。比如在城市快速路的出口前路段,城市快速路的上坡和下坡路段,彎道前,輔路進主路的接入路段等,都應該強化行車道保護措施,遏制小型機動車突然超車后并線導致的重載貨車的突然剎車、猛拐避讓等行為。同時,要嚴格限制重載貨車借道超車的范圍和頻率,只在特定路段和距離里,提供有限制條件的這類超車條件——比如,根據當地路網條件,特別是視距條件,每隔3-5公里或者更長的距離提供一個允許貨車超車段,在標志標線等控制措施上做好明確的告知、引導和約束,在其他非開放路段嚴格禁止貨車超車。
在一些對高度、重量、寬度敏感的路段,要提前設置充分的限制設施,將危險排除在路段之外。在對速度敏感的路段,特別是人口稠密的路段上,要加強限速措施的科學性,通過壓縮機動車道寬度、增加標志標線的視覺干預效果、提前多次警示等積極引導的方式,實現駕駛員的主動降速。
目前,對于貨運線路還比較容易被忽視的,就是全天候全路況的視認性問題。大車駕駛限高在2.5米以上,距離車燈很遠,這就導致了對龍門架和懸臂標志的視認困難。在以往的技術上,發達國家是要求在這種路上對過頂標志進行外照燈的辦法以彌補車燈照射不到的不足,伴隨大角度反光膜的出現,這種外照燈的辦法才逐步被取代,但在我國,這一領域還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在設計領域內,很少有設計師會關注觀測角度問題,導致很多大貨車司機被迫使用遠光燈照射標志。
全路況的視認性安全隱患,在高速路上是比較突出的,由于大貨車對視距的阻擋,導致小轎車司機無法有效發現標志上的指示信息,錯過合理的變線路段,形成猛拐、倒車等安全威脅。在有大貨車出沒的路段,應該在道路雙側和門架層次上進行增加,對誘導信息做重復設置,以避免遺漏導致的駕駛錯誤和事故。
智能交通喊了很多年,但是每每發生重載貨車的事故時,我們卻很少見到監控設備發揮有效作用的案例。無論是危化品車輛還是重載貨車,只要出現在轄區就應該由監控系統首先向巡邏力量發出警示信號,同時,系統應該能根據以往的事故記錄判斷出事故高發時間點段,并且應該有進一步的巡邏資源投放到對應道路的上游去,以提高安全通行的保障力度。對于特別敏感車型實施動態監控和動態顯示屏警告,也是一個有效的安全警示措施。
我國正處在經濟轉型期,在供給側改革的時代,要提高向效率要效益的能力,貨運車輛通行線路的安全條件改善,是一項基本而有效的措施,但積跬步方可達千里,只有通過各個部門的通力合作,我們才能實現這樣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