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8月15日文章,原題:中國網貸機構查看社交媒體聯系人來評估風險 中國一家大型網貸公司披露,該國蓬勃發展的金融科技正使用個人信息評估信用風險,程度非比尋常,方法如今包括查看社交媒體聯系人名單。
聚寶匯的聯合創始人陳曦說:“如果我們發現你(在社交媒體上)有娛樂或金融界的名人朋友,會認為你肯定有些值得信任……”聚寶匯是中國三大P2P貸款公司之一。它與騰訊這類公司屬于利用社交媒體數據評估信用風險的新一波中國網上金融公司。聚寶匯很多信息是通過其母公司中國海航集團獲得的。
陳說:“我們有來自保險、旅游、民航和購物領域的大約1億人的信息?!?/p>
在中國,信用數據一直存在不完整且不易獲得的問題,因而此類信息顯得非常重要。傳統的信用評級數據為中國央行所掌握,它由各銀行的貸款違約和還款記錄組成。以往,只有各銀行才能訪問這些數據。去年中國央行開始允許包括騰訊和阿里巴巴在內的8家公司使用該數據庫。
此外,央行的數據庫覆蓋并不全面,特別是涉及低收入借款人和中小企業的。陳先生估計它只覆蓋了中國1/3的人口。因此,紐約城市大學的王家卓(音)表示,“許多網貸平臺(不得不)尋找其他途徑進行盡職調查。”比如,客戶將聚寶匯賬號與微信或微博賬號相連,讓聚寶匯能點擊查看他們的社交媒體數據。
安永咨詢公司的亞洲金融科技主管詹姆斯·勞埃德提醒說,過往的交易記錄仍是信用評分的核心部分,“社交媒體數據只能是一種補充,取代不了交易數據?!?/p>
在美國,監管機構對隱私和歧視可能的嚴格規定,已促使網貸機構放棄使用臉譜網活動來評估風險。但在中國,業內人士說,P2P行業相對缺少監管,所以各種新奇手段都用上了?!?/p>
(陳俊安譯)
環球時報2016-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