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孫秀萍 本報特約記者 盧昊
作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日本15日公布的第二季度GDP僅較上季度增長0.048%,這一“零增長”出乎市場意料。分析認為,這一數據凸顯盡管實施了大規模的政府刺激和央行寬松政策,日本經濟仍然疲弱。路透社15評論稱,隨著“安倍經濟學”的刺激計劃初步效果逐漸式微,日本政府面臨如何才能真正擺脫20年來通縮的挑戰。
消費始終疲軟不振
日本內閣府15日公布了日本2016年第二季度GDP初值,其中剔除物價變動因素的實際GDP較上季增長0.048%,換算年率增長0.2%,連續2個季度實現正增長,但增幅較上季度(換算年率2%)大幅下降。
《日本經濟新聞》稱,此前市場投資者和經濟學家們對二季度經濟增長預測為0.7%。這表明實際經濟增長率不僅低于上季度水平,也低于民間預期。
具體數據方面,居民消費較上季度增加0.2%,但企業設備投資下降0.4%,出口減少1.5%。此外,訪日外國人消費下降4.5%,創下2012年第四季度以來的最大降幅。
占GDP約60%的居民消費始終疲軟不振,加上設備投資與出口下滑,嚴重拖累了經濟數據,僅靠房地產和公共投資“勉強支撐”。
面對如此低迷的數據,日本經濟再生擔當相石原伸晃15日的講話也帶有“緊迫感”:“需要盡快落實各項經濟政策,不僅要喚起當前的需求,而且要將其與民眾需求主導下的持續經濟增長聯系起來。”受宏觀數據等因素影響,日經綜合指數15日下跌0.3%,報收16869.56點。
企業紛紛下調預期
美國《華爾街日報》直言,這一近乎停滯的經濟增速顯示,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執政3年多來一直難以實現持續的經濟復蘇。路透社稱,盡管日本政府加強了政策投入,但內需疲軟的根本性問題依然嚴重,加上英國脫歐和新興經濟體增長減速,海外經濟前景不明朗,恐怕也難以指望出口能夠拉動日本經濟。
日本財務省此前發布的貿易統計速報顯示,日本月度出口額已經連續9個月減少,半年出口額同比減少8.7%,創下金融危機以來的最大減幅。
日本企業早已經感覺到經濟增長停滯帶來的寒意。據SMBC日興證券的最新統計,今年第一財季在東京證交所上市的日本企業凈利潤平均下滑超過20%,基于此情況,各上市企業紛紛下調2016財年的凈利潤和銷售收入增長預期,其中凈利潤平均增長預期從7.5%下降到4.6%,銷售收入平均增長預期則從-1.1%下降至-1.5%。
不少日本經濟學家認為,相比于宏觀數據停滯不前,經濟主體對于經濟前景悲觀預期的長期化,以及政府政策目的與效果的背離,可能更加令人擔憂。
日本共同社13日公布了面向108家日本國內大企業的問卷調查結果,其中60家受訪企業預測年底日本經濟“將止步”,數量超過了預測“將緩慢好轉”的企業(35家)。
過度依賴刺激政策
為改變日本經濟“原地踏步”的現狀,安倍政府本月初繼續“下重手”,推出了規模達28萬億日元(約合1.8萬億元人民幣)的經濟刺激計劃,日本央行也擴大了量化寬松。但《日本經濟新聞》稱,投資者對這種擴張性財政、貨幣政策能否持續見效仍持懷疑態度,要求政府能夠切實推動結構性改革的呼聲越來越高。
有分析稱,在政府連發短期刺激政策的背景下,日本經濟已過度依賴財政和貨幣政策,而這無助于實施結構性改革,推動企業技術創新和提升潛在經濟增長率。
日本《東洋財政》網站稱,政府期望通過刺激政策在短期內拔高宏觀數據,恢復人們的信心,但目前這一措施可能已經接近極限,使得中長期經濟增長缺少基礎。正確的途徑應是充分利用財政、貨幣刺激政策爭取的時間,盡快改革經濟制度,實現勞動力市場的開放和企業間的充分競爭。▲
環球時報2016-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