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佳慧
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問題及對策研究
文/朱佳慧
隨著中國經濟貿易一體化進程加快,尤其是受近些年金融危機的影響,在中小企業出現各種經營風險以后,各企業逐漸意識到內部控制的重要性。本文首先對中小企業的內部控制現狀進行分析,最后提出相關意見措施。
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問題分析;相關對策
COSO委員會在《內部控制——整體框架》中對內部控制有如下界定——“內部控制是由企業全體員工實施的,為經營效率、財務報告的可行性、是否遵循相關法律等目標的達成而提供合理保證的過程?!薄镀髽I內部控制規范》中對內控的定義是“由企業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和全體員工實施的,旨在合理保證企業經營管理合法合規、資產安全、財務報告及相關信息真實完整,提高經營效率,促進企業發展戰略的過程”。
(一)我國對中小企業的界定標準
(見表1)

表1 中小企業的界定標準
(二)中小企業自身的特點
1.規章制度松散,風險控制能力差。中小企業的制度特別松散,與一些大企業比起來,它的生產運營并不是根據市場需求而定,只注重眼前的利益,常會因此缺少長期的風險控制體系。
2.所有權、經營權集于一身。與大型企業相比,中小企業一般都是所有者即管理者。在這些企業中,即便有極個別的也以現代企業制度來運作,但是它們的組織結構和決策機制依然很單一,往往所有權和經營權都是集中于一人。
3.人才流失率高,“百年老店”不多見。中小企業成立早期,以其高效率低成本的運作,常常能帶來較高的利潤。然而,伴隨著經營規模的不斷擴張,中小企業規章制度的不健全、工資水平比較低,發展空間受限制等問題也經常出現,常常導致人才的流失,而自身也陷入各種經營困難,導致企業難以發展。
4.財務人員素質較低,信息化程度低。中小企業往往難以招聘到專業素養較高的財務人員,而且目前依然有很多企業采用手工記賬。就算采用了電算化的方式,財務系統的作用也只停留在簡單的記賬上,幾乎也就談不上財務會計和管理。
(一)內部控制監督制度不健全
對企業監督的主要舉措就是依靠審計手段,審計手段分為外部審計和企業自身的內部審計。對于中小企業來說,自身的內部審計更加重要。但90%的中小企業并沒有在企業內部設置相應的審計部門,或者即便設置了審計部門也不能充分發揮相應的作用。
(二)治理結構不健全
中小企業的治理結構缺乏嚴格有效的執行力,雖然企業在形式上建立了董事會,但是其董事長是由其控股公司法定代表人兼任,這就導致了企業與控股股東在資產、財務、人員等方面很難實現相互獨立。
(三)企業文化建設緩慢
企業文化一般由整體價值觀、領導者理念與風格、員工行為守則等幾個方面構成。想要發展成為成長較快、效益較好、員工集體素質較高的企業,它就必須加強文化建設。然而目前來說,中小企業并不怎么重視建設企業文化,員工之間也缺乏凝聚力。
(四)不注重企業的風險管理
風險管理是以識別可能會影響目標實現的潛在因素為目的而實施的。很多中小企業在進行投資決策、財務決策以及經營管理決策時都帶有很大的盲目性,沒有建立起風險分析和管理機制,這種做法將會帶來很大的經營風險。
通過以上對中小企業的分析,本文提出了完善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議:
(一)發揮內部審計的監督作用
內部審計作為內部控制重要的一環,具有經濟評價的職能,并且對企業內控的實施和監督有著關鍵的影響。因此,中小企業需要在內部設置相應的審計部門,并確保審計部門在企業整體中擁有著較高的地位,才能讓它充分發揮監督的職能,完善企業內部控制。
(二)內部控制的基礎是公司治理結構
從上文中可以看到,所有權與經營權集于一身是中小企業的重要特點之一。然而,對于公司治理結構來說,如何建立起所有者與經營者之間獎懲有效、權責明確的委托代理關系、以及如何充分發揮董事會、監事會的作用,都對內部控制的效果產生很大影響。
(三)重視企業文化的作用
企業的內控都是針對“人”來計劃并實施的,企業文化的長期存在和發展在企業內部會形成一種控制觀念,很大地改善企業內部控制的效果。因此,中小企業如果要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就必須對企業文化的作用加以重視。
(四)建立中小企業財務風險預警機制
缺乏長期有效的財務風險預警機制是中小企業缺陷之一?,F如今,市場競爭如此激烈,中小企業應當建立有效的財務風險預警機制,以便能夠及時對監測經營出現的相關情況提出警告,為企業減少財務風險所帶來的不必要的損失,在以后的工作中也能夠防止同類的財務風險再次出現。
[1]財政部證監會審計署銀監會保監會《關于印發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的通知.財會2008,17號.
[2]董美霞,戴松梅.我國企業內部控制評價研究[M].山東大學出版社,2010.
[3]范弘亞.公司治理與內部控制關系淺析[J].市場周刊,2011.
[4]耿云江.理論與實務聯動,共同推動中國內控體系貫徹實施[J].會計研究,2011,(2):91-93.
(作者單位:南京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