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 鸝(河海大學 江蘇 南京 210098)
“分層教學法”在青少年網球俱樂部教學中的設計與運用
□ 黃 鸝(河海大學 江蘇 南京 210098)
根據青少年網球教學特點及青少年各年齡階層身心發育的層次性和個體差異,通過教學實驗,對“分層教學法”在青少年網球俱樂部教學中的設計與應用進行了理論和實踐探索。在實驗研究的教學過程中系統運用“分層教學方法”,在尊重青少年各年齡階段身心發育特點的同時,遵循因材施教尊重個體差異的教學特點,對各年齡段俱樂部學員根據年齡,運動能力,技術水平分成不同的教學班次,對個別具有差異性較明顯或有特殊需求的青少年開設具有較強針對性的課程班級,從而對各層次班級提出并確立適宜的教學目標和方法,提出基于因材施教的分層教學模式,為更好的提高教學效果提出參考與借鑒。
分層教學法 青少年 網球教學 設計 運用
就目前而言,在南京市場絕大多數青少年網球俱樂部的教學仍然普遍采用傳統方式、方法和手段進行教學,傳統的俱樂部教學方法由于受到場地及經營成本等方面因素的制約,多采用的方式和標準更多的考慮到了場地及成本因素,進而忽視了教學效果和個體之間的各方面差異性,教學方法及手段也相對單一,這直接影響到整體教學效果。
現階段,青少年網球俱樂部模式是網球運動在青少年群體中推廣的主要途徑和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青少年最終能否形成終身體育的意識,培養運動興趣愛好的關鍵環節。如何在俱樂部教學中改變原有的教學方法,培養和發展學生對網球運動的興趣愛好,推廣普及網球運動就顯得尤為重要。網球運動是青少年喜歡的一項體育運動。采用何種教學推廣模式,和教學方法才能更好的讓青少年學員和家長認同和接受,并自愿長期從事網球運動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
因此,如何滿足不同學生在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速度以及學習方法上的不同要求,使教與學更好地結合,更有效充分地激發學生參與網球運動的熱情,使各個年齡段的學生分別在自己年齡層的起點上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本文對“分層教學法”在網球俱樂部教學中的理論和實踐問題進行研究,通過對其在網球教學中的設計與運用問題的探討,為網球俱樂部的教學模式提供參考,以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
1.1、研究對象

表1 對照班與實驗班五項測試指標一覽表
教學實驗對象為選擇龍江國際網球中心網球俱樂部,及五臺山網球中心共計108名各年齡段學員。龍江國際網球中心54人次抽樣學員按6-9歲、10-13歲、13-16歲,分別開設,按照年齡及技術測試水平分為初級、提高及高水平精英特訓按每年齡段高中低三個技術級別分為9個實驗班每班6人,五臺山網球中心54人次學生按現有傳統模式教學只分班,不分年齡層作為對照班。實驗班與對照班的基本情況大致相當,按照《ITN國際網聯網球等級測評系統》對兩組學生進行測試,經數理統計處理,認定兩組學生在這幾個指標上都無顯著差異(見表1)。
項目實驗班對照班
ITN測評內容:
A、底線擊球深度測試:10個正反手底線交替擊球;
B、截擊深度測試:8個正反手交替截擊球;
C、底線擊球精準度測試:6個底線正反手直線擊球,6個底線正反手斜線擊球;
D、發球:總發12個球,4個目標區,每個目標區發3個球(下圖);
E、移動能力測試:被測試者將5個網球分別取回放到指定位置所需時間。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根據本文的研究的需要,查閱了相關體育教學、體育理論、體育統計、體育測試與評價等相關書籍和大量文獻資料,較全面的了解本課題領域的研究現狀和前沿動態,為本研究提供了理論和方法依據。
1.2.2、教學實驗法
為了本研究而進行了為期一學期的課堂教學實驗,采用實驗班與對照班對比的辦法進行,實驗班和對照班教學時間安排上完全一樣,實驗班學生根據網球運動基本水平的差異分級進行教學,并制定了相應的教學內容課程。也就是說每個學生所處的層次不是一成不變的,經過一段時間學習后,要進行測評調整,能達到自己所在層次目標的學員可以升到高層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而對照班則采用傳統的一貫的分班制度及教學形式。在學習結束后,采用雙盲法,將實驗班與對照班的學生混合交叉在一起進行評定,將結果進行比較。
1.2.3、問卷調查法
自制調查問卷,經過有關專家進行效度和信度檢驗后,在實驗前后分別對兩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以了解情況。獲得了學生對網球分級教學的認可度,了解分級教學對學生學習興趣,學習態度的影響等第一手資料,為本研究提供了寶貴的信息和依據。
1.2.4、數理統計法
所有測試數據都用SPSS15.0統計軟件處理,將實驗班和對照班各項指標實施T檢驗,比較差異的顯著性,分析實驗結果,從而獲得實驗科學依據。
2.1、“分層教學法”提出的理論依據
所謂“分層教學法”就是在相同類型的訓練課上,針對學生不同的年齡、身體素質、運動能力、技術水平、個性特征及接受能力等,將學生分為不同層次的教學班實施教學,根據參與學員的實際情況,設計不同層次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練員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運用不同的組織形式和教學方法?!胺謱咏虒W法”的提出與運用充分體現了教學過程中以學生學習為主體,充分體現區別對待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其具體表現在幾個方面:
(1)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采用一個模式、一種方法、一個進度、一個標準很難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很難使學生都得到充分全面的發展。(2)“分層教學法”中,由于各層次學生具有相同的學習目標,這些目標是根據教師學生的能力和水平的客觀評價后確定的,在同一個教學組學生之間合作與交流就更容易,容易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與探索創新精神。(3)體現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每組學生完成適合自己水平的任務后可向更高一層邁進,真正使每個學生都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每個學生得到主動的發展。
2.2、“分層教學法”在青少年俱樂部網球教學中的設計
在開展教學之前充分了解掌握學生基本情況后制定網球分級教學的各級別教學計劃、教學步驟,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及評價標準。本次分級分別為初級班、提高班和高級班,并制定初級班、提高班和高級班的基本要求、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組織教法(見表2)。
教練員在依據細分后課程計劃,認真鉆研教學內容的前提下,要充分了解不同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提出不同的教學要求,在突出教學重點基礎上安排不同的組織教法,設計相應的教學方案,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使學生在各自的能力范圍內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所以,可以說,有錢人其實并非“將利益最大化的專家”,反而是“將風險最小化的專家”。舉個例子來說,如果某天一只股票損失了500元,有錢人不會在這個損失得到彌補之前再忍耐一下,而是盡早止損,然后重新尋找投資的機會。
2.3、實施“分層教學法”的教學原則
2.3.1、主體性原則
教練員要科學合理地進行訓練計劃設計、制定的練習內容要能引導學生積極進行自主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并不是忽視教練員的主導性,教師根據學生具體情況設計的教學目標要能引導學生進行積極地訓練,因此,更要求教練員科學合理的“導”。
2.3.2、反饋性原則
教學訓練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它的整個過程都必須體現信息的反饋與教學的控制調整。由于青少年訓練的特殊性,要求教練員在訓練過程中準確觀察,及時發現問題,及時糾錯,并引導學生自己或互相幫助糾正問題。
2.3.3、創造性原則
教練員在訓練過程中應積極培養學生的舉一反三的創新能力培養,在訓練過程中積極觀察學員自主學習狀態,開發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因此,教練員設計教學練習時要能用新穎的教學資源創設教學情景,并利用現教育技術來激發學員的創造性思維,激勵學員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表2 初級班和提高班及高級班網球教學評價的標準
通過一學期網球課分級教學實驗,結果表明,在學期結束的技術測試中,實驗班的三項主要技術得分均高于對照班(見表3),經過統計分析,實驗班與對照班各項技術水平均有顯著性差異,實驗班學生的技術掌握情況明顯好于對照班。通過對實驗班與對照班成績分布的統計情況進行分析,可以看出實驗班學生達到優秀和良好等級的百分率也明顯高于對照班,并且成績分布較集中于高分段(見表4),說明采用分層教學的實驗班教學效果優于采用傳統教學的對照班。

表3 實驗班與對照班學生ITN技術測試得分情況比較

表4 實驗班與對照班技術測試成績分布(n=40)
對參加實驗的龍江國際網球中心的學員采用分級教學方法進行教學,通過實驗后的教學效果進行分析可以看出,在網球教學訓練中有目的的采用分級分層次的教學方法,能夠充分體現因材施教區別對待的教學原則,能夠充分體現學員的主體性并尊重學員的差異化,能夠培養提高學員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采用分級教學使一個教學組的學生水平更加接近,使學生的學習目標更加貼近自己實,使教練員能夠更好地根據學員的實際情況進行設計合適的教學方法,更好地組織教學,使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能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參訓學員通過自身努力達到教學目標,使學員體會到技術進步的樂趣,無形中產生一種成就感,從而激發訓練欲望,提高學員興趣,達到教學組織的最優化。
從實驗班學生的問卷調查結果看,有92.5%的同學贊成采用分級教學的形式進行教學,可以看出這一教學形式得到了絕大多數學生的支持。因此,無論從分層教學本身的效果,還是學生的自身感受,都表明分級教學方法運用于網球俱樂部教學是科學的可行的。
(1)“分層教學法”在網球俱樂部教學過程中的運用,應首先研究與了解參訓學員的基本情況并根據學員的個人身體素質、技術技能水平、個體差異及個性化需求,對其進行合理的分層。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教學的各個環節,還要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教材的方向確立適合各個層次組的層次目標,使教學中的各環節都體現出系統性和層次性。
(2)在各層次的教學方法中,教學目標、任務和要求要符合各個層次學生的具體情況,根據各個層次組的不同情況,符合學生的承受力,如出現學員不適應或技術水平跟不上等情況及時糾正與調整,既保護了學員的自尊心不受傷害又確保了技術循序漸進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的執行。
(3)分層教學的科學實驗結果表明,在俱樂部網球教學中運用“分層教學法”對于提高學生的訓練成績有著積極良好的作用,有助于鞏固和培養學生對網球運動的濃厚學習興趣,提高其進一步學習網球技術的信心,從而有利于幫助學生學習和掌握網球技術。
(4)“分層教學法”在青少年網球俱樂部教學中是有效而復雜的教學方法,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只是進行了初步的實驗探索,在探索的過程中對于青少年網球俱樂部網球教學訓練方法及訓練手段的探究還有非常大的空間值得所有網球俱樂部教練員及課程設計人員從實際出發進行深入考察研究,為青少年網球俱樂部教學經驗的積累添磚加瓦。
[1]川姚君龍. 分層次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J]. 陜西師范大學學報.
[2]高巖,劉巍.分層次教學法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01(1):63-64.
[3]王浩.網球教學中實施探究式教學的實驗研究[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
[4]葛慧,謝雪峰.高校乒乓球專項選修課”分層次”教學的實驗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4(3):100-102.
[5]陶志翔.網球運動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08.
[6]劉為民,呂光明.普通高校體育課”分層次教學”的實驗與探究[J].體育學刊,1997(1):27-28.
[7]詹建國.“分層合作學習法”在跨欄跑教學中的設計與應用[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5):656-658.
[8]陳伶蔚.談分層合作教學法的優越性[J].湖北體育科技,2001,10(3):97-100.
[9]郭英,魏亞平.體育課分層次教學模式構建的實驗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2(3):378-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