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 吉 孫世超(吉林大學體育學院 吉林 長春 130012)
高校運動會趣味項目設置現狀的調查分析
——基于對50所高校秩序冊的考察
□ 袁 吉 孫世超(吉林大學體育學院 吉林 長春 130012)
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實地調查法等研究方法,對高校運動會趣味項目設置進行了調查分析,研究結果表明:我國高校趣味項目設置差異較大,項目設置存在“廣而不深、多而不精”的問題。提出趣味項目設置要選擇開展規則清晰、易于判罰、趣味性強的項目。
運動會 秩序冊 趣味項目 田徑
傳統田徑運動會片面強調競技性而忽視參與性,強調功利性而漠視教育性,將會間接影響到學生體育參與意識。因此,我國學者對高校田徑運動會的改革呼聲一直高潮迭起:有的學者提出要改變競賽規程,完善獎勵辦法;有的提出要精簡傳統田徑項目,從趣味性等角度進行校運會項目的開發;更有學者提出要建立體育文化節,來取代田徑運動會。然而,合理的項目設置是校運會改革的關鍵。因地適宜、因時適宜的開發校運會項目,有效的使用人力、物力、財力,提高校運會參與人群,充分挖掘和提升校園體育文化,才是校運會改革的方向。
筆者通過在中國知網搜集了相關文獻,并收集了國內包括清華大學、吉林大學在內的50所高校田徑運動會的秩序冊,對部分高校運動會進行了實地調查,針對相關問題咨詢了相關的專家。
高校田徑運動會本應是展示校園體育文化,宣揚體育精神,培養學生的體育思想的大舞臺。但長期以來競技體育的“錦標主義”思想滲透在學校中,致使學校體育出現了畸形、急功近利的奪金攀比,脫離了“以人文本、重在參與”的軌道。目前我國高校田徑運動會項目開展總數最多的是長安大學,為57項,趣味項目為31項,學生參與比例為41.5%,也是所有高校中參與比例最高的。因此,因地制宜的選擇趣味項目就顯得尤為重要。
趣味項目是指可操作性強,學生喜聞樂見的運動項目。“寓教于樂”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必不可少的,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價值觀,是高校體育文化的精髓。我國學者早已提出“競技體育教材化”的口號,黨中央、國務院頒發《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以及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陽光體育”相關文件中明確指出學校體育的指導思想——“素質教育·健康第一”。增設趣味項目,一度成為校運會的項目改革熱點。
趣味性項目開展最多的是長安大學,為31項,參賽人數為14100人,在學校學生比例高達41.5%,集體項目與個人項目之比為7.14:1,是所有高校中集體個人比最高的,集體項目有助于更多的學生參與校運會,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是高校體育文化的內涵功能。而趣味性項目為0的有22所高校,平均值為3.5,最大差值為31(見表1)。僅以田徑項目為比賽項目的高校比例達到了44%,而田徑項目與趣味項目并重所占比例為42%,以趣味項目為主所占比例僅為3%(見圖1)。這些數據表明我國高校田徑運動會目前仍是以傳統項目為主,而趣味項目較少。我國部分高校受到競技體育思想的影響,校運會以純競技項目為內容,脫離了學校體育以增強學生健康、增強學生體質的目標。

圖1 項目開展類型分析圖
增設趣味項目受到部分學校的重視,是提高學生參與度的有效手段,但盲目增設趣味項目,無疑使運動會項目設置走上了誤區。筆者從趣味項目競賽規則的完善度、開展的難易程度、組織比賽的難易程度、判罰的難易程度、娛樂性效果等方面,來對我國50所高校運動會現有趣味項目進行分類,一共分為四個等級。
3.1、一等趣味項目:規則清晰易開展、趣味性強效果好。
由表2可知,一等趣味項目有拔河、團體跳繩、六人七足跑等8個項目(見表5)。這些項目在實際開展中易于組織、判罰,并且效果好,能夠激起觀眾的熱情。有研究表明43%的學生渴望增設趣味項目。這些項目是以團隊為基礎進行比賽,有詳細的競賽規則,在比賽中需要團隊合作才可以完成的比賽,場地器材要求少,便于開展。適宜的趣味項目可以促進學生參加比賽,使每個學生都成為運動會的一份子,充分感受體育運動帶來的競技性與趣味性。
3.2、二等趣味項目:組織難度稍大、開展效果一般。
由表2可知,二等趣味項目包括無敵風火輪、蛟龍出海等18個項目。這些項目趣味性較強,但組織難度稍大。例如20米挪磚過河,是指運動員利用三塊木磚,手腳協調前進,移動過程中手腳不得接觸地面,接觸一次加時0.5秒,達到終點計時結束。我們在實際開展的時候,很難做到每次落地都判罰,每次都記錄。這就要求我們在選取一些團體拓展項目時,應對競賽規則進行調整,在保證趣味性的基礎上,更要保證公平性。

表1 我國高校運動會項目開展情況一覽表

中北大學 省屬重點 0 5:1 18 847 2.82太原科技大學 省屬高校 12 4.5:1 23 629 2.10贛南師范學院 普通本科 0 7:1 16 935 4.97湘潭大學 全國重點 0 5:1 18 486 1.34山西大學商務學院 獨立學院 7 1.3:1 21 1114 6.4南昌大學科學技術學院 獨立學院 1 3:1 16 925 7.1中部西安交通大學 211、985 4 3.6:1 23 2632 8.58西北工業大學 211、985 0 3.7:1 19 590 2.2長安大學 211 31 0.14:1 57 14100 41.5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211 15 1.3:1 28 1202 4.01延安大學 省屬高校 0 10:1 22 669 3.35內蒙古師范大學 省屬高校 0 9:1 20 878 2.92內蒙古民族大學 省屬重點 0 10:1 22 967 4.58昌吉學院 普通本科 4 1.67:1 16 333 4.63重慶科技學院 普通本科 0 7.5:1 17 827 4.14西部
注:“-”表明該項數據不存在;“--”表明不存在體育特長生;“---”表示未搜到該數據。
3.3、三、四等趣味項目:規則模糊難以判罰、趣味性低效果不好。

表2 我國高校田徑運動會趣味項目開展情況一覽表
由表2可知,三等趣味項目有28項,四等趣味項目有15項。個人項目:平板支撐、仰臥起坐、引體向上等。這項項目動作單一固定,趣味性低。且都是個人賽,雖然參與人群增多了,但實際效果并不是很好。建議諸如此類的項目皆改為團體賽,即每個人的成績累計為該隊的總成績,這樣可以鼓勵學生積極鍛煉,踴躍報名。
團體項目:例如30人×60米往返穿越欄架迎面接力賽、5人持桿50米蛇形跑。趣味性低,與田徑項目特點類似,完全以跑、跳能力為基礎,并不是真正的趣味項目。而且部分項目難易判罰,例如團體臺階,要求參賽隊員(5男5女)胳膊互挽,同時上下臺階,并站直身體才計數一次,上下臺階要進入規定區域,臺階上邊緣2厘米,臺階下靠近臺階處5厘米為禁踩區。站直身體,上下臺階進入在幾厘米的規定區域,很難實施,也很難對運動員進行判罰。
通過對我國高校運動會趣味項目設置進行分析,發現存在著“廣而不深、多而不精”的問題。今后趣味項目設置方向是開展規則清晰、易于判罰、趣味性強的項目。例如團體跳繩、射門大賽、拔河、10人×10次投籃、“袋鼠”跳接力等項目。
[1]黃松峰,朱林.高校田徑運動會改為體育節的可行性研究[J].體育科學研究,2005(1):142-145.
[2]蔣菠,唐炎,孫晉海,等.近代中國大學校長學校體育思想之啟示—走出“錦標主義”困境[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4(07):109-112.
[3]曹衛.對“競技運動教材化”的思考[J].中國體育科技,2003,(3):12-13.
[4]東芬.學校體育貫徹健康第一必須走出三大誤區[J].體育學刊,2003,(3):100-101
[5]王強.北京市高校校運會現狀調查與發展對策研究[D].首都體育學院,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