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寶莉(陜西省禮泉縣計生局,陜西 禮泉 713200)
中西醫結合治療脾胃不和型小兒厭食癥48例觀察
張寶莉
(陜西省禮泉縣計生局,陜西 禮泉 713200)
目的:觀察中藥聯合酪酸梭菌二聯活菌散治療脾胃不和型小兒厭食癥的療效。方法:96例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48例,治療組用中藥及酪酸梭菌二聯活菌散治療,對照組單用中藥治療。結果:總有效率治療組100%、對照組81.25%,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中藥及酪酸梭菌二聯活菌散聯合治療小兒脾胃不和型厭食癥療效優于單用中藥治療。
小兒厭食癥;中藥;酪酸梭菌二聯活菌散
筆者用中藥聯合酪酸梭菌二聯活菌散治療脾胃不和型兒童厭食癥48例取得良好療效,現報道如下。
共96例,均為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我院門診患兒,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48例,男22例,女26例;年齡1.8~12歲,平均6.6歲;病程2個月~3年。對照組48例,男24例,女24例;年齡2~11歲,平均7歲;病程6個月~3年。兩組性別、年齡、病程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均用炒山藥5~15g,雞內金5~10g,萊菔子5~10g,茯苓5~15g,小茴香1~3g,太子參5~12g,陳皮5~10g,藿香5~8g,焦山楂5~10g。水煎,日1劑,早晚分服,4周為一療程。
治療組同時用酪酸梭菌二聯活菌散500mg,1日2次口服。
兩組均治療1個療程后統計治療效果。
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痊愈:癥狀消失,飲食欲望恢復,食量恢復正常或正常食量的3/4。好轉:食欲有所好轉,食量有所增加,但仍未達到正常食量的3/4。無效:食欲和食量均未見明顯改善。
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療效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例(%)
小兒厭食癥多由于先天不足后天失養等導致脾運胃納功能的失常所致。中藥炒山藥、茯苓健脾,萊菔子、焦山楂、雞內金、陳皮消食行氣,藿香芳香醒脾開胃,太子參補益脾氣、兼養胃陰,小茴香健胃行氣。全方補消并用,補而不滯,消不傷正。酪酸梭菌二聯活菌散適用于急性非特異性感染引起的腹瀉,腸道菌群失調及相關的急慢性腹瀉和消化不良。酪酸梭菌能分泌多種維生素和消化酶,促進胃腸道恢復正常消化功能[1]。中藥與酪酸梭菌二聯活菌散聯合治療小兒厭食癥有較好療效。
[1] 李竹玲.酪酸梭菌二聯活菌散防治嬰幼兒肺炎繼發腹瀉116例療效觀察[J].中國微生態學雜志,2012,24(4):359-360.
R442.1 [文獻標識碼]B
1004-2814(2016)07-0684-01
2016-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