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峰(河南省開封市中醫(yī)院內(nèi)分泌科,河南 開封 475000)
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糖尿病腎病療效分析
袁 峰
(河南省開封市中醫(yī)院內(nèi)分泌科,河南 開封 475000)
目的:觀察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糖尿病腎?。―N)的臨床效果及其對24h尿白蛋白排泄率(24h UAER)和血肌酐(Scr)的影響。方法:71例隨機分為對照組35例和治療組36例,兩組均給予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治療組加用六味地黃丸治療。結(jié)果:總有效率治療組88.89%、對照組62.86%,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血糖、血壓、24hUAER和Scr水平改善情況治療組明顯好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DN臨床效果較好。
糖尿病腎病;中西醫(yī)結(jié)合;對照治療觀察
DN是糖尿病最嚴重的慢性并發(fā)癥,主要癥狀表現(xiàn)為蛋白尿、水腫、高血壓,其原因是由糖尿病引起的微血管病變導致腎小球硬化,1型、2型糖尿病均可發(fā)展成DN[1]。目前西醫(yī)主要治療方法以降糖和降壓為主,藥物依賴性較強。筆者用中西醫(yī)結(jié)合方法治療DN效果顯著,報道如下。
共71例,均為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市中醫(yī)院內(nèi)分泌科收治的DN患者,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對照組35例,男18例、女17例;年齡42.5~76.3歲,平均(54.2±5.8)歲;糖尿病病程5.6~17.4年,平均(8.5±3.1)年;糖尿病腎病病程1.6~8.1年,平均(3.6±0.8)年;24h尿蛋白定量(U-TP)平均(209.7±42.3)mg/24h;Scr(108.3±10.9)μmol/L。治療組36例,男18例、女18例;年齡41.6~77.8歲,平均(54.4±5.5)歲;糖尿病病程5.8~17.6年,平均(8.7±3.3)年;糖尿病腎病病程1.8~8.3年,平均(3.7±0.8)年;24h尿蛋白定量(U-TP)平均(210.1±42.7)mg/24h;Scr(110.2±11.0)μmol/L。兩組各項指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2]:符合WTO對糖尿病腎病的診斷標準。有長期糖尿病史,24h尿蛋白排泄率大于30mg。尿量多,渾濁如膏,腰膝酸軟,乏力,頭暈耳鳴,舌紅苔少,脈細數(shù)等,為腎陰虧虛型。
納入標準:①符合DN診斷標準。②對所用藥物無過敏反應。③簽署同意書,能夠配合治療,接受觀察。
排除標準:①其它疾病引起的腎功能損傷。②有其它原發(fā)性腎臟疾病。③對所用藥物過敏。④不能配合治療接受觀察。
兩組均給予常規(guī)治療。①皮下注射胰島素。②口服替米沙坦片(宜昌長江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0805)40mg,每日兩次。③口服辛伐他汀片(江蘇黃河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7793)10mg,每日2次。④低糖、低蛋白飲食,適當體育運動,監(jiān)測血糖、血壓、24hUAER和Scr。30天為一療程,連續(xù)服用2個療程。
治療組加用六味地黃丸(北京同仁堂科技發(fā)展股份有限公司制藥廠,國藥準字Z19993068)3g(8粒),每日3次口服,6盒為一療程,連續(xù)服用2個療程。
在清晨留取24h尿用放射免疫法測定U-TP,參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3]擬定療效標準。臨床控制:尿常規(guī)檢查顯示蛋白轉(zhuǎn)陰,U-TP定量檢測正常,尿常規(guī)檢查顯示紅細胞正常,或尿沉淀紅細胞計數(shù)正常,或腎功能檢查正常。顯效:尿常規(guī)檢查顯示尿蛋白減少2個“+”,或U-TP定量檢測減少超過40%,RBC減少至少3個/HP,或尿沉淀RBC計數(shù)檢查減少40%以上,或腎功能顯示正常,或與正常值之差在15%以內(nèi)。有效:尿常規(guī)檢查顯示尿蛋白減少1個“+”,或U-TP定量檢測減少低于40%,或RBC減少小于3個/HP,尿沉渣RBC計數(shù)檢查減少不足40%,腎功能正?;蛴兴纳啤o效:實驗室檢查未見改善,甚至加重。
采用SPSS18.0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s )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臨床療效。對照組臨床控制10例,顯效7例,有效5例,無效13例;治療組臨床控制16例,顯效9例,有效7例,無效4例。有效率治療組88.89%、對照組62.86%,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6038,P<0.05)。
兩組血糖和血壓變化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糖和血壓比較 (±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糖和血壓比較 (±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n SBP(mmHg) DBP(mmHg) FBG(mmol/L) 2hPG(mmol/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35 151.63±9.21 130.52±7.34* 92.14±6.75 78.83±5.34* 7.86±1.31 6.71±1.23* 13.37±2.87 8.91±2.15*治療組 36 152.14±9.16 126.36±7.12*△ 92.05±6.77 74.64±5.12*△ 7.90±13.4 6.15±1.02*△ 13.41±2.90 8.05±2.04*△
兩組24hUAER和Scr水平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24hUAER和Scr水平比較 (±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24hUAER和Scr水平比較 (±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n 24hUAER(mg/24h) Scr(μmol/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35 209.72±42.35 146.38±40.15*108.35±10.98 95.28±9.31*治療組 36 210.08±42.76 127.39±39.87*△110.26±11.14 91.63±8.94*△
DN的發(fā)生主要是由遺傳因素和環(huán)境因素(主要是高血糖,還包括高血脂和高血壓)的相互作用引起的。高血糖對DN的發(fā)生起著重要作用,雖然高血糖如何導致DN的機理尚未完全闡明,但是高血糖可激活腎臟許多局部細胞因子,這些物質(zhì)與DN的發(fā)生發(fā)展關系密切[4]。西醫(yī)治療DN主要通過控制血糖,控制血壓,定期檢查尿白蛋白的排泄率,通過藥物減少尿蛋白的排泄。
DN屬中醫(yī)“消渴”范疇,由先天稟賦不足、飲食失節(jié)、情志失調(diào)、勞欲過度等因素引起,主要病機陰津虧損,病變部位主要在腎、與肺、胃有一定關系[5]。治療當以滋陰固腎為主。六味地黃丸方中熟地滋陰補腎,填精益髓;山茱萸補養(yǎng)肝腎,澀精,肝腎同補;懷山藥補脾養(yǎng)胃,生津澀精,并能固腎;澤瀉利濕而泄?jié)?;茯苓健脾滲濕之功效,助山藥之健運;丹皮清泄虛火。全方,三藥共補與三藥同瀉,以補益肝腎脾為主,共奏滋陰固腎之效?,F(xiàn)代藥理研究發(fā)現(xiàn)[6],熟地黃煎劑可使血壓、血清膽固醇、甘油三酯均下降,蒸熟地有顯著的降壓作用,可使收縮壓和舒張壓均減低;山茱萸有抗糖尿病的作用,其醇提取物對腎上腺素性糖尿病有明顯的降糖作用,乙醚提取物能有效降低血糖、血尿、進水量以及排尿量。山茱萸鞣酸可阻止脂類分解;茯苓水制浸膏及乙醇浸膏對家兔有降血糖作用,其提取物可以增強免疫力、降低血糖含量[7];澤瀉中脂溶性的有效成分有明顯減低膽固醇和抗動脈硬化的作用,并且澤瀉還有輕度的降血糖和利尿作用。
[1] 胡鋼,李鳴,官艷華.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早期糖尿病腎病30例臨床研究[J].江蘇中醫(yī)藥,2015,47 (1):28-29,32.
[2] 陳灝珠.實用內(nèi)科學(上冊)[M].1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1015.
[3] 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167.
[4] 楊文軍,錢秋海.錢秋海教授采用溫腎解毒化積法治療糖尿病腎病探析[J].中醫(yī)藥信息,2015,32 (6):56-58.
[5] 崔玉枝,孫新宇.糖尿病腎病中醫(yī)病名及病因病機淺談[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4,6(29):49-50.
[6] 郭成龍,張麗芳.中西醫(yī)結(jié)合療法在糖尿病腎病患者中的應用觀察[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5,7 (25):59-60.
[7] 馬亞萍.氯沙坦鉀聯(lián)合六味地黃丸治療早期糖尿病腎病的臨床研究[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2015,24(31):3478-3479,3482.
R587.1 [文獻標識碼]B
1004-2814(2016)07-0702-02
2016-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