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強,楊 楠,白偉杰,趙明華,鄭利群,曾 靜,劉星辰(中山市中醫院康復科,廣東 中山 528400)
透刺療法治療無先兆偏頭痛肝陽上亢型療效觀察
張志強,楊 楠,白偉杰,趙明華,鄭利群,曾 靜,劉星辰
(中山市中醫院康復科,廣東 中山 528400)
目的:觀察透刺療法治療無先兆偏頭痛肝陽上亢型臨床療效。方法:60例隨機分為兩組各30例。取雙側外關、內關、太沖、涌泉,患側絲竹空、率谷。治療組采用透刺療法,對照組采用常規針刺療法。結果:治療組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評分、頭痛指數和臨床總療效均優于對照組(P<0.05)。治療前后大腦中動脈(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大腦前動脈(Anterior cerebral artery,ACA)、大腦后動脈(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PCA)、基底動脈(Basilar artery,BA)和兩側椎動脈(Vertebral artery,VA)平均血流速度治療組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透刺療法治療無先兆偏頭痛肝陽上亢型療效較好,可改善MCA、ACA、PCA、BA和VA平均血流。
無先兆偏頭痛;肝陽上亢型;透刺療法;針刺療法
偏頭痛易反復發作,發作頻率不定,被認為是第7種致殘性疾病[1]。以無先兆偏頭痛最為多見,約占偏頭痛總數的80%。筆者用絲竹空透刺率谷、外關透刺內關和太沖透刺涌泉治療無先兆偏頭痛肝陽上亢型效果較好,介紹如下。
共60例,均為2014年5月至2016年1月我院康復科病房和門診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30例。治療組男13例、女17例,年齡18~50歲、平均(32.61±3.55)歲,病程(3.35±1.78)年,VAS評分(6.73±1.32)分,頭痛指數(10.68±3.75)。對照組男16例、女14例,年齡18~50歲、平均(33.23±3.16)歲,病程(3.15±1.65)年,VAS評分(6.65±1.79)分,頭痛指數(10.83±4.82)。兩組性別、年齡、病程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無先兆偏頭痛參照《國際頭痛疾病分類(第2版)》進行診斷[2]。中醫按照頭風進行診斷和分型,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ZY/T001.1-94)。
納入標準:①符合診斷標準,且處于頭痛急性發作期,中醫辨證為肝陽上亢型。②發病超過12個月。③近3個月每月發作不少于2次。④發病年齡18~50歲。⑤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①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頭痛。②伴有嚴重心、肝、腎及精神病。③近1月服用預防偏頭痛藥物。④孕婦及哺乳期。
治療組:取雙側外關、內關、太沖、涌泉,患側絲竹空、率谷。患者仰臥位,皮膚常規消毒。外關透刺內關,針刺深度為0.5~1.0寸;太沖透刺涌泉,針刺深度為1~1.5寸;絲竹空透刺率谷,針刺深度為2~3寸。每10min行針1次,操作3次。根據胖瘦情況決定透刺深度,以針尖不能穿透皮膚為宜。根據具體情況實施提插捻轉手法行針。每周治療5次,每天治療1次,4周為一療程。
對照組:取穴同治療組,采用常規針刺。療程同治療組。
臨床療效評定。根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全國腦病急癥協作組頭風診斷與療效評定標準[3],采用VAS評分評定疼痛程度、計分法評定疼痛持續時間和每次發作時前二者乘積的總和評定頭痛指數。采用尼莫地平法評定臨床療效[4]。VAS評分、疼痛持續時間評分標準見表1。

表1 VAS評分和疼痛持續時間評分標準
治療前和治療4周后行經顱多普勒超聲檢查(深圳市德力凱醫療設備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產品型號EMS-9PB)。用1.6Hz脈沖多普勒探頭,分別經雙側顳窗或枕窗探測雙側MCA、雙側ACA、雙側PCA、BA和兩側VA,分別記錄平均血流速度(Vm)。操作和判斷參照高山等的標準進行[5]。
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近期控制:無發作性偏頭痛癥狀,治療1個月期間不發病。顯效:積分減少大于50%。有效:積分減少20%~50%。無效:積分減少小于20%。
兩組治療前后VAS評分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VAS評分比較 (分,±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VAS評分比較 (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后治療組 30 6.73±1.32 2.71±0.86*△對照組 30 6.65±1.79 3.28±1.09*
兩組治療前后頭痛指數評分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頭痛指數評分比較 (分,±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頭痛指數評分比較 (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后治療組 30 10.68±3.75 2.82±1.78*△對照組 30 10.83±4.82 3.68±1.03*
兩組治療前后總體臨床療效比較:治療組近期控制6例,顯效16例,有效6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3.33%。對照組近期控制4例,顯效7例,有效15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為86.67%。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兩組治療前后各血管平均血流速度比較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各血管平均血流速度比較 (cm/s,±s)

表4 兩組治療前后各血管平均血流速度比較 (cm/s,±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血管 治療組(n=30) 對照組(n=30)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MCA 82.67±6.72 70.25±4.35*△ 80.79±6.26 72.75±5.02*ACA 68.73±7.45 55.12±4.21*△ 67.38±6.73 57.69±5.16*PCA 52.69±6.57 40.58±6.75*△ 51.72±6.75 45.95±7.32*BA 47.67±6.38 42.25±7.16*△ 49.95±6.62 46.35±7.36*VA 43.67±5.68 34.05±4.27*△ 40.79±5.52 36.68±5.55*
偏頭痛患病率為5%~10%[5]。發病機制尚不十分清楚,目前主要有血管學說、神經學說、三叉神經血管學說和視網膜-丘腦-皮質機制。多認為偏頭痛發病的主要病理環節是血管舒縮功能異常導致的血管炎而致痛[6]。
偏頭痛屬中醫“頭風”、“偏頭風”等范疇。多因情志所傷,肝失疏泄條達,肝陽上亢,上擾清竅而致。
絲竹空屬手少陽三焦經,率谷穴屬足少陽膽經,《靈樞·經脈》云:“三焦手少陽之脈,…至目銳眥。”《靈樞·經脈》云:“膽足少陽之脈,…至目銳后。”穴絲竹空透刺率谷治療偏頭痛,在古代文獻《玉龍歌》中已有記載。取穴絲竹空與率谷體現了“經脈所過,主治所及”的取穴原則。絲竹空沿頭皮刺向率谷穴,增強了針刺感應,提高了針刺效果。
明代劉純《醫經小學》謂:“公孫沖脈胃心胸,內關陰維下總同;臨泣膽經連帶脈,陽維目銳外關逢。”《難經·二十八難》謂:“陽維、陰維者,維絡于身,溢蓄不能環流灌諸經者也。”外關和內關穴均為八脈交會穴,透刺外關和內關穴,能夠聯絡手足少陽經氣,并通過陽維脈和陰維脈聯絡溝通全身經脈,對氣血盛衰起調節溢蓄的作用。同時,《靈樞·經脈篇》謂:“陰溢為內關,內關不通死不治,陰氣盈盛于內與陽氣相背,失于協調,心暴痛,胸部煩悶、隔中滿、本穴用之效也,故以內關名之一說,本穴是心包經之絡穴,與三焦經相通,三焦經的絡穴名外關、內關者乃相對而言。”由此可見透刺外關和內關穴不僅能夠通調肝膽經氣、改善頭痛,而且還能改善頭痛引起的惡心、嘔吐等伴隨癥狀。
涌泉為全身腧穴的最下部,是腎經的首穴。《黃帝內經》謂:“腎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素問·陰陽離合論》謂:“少陰根起於涌泉。”涌泉穴治療頭痛在古文獻中已早有記載。足厥陰肝經循行至巔頂,太沖穴能夠治療頭部疾病。太沖透刺涌泉穴,其依據根結標本理論[7],一針二穴,溝通肝腎經氣,滋腎陰潛肝陽,充髓止痛。
透刺療法和常規針刺療法均可改善肝陽上亢型無先兆偏頭痛的臨床癥狀,調節血管舒縮功能,但前者療效優于后者。
[1] 王擁軍.神經病學[M].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13,3;293.
[2] J OLESEN,P GOADSBY,T STEINER. 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Headache Disorders:2nd edition[J].Cephalalgia,2004,24(2):61-68.
[3]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全國腦病急癥協作組.頭風診斷與療效評定標準[J].北京中醫學院學報,1993,16(3):69-69.
[4] 楊佃會,馬祖彬,韓晶,等.耳穴綜合療法治療無先兆型偏頭痛多中心對照觀察[J].中國針灸,2012,32(11):971-974.
[5] 高山,黃家星.經顱多普勒超聲(TCD)的診斷技術與臨床應用[M].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4:98-100.
[6] 賈建平,陳生地.神經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158.
[7] 王京京,吳中朝,霍金,等.偏頭痛針灸治療成本效果分析問卷調查研究[J].中國針灸,2015,35 (4):377-383.
R246.172 [文獻標識碼]B
1004-2814(2016)07-0712-03
中山市科技局資助項目(2014A1FC174)
2016-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