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荔灣無疑是廣州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與國際商貿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形勢下,荔灣區堅持創新發展,大力推進北片城區舊城改造和南片城區城中村改造,依托白鵝潭商業中心、廣鋼新城等發展平臺,煥發老城區活力,凸顯了荔灣區現代商貿中心、文化旅游名區、教育強區發展優勢,進一步提升了城區綜合競爭力。
廣州依然排在深圳前面
最近幾年廣東經常被輿論推到風口浪尖,其中最重要的問題,是這個城市是否有競爭力?我認為,一個地區是否有競爭力,主要取決于地產,這個城市是否有地位,是否有足夠的機會。
近期中央對北、上、廣、深等各個省會城市都有一些規劃的定位出臺,讓我感覺到欣慰的是,廣州作為一線城市,中央給我們的機會也比較大。廣州依然排在深圳的前面,甚至可以排在全國除了北京、上海之后的第三位。但廣州仍然有不足,“近年來一直吃老本”。因此,“十三五”規劃對廣州至關重要,從中可以看出廣州未來的發展脈絡。
未來三十年追求效率與公平統一
“十三五”規劃是習近平為總書記的新一屆黨中央主導制定的未來五年經濟與社會發展規劃,充分體現了與前兩個三十年不盡相同的執政理念。如果說,第一個三十年是追求公平沒有效率的三十年,第二個三十年是追求效率忽視公平的三十年,那么,未來的三十年應當是效率與公平統一的三十年。
今年是中國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初始年,按照十三五規劃要求,未來五年中國需要做好兩件事:消除7000萬貧困人口,最大限度地實現發展成果全社會共享;消除巨大的過剩產能。最大限度地實現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最終實現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百年奮斗目標。
十三五規劃帶給荔灣舊改新機
供給側改革是最近中央提出的新發展要求,與傳統的需求側改革不同,供給側改革要求通過改革解決供給側長期形成的粗放、落后與過剩的產能,盡快形成與需求側匹配的有效供給。
舊城改造在一定意義上也屬于供給側改革的范疇,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原始落后的舊城區需要脫胎換骨煥然一新,需要通過改革大力推動舊城改造。
廣州是廣東的省會城市,也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重要的中心城市、國際商貿中心與綜合交通樞紐。在全國,除了北京、上海與深圳外,被定位在全國重要中心城市的只有廣州與重慶。明確賦予國際化功能的只有北上廣深。其中,北京為國際交往中心,上海為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與物流中心,廣州明確為國際商貿中心。
新荔灣無疑是廣州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與國際商貿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形勢下,荔灣堅持創新發展,大力推進北片城區舊城改造和南片城區城中村改造,依托白鵝潭商業中心、廣鋼新城等發展平臺,重新煥發老城新活力,凸顯了荔灣“現代商貿中心、文化旅游名區、教育強區”發展優勢,進一步提升了城區綜合競爭力。
新荔灣將成老城生活性價比最高區
城市不是一個個建筑物的對接,城市是一個讓人居住和生活的場所。作為老城區,新荔灣雖然可發展的空間很少,產業更多集中在第三產業,集中在共享經濟,集中在創新領域,但是,新荔灣有豐富的醫療、教育等公共資源,這些寶貴資源正是其它新發展地區十分稀缺的,用好這些資源為新荔灣發展吸引更多優秀人才,確保荔灣產業轉型升級所需,這是其它城區特別是一些新城區不具備的。
舊城改造與珠江西岸總部經濟帶打造,同樣是今天新荔灣供給側改革的工作重點所在。供給側改革強調供給的全產業鏈利益關系調整,強調正確處理包括本地居民與外來人口、投資者與消費者、企業與政府等相關利益關系,積極探索新荔灣可持續發展的機制與體制保障。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荔灣應當成為廣州這座城市生活性價比最高的城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