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元強 張清華
【內容摘要】時政教育就是思想品德課的“試金石”,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的教學理念迫使每一位教育者都要勇于撕裂應試教育的羈絆,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我們不是主導者,只是學生求知路上的引路人。逆向操作、正面引領就是要更多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主探究,獲得新知,提高素養,進行正確的價值取向,從而真正實現“掌握知識、發展能力、陶冶品德”的三維目標。
【關鍵詞】時政教育 實踐操作
時事政治是獨立于思想品德教材之外,又是與之密切聯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在教學實踐中,它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加深對教材知識的理解,有利于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必須重視和強化時政教育。
但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強調以教師為主導,正向操控,學生接受,“填鴨式”的灌輸,教師講,學生聽,聽到幽默處,哄笑一課堂。氣氛挺活躍,但是,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有機結合的“三維”教育目標能達到嗎?顯然時政教育的實效性在這里大打折扣。那么,思想品德教學中如何定位教師的角色?如何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時事教育呢?
一、逆向操作:學生主體角色下探究,教師推波助瀾下引領
所謂逆向操作,就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引領,而不是起主導作用,通過創設時政教育的情境,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探究中發現,在質疑中感悟,實現以事實材料為背景,鏈接教材,深化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從而使學生的價值取向水到渠成,由感性到理性,自然生成。
教學實行“三步走”戰略:時政情境的多方位鋪墊——教學前置導學案的精心設計——教學過程中學生質疑討論探究教師點撥解惑總結。
例證:江蘇教育出版社八年級第十課《對自己的一生負責》第三節: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本課的教學設想如下:
第一:時政情境的多方位鋪墊,聯系實際激發學生求知欲。
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已有知識水平與生活經驗,要從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出發,引導學生人人參與,多種形式開展活動,讓學生在輕松和諧的活動中,享受快樂,感受教育,真正做到寓教于樂。
首先,豐富學生的信息量:要求學生每天必須收看新聞聯播,閱讀校內壁報欄內報紙,從而收集時事要聞,依據課文內容涉及的時政知識,發動學生積極關注,特別是要根據每節課前發下的導學案對相關時事重點認知。
其次,辦好時政小報以簡潔的形式,貼近實際,自我教育,自我鍛煉。小報由學生自己選材、設計、剪輯、編排。收集時政材料,自己張貼到黑板報上,在班級、學校交流,培養學生動腦、動手的能力。
第二:教學前置導學案的精心設計,以教材為依托為把手。
《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的核心理念: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首先對自己負責,才有可能對他人、對社會、對國家負起責任;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就必須掌握一定的知識,有能力才能負責。
拋磚引玉,自主探究:
以感性認知開始,理論依據:美國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賴于樂趣,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薄叭魏我粋€優秀教師,她必然是一個善于激起學生對自己課程感興趣,確立自己課程吸引力的老師?!?/p>
材料一【李強的故事】
李強是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的山西學子。2005年春節,他利用寒假,按照“戶—村—鄉—縣”的思路,對山西省3個村4個鄉和兩個縣的農村現狀進行調查后,以札記的方式寫成了近4萬字的調查報告《鄉村八記》,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范敬宜讀后激動不已,將它寄給了溫家寶總理。
溫總理讀后親筆復信稱贊:
“一位大學二年級的大學生如此關心農村,實屬難得。從事新聞事業,我以為最重要的是要有責任心,而責任心之源在于對國家和人民深切的了解和深深的熱愛。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用心觀察、用心思考、用心講話、用心做文章?!?/p>
相互交流:
1.請說出你心目中最有責任心的人的姓名及典型事例。
2.請你說出社會上沒有責任心而造成重大損失的事例。
3.請你說說負起責任的重要性、沒有責任心的危害性。
自我反思:
1.你是如何對待自己的錯誤的?是勇敢認錯,還是逃避責任?
2.如果你有勇敢認錯的經歷,請與同學交流一下。
調查研判:
1.請寫下你在學習、家庭、班集體、社會中承擔了哪些責任?
2.哪些是你被動承擔的?哪些是主動承擔的?
3.請你說說怎樣才能享受到承擔責任的快樂?
第三,結合教材學生深入探究,教師點撥解惑總結。
“學生應以探索者、研究者的身份,重新體驗,獨立思考,全身心投入整個教學過程”,教師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能否如葉圣陶先生所言:應如小兒學步,要經歷“扶著走——護著走——放手走”的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在誘導啟發之時,隨時準備漸去扶翼,而使學生達到“疑難能自決,是非能自辨,斗爭能自奮,高精能自探”的境界。讓我們結合本節內容深入領悟:
做一個負責任公民的基本要求:
(1)首先是做一個對自己負責的人。
教材P120要求中學生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就是要我們在家做好兒女、在校做好學生、在社區做好居民,能夠自覺遵紀守法。
提問:對“做一個對自己負責任的人”,你是怎么理解的?
(提示:①對自己負責就是對自己的一言一行負責。要做到:該做的做,不該做的堅決不做;該說的說,不該說的堅決不說;該看的看,不該看的堅決不看。)
(2)必須掌握一定的知識,有能力才能負責任。
材料二:根據教材P12l的案例提問:
①馬小鳳同學在震災中發揮了哪些作用?②馬小鳳同學為什么能發揮這些作用?③馬小鳳同學的行為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學生歸納,教師根據情況強調:要真正能擔當責任,知識是基礎,能力是根本。
(3)要對自己的一生負責。
①奧斯特洛夫斯基的人生寄語,提醒我們要對自己的一生負責。
②材料三:根據教材P122的案例“六字真言”提問。
問題:老族長的“六字箴言”的寓意是什么?
在學生思考、回答后,分組歸納:30年前(年輕時):“不要怕”意味著要面對現實,勇敢地迎接人生的各種挑戰,勇于承擔責任;30年后(中年時):“不要悔”,意味著歷經人生風雨,承受著正、反兩方面的責任,有得有失,得之不驕,失之不悔,保持平常心,幸福一生。教師最后總結。
這一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形成良性互動,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言“教師教各種學科,其最終目的在達到不復需教,而學生能自為研索,自求解決。故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必令學生運其才智、勤于練習,領悟之源廣開,純熟之功彌深,乃為善教者?!?/p>
二、正面引領:學生積極主動價值取舍,教師把控思想教育方向
思想品德課的性質是:“引導學生緊密結合與自己息息相關的經濟、政治、文化生活,經歷學習和社會實踐的過程,領悟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和方法,弘揚民族精神,擴展國際視野,樹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切實提高參與現代社會生活的能力,為他們的終身發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質的基礎。”
學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有賴于對社會生活的認識和自身的實踐,而學生的大部分時間在學校,不能及時多渠道獲得新的社會信息,對社會上出現的新事物、新現象不清楚,想問題比較簡單偏激,而且容易受不良思想的影響。特別是,初中學習課程增多,作業多,學生學習壓力大使他們無暇顧及除了課本之外的更多的課外知識,許多同學兩耳不聞窗外事,既不看報,也不收看新聞,網上新聞也熟視無睹;另一方面,當前,思想政治課教學,由于教材內容抽象乏味、非常枯燥,易于混淆,有的教師上課照本宣科、講空洞道理。
時政教育使思想品德課堂大發異彩,更具實效性。教學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常言道:“教無定法,教貴有法?!蹦嫦虿僮?、正面引領就是要更多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主探究,獲得新知,提高素養,進行正確的價值取向,從而真正實現“掌握知識、發展能力、陶冶品德”的三維目標。
【參考文獻】
[1] 張熊飛. 誘思探究學科教學論[C]. 陜西人民出版社,2003:62.
[2] 黃麗英. 時事,讓思想政治課更精彩[J]. 江西教育,2010(12).
(作者單位:江蘇省寶應縣開發區國際學校;山東省寧陽縣東疏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