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本炅
(南陽市臥龍區第一人民醫院 神經內科 河南 南陽 473000)
?
他汀類藥物在腦血栓治療中的應用價值分析
秦本炅
(南陽市臥龍區第一人民醫院 神經內科河南 南陽473000)
目的評析他汀類藥物在腦血栓治療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擇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南陽市臥龍區第一人民醫院收治的腦血栓患者78例,依據就診序號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9例。對照組僅單純應用阿司匹林治療,觀察組在此基礎上追加他汀類藥物治療,6個月后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及治療前后頸動脈斑塊面積變化。結果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前頸動脈斑塊面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頸動脈斑塊面積均較治療前縮小,且觀察組的縮小幅度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應用他汀類藥物輔助治療腦血栓效果確切,對改善患者預后與生活質量意義重大,值得臨床普及應用。
他汀類藥物;阿司匹林;腦血栓
腦血栓是臨床十分常見的腦部血管病變,動脈粥樣硬化在其發生、發展中占據重要地位,腦血栓患者的腦部血管存在不同程度的狹窄或堵塞,血液流速降低甚至中斷,進而使得局部腦組織缺血缺氧,引發諸多神經功能受損癥狀[1]。伴隨老齡人口比重的增加與現代人生活飲食的改變,腦血栓的患病率越來越高,因其預后較差成為臨床防治工作的重點。
1.1一般資料選擇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南陽市臥龍區第一人民醫院收治的腦血栓患者78例,均經頭顱CT或MRI等影像學檢查確診,且伴有不同程度的頸動脈粥樣硬化;排除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異常,合并腦出血、急性腦梗死、腦瘤及神經系統功能障礙,對所用藥品過敏,無法配合完成治療。其中男45例,女33例,年齡39~74歲,平均(51.3±6.5)歲。依據就診序號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9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兩組患者入組后均接受吸氧、抗感染、營養神經、糾正水電解質與酸堿平衡、降低顱內壓等常規治療,同時配合低鹽飲食。若患者合并高血壓、糖尿病等,則給予對癥處理。對照組在此基礎上予以阿司匹林治療,口服75~100 mg/次,2次/d;觀察組在此基礎上追加他汀類藥物治療,口服阿托伐他汀10 mg/次,1次/d。療程6個月。
1.3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及治療前后頸動脈斑塊面積變化。
1.4評定標準 療效評估分為4個等級,治愈:偏癱、頭痛等癥狀均完全消失,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降低區間在91%~100%之間,無病殘;顯著好轉:偏癱、頭痛等癥狀均顯著改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降低46%~90%,病程程度在1~3級;好轉:偏癱、頭痛等癥狀均有所改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降低18%~45%;無好轉:臨床癥狀未見改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降低18%以下[2]。

2.1臨床效果觀察組治愈19例,顯著好轉11例,好轉7例,無好轉2例,總有效率為94.9%;對照組治愈13例,顯著好轉10例,好轉5例,無好轉11例,總有效率為71.8%。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頸動脈斑塊面積兩組治療前頸動脈斑塊面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頸動脈斑塊面積均較治療前縮小,且觀察組的縮小幅度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頸動脈斑塊面積對比±s,mm2)
腦血栓的病理機制較為復雜,而其中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是引發腦血栓的一個很重要因素,當斑塊形成后,血管管腔變得狹窄,血液流量減少,使血液中的有形成分黏附于血管內膜上而形成血栓[3-4]。此類患者早期表現以不同程度眩暈、偏癱、復視等為主,若未能及時治療對預后十分不利。
阿司匹林是臨床應用十分廣泛的一種藥物,具有解熱鎮痛、抗炎、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其通過抑制核因子減少各種黏附分子與炎癥介質的表達,進而發揮出較為理想的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5];另一方面,對于已經形成的斑塊,阿司匹林亦能發揮穩定斑塊的作用。
研究發現,脂質代謝紊亂在引發動脈粥樣硬化中起到十分重要作用。他汀類藥物作為還原酶抑制劑的一種,其能有效抑制肝臟合成膽固醇的限速酶,使得細胞內羥甲戊酸的代謝途徑被阻斷,進而使得膽固醇合成減少[6];同時,此類藥物還能抑制血管內皮的炎癥反應,進而使得斑塊穩定、內皮功能改善,起到抗血栓、保護神經功能的功效。臨床上他汀類調脂藥物較多,如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阿托伐他汀適用性較廣,且具有耐受性好、價格低廉等優勢,尤其適合在基層醫院普及應用。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臨床療效與頸動脈斑塊面積減小幅度均優于對照組,表明應用他汀類藥物輔助治療腦血栓效果確切,對改善患者預后與生活質量意義重大,值得臨床普及應用。
[1]王維華.阿司匹林聯合他汀類藥物治療腦血栓的療效及其對動脈斑塊的影響[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5,28(9):1173-1174.
[2]倪曙光.阿司匹林聯合他汀類藥物治療腦血栓的臨床效果觀察[J].醫學信息,2015,28(27):251.
[3]趙金艷.阿司匹林聯合他汀類藥物對老年腦血栓患者預后的影響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5,15(70):126.
[4]鄧智勇.阿司匹林聯合他汀類藥物治療腦血栓的療效及其對動脈斑塊的影響[J].當代醫學,2013,19(25):30-31.
[5]史潤霞,黃梅.腦血栓患者阿司匹林聯合他汀類藥物對頸動脈斑塊的影響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4,24(12):22-23.
[6]郭秀武.阿司匹林聯合他汀類藥物對老年腦血栓患者預后的影響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5,15(47):145-146.
R 743
10.3969/j.issn.1004-437X.2016.07.084
2016-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