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鋒
(原陽縣人民醫院 麻醉科 河南 新鄉 453500)
?
瑞芬太尼復合丙泊酚對高血壓腦出血手術患者血流動力學及蘇醒時間的影響
李華鋒
(原陽縣人民醫院 麻醉科河南 新鄉453500)
目的分析瑞芬太尼復合丙泊酚對高血壓腦出血手術患者血流動力學及蘇醒時間的影響。方法選擇原陽縣人民醫院確診的高血壓腦出血患者7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5例。對照組給予芬太尼復合丙泊酚麻醉,觀察組給予瑞芬太尼復合丙泊酚麻醉。比較兩組圍術期血流動力學變化及蘇醒時間。結果兩組患者T1、T2、T3、T4HR及MAP較T0時均顯著下降,觀察組T2、T3、T4HR及MAP明顯低于對照組,觀察組睜眼時間及拔管時間較對照組明顯縮短,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給予高血壓腦出血手術患者瑞芬太尼復合丙泊酚麻醉,有助于穩定血流動力學,縮短蘇醒時間,安全有效。
高血壓腦出血;瑞芬太尼;丙泊酚;血流動力學;蘇醒時間
腦出血是高血壓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致殘率和病死率較高,約占全部腦卒中患者的20%[1]。外科手術是治療的有效方式,但術中麻醉用藥不當易導致患者機體受損,影響預后。因此,選擇高效、科學的麻醉方案對確?;颊邍g期的平穩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主要分析丙泊酚復合瑞芬太尼在高血壓腦出血手術中的麻醉效果,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原陽縣人民醫院確診的高血壓腦出血患者70例,均接受開顱腦內血腫清除聯合去骨瓣減壓術。男41例,女29例;年齡42~79歲,平均(55.2±5.7)歲;體質量(70.2±10.1)kg;出血量(60.8±20.3)ml;ASA評分Ⅲ級,術前清醒。排除標準:腦血管畸形及腦血管瘤者;合并嚴重肝、腎及代謝性疾病者;精神障礙及認知功能障礙不能合作者。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均35例。兩組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麻醉方法進入手術室后,常規監測患者各項體征,建立靜脈通路,局部麻醉,行動脈穿刺置管并監測有創動脈壓。麻醉誘導:芬太尼(宜昌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30198)3 μg/kg,咪達唑侖0.05 mg/kg,丙泊酚(廣東嘉博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33360)2 mg/kg,順苯磺酸阿曲庫銨0.2 mg/kg面罩輔助吸氧,3~5 min后氣管插管,機械通氣,呼吸頻率為15次/min,潮氣量為10 ml/kg。麻醉維持:所有患者均靜脈泵入丙泊酚5 mg/(kg·h),靜脈注射阿曲庫銨50 μg/(kg·h),對照組與觀察組分別泵入芬太尼2 μg/(kg·h)、瑞芬太尼(江蘇恩華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43314)0.2 μg/(kg·min),根據患者體征變化調整藥物用量。對照組術畢前20 min停止靜脈泵入芬太尼,觀察組術畢前5 min停止靜脈泵入瑞芬太尼,兩組術畢時停止靜脈泵入丙泊酚。
1.3觀察指標于麻醉誘導前(T0)、氣管插管時(T1)、氣管插管后(T2)、切皮時(T3)、術畢時(T4),分別觀察兩組心率(HR)及平均動脈壓(MAP)變化情況,并記錄兩組拔管時間及睜眼時間。

2.1血液動力學變化兩組患者T1、T2、T3、T4HR及MAP較T0時均顯著下降,觀察組T2、T3、T4HR及MAP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圍術期血流動力學變化情況比較±s)
注:與T0比較,aP<0.05;與對照組比較,bP<0.05。
2.2拔管時間及睜眼時間對照組睜眼時間為(13.9±6.1)h,拔管時間為(17.6±7.7)h;觀察組睜眼時間為(7.6±2.5)h,拔管時間為(13.2±7.1)h。觀察組睜眼時間及拔管時間較對照組明顯縮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高血壓腦出血是一種高致殘率、高病死率的臨床常見疾病,通常在情緒波動、精神緊張、過度勞累時發病。由于此病發病急驟,大部分患者在短時間內可出現血壓下降、脈率快速、偏癱、瞳孔變化等癥狀,若未及時治療,患者可伴有顱內壓升高、腦水腫加重等現象,甚至威脅生命健康[2]。
外科手術是治療該病的常見方式,其中開顱手術具有創傷大、術程長、刺激性強等缺點,容易造成患者BP及HR明顯升高,導致血流動力學不穩定,影響腦組織灌注,增加術后風險[3]。因此,圍術期維持患者血流動力學穩定、保護腦功能,可有效改善患者預后,提高治愈率。吸入性麻醉在一定程度上可擴張腦血管,抑制腦血管自動調節,增加顱內壓及腦血容量。丙泊酚具有較強的腦保護作用,可有效降低腦細胞代謝及顱內壓,減少腦水腫產生。芬太尼是常見的阿片受體激動劑,對顱內壓及腦血流影響較小,但容易造成患者蘇醒過慢[4]。瑞芬太尼具有藥性強、半衰期短、鎮痛強度高等優點,得到臨床廣泛應用。本研究結果顯示,給予瑞芬太尼復合丙泊酚麻醉的觀察組T2、T3、T4HR及MAP明顯低于接受芬太尼復合丙泊酚麻醉的對照組(P<0.05),且觀察組睜眼時間及拔管時間較對照組明顯縮短(P<0.05),提示與芬太尼相比,瑞芬太尼可維持血液動力學穩定,有效抑制應激反應及心血管反應。分析原因為瑞芬太尼可影響交感神經及血管運動中樞神經的興奮性,抑制咽部傳入神經沖動,降低ADH及β-內啡肽水平,同時瑞芬太尼在體內蓄積小、代謝迅速,從而可使患者快速蘇醒[5]。
綜上所述,給予高血壓腦出血手術患者瑞芬太尼復合丙泊酚麻醉,有助于穩定血流動力學,縮短蘇醒時間,安全有效。
[1]鄧雍,周志武,巨濤.無框架立體定向手術聯合高壓氧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臨床研究[J].中國微侵襲神經外科雜志,2015,20(3):123-124.
[2]李莎莎.甘露醇合用尼莫地平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腦血流動力學參數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藥,2013,20(13):69-70.
[3]聶芳,王安奎,周穎,等.羅哌卡因頭皮神經阻滯在高血壓腦出血開顱術中的應用[J].中國臨床研究,2013,26(4):376-377.
[4]劉星.不同劑量甘露醇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血流動力學及血清因子的影響比較[J].臨床醫藥實踐,2013,22(10):745-747.
[5]王力偉,李學良,郝曉,等.瑞芬太尼復合丙泊酚對高血壓腦出血手術患者血流動力學及蘇醒時間的影響觀察[J].河北醫藥,2015,37(14):2143-2145.
R 614
10.3969/j.issn.1004-437X.2016.07.117
2016-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