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笑
(社旗縣人民醫院 河南 南陽 473300)
?
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特點分析
王中笑
(社旗縣人民醫院河南 南陽473300)
目的分析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特點。方法選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社旗縣人民醫院收治的98例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為觀察組,另選98例老年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為對照組。回顧性分析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統計兩組患者首發臨床癥狀、血脂水平(總膽固醇、甘油三酯)、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觀察組患者早期壓榨樣疼痛發生率較對照組低(P<0.05),其他依次為呼吸困難、上腹痛、腹瀉、惡心。兩組患者血脂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各并發癥發生率均較對照組高(P<0.05)。結論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壓榨疼痛發生率較低,并發癥發生率高,預后差,臨床應給予足夠重視,關注早期癥狀,實施早期干預,減少發病。
老年;糖尿病;心肌梗死;臨床特點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日益嚴峻,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等疾病的發生率也隨之不斷升高。糖代謝異常與冠心病等的關系較密切。本研究對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特點進行分析,以期為今后的臨床工作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信息,結果匯報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社旗縣人民醫院收治的98例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為觀察組,另選98例老年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為對照組。觀察組中男54例,女44例;年齡60~82歲,平均(71.2±8.3)歲;糖尿病病程1~12 a,平均(4.8±1.9)a;對照組中男53例,女45例;年齡60~84歲,平均(71.1±8.2)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自愿接受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診斷標準
1.2.1糖尿病參照WHO糖尿病專家委員會提出的診斷標準(1999年),具體內容:患者存在糖尿病癥狀,并且任意時間血葡萄糖水平≥11.1 mmol/L,或空腹血糖水平≥7.0 mmol/L,或OGTT試驗2 h 餐后血糖≥11.1 mmol/L[1]。
1.2.2急性心肌梗死①急性心肌梗死心電圖的動態演變;②缺血性胸痛的臨床病史;③心肌壞死血清標記物濃度的動態演變。符合以上條件中2條或2條以上者確定為急性心肌梗死,排除并發高滲性昏迷, 惡性腫瘤及血液系統疾病,急、慢性肝臟疾病患者。
1.3調查方法回顧性分析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統計兩組患者首發臨床癥狀、血脂水平(總膽固醇、甘油三酯)、并發癥發生情況。

2.1首發臨床癥狀觀察組患者早期壓榨樣疼痛發生率較對照組低(P<0.05),其他依次為呼吸困難、上腹痛、腹瀉、惡心。見表1。

表1 兩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首發臨床癥狀比較[n(%)]
2.2血脂水平觀察組患者總膽固醇水平為(5.72±1.12)mmol/L,甘油三酯水平為(2.56±0.75)mmol/L;對照組患者總膽固醇水平為(5.64±1.09)mmol/L,甘油三酯水平為(2.29±0.81)mmol/L。兩組患者血脂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3并發癥觀察組患者各并發癥發生率均較對照組高(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n(%)]
近幾年的調查結果顯示,隨著人口老齡化的日益嚴峻,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等疾病的發生率也隨之不斷升高,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已經成為威脅人類生命安全的重要疾病[2]。急性心肌梗死為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最為嚴重的一種類型,發病機制主要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及出血,導致冠狀動脈痙攣、血栓形成,因冠脈的血流突然減少,從而導致心肌出現嚴重缺血缺氧狀況,繼而會誘發諸多心血管事件。
本研究通過對比發現,合并心肌梗死的觀察組患者早期壓榨樣疼痛發生率較對照組低,并發癥發生率較對照組高,兩組患者血脂水平無明顯差異。這一結果與相關文獻[3]報道結果相符。由此證實,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壓榨樣疼痛發生率低于非糖尿病患者,且并發癥發生率高,預后差。因此,臨床應給予足夠的重視,關注早期癥狀,實施早期干預,減少發病。
[1]陳佳緯,王永亮,李虹偉,等.糖代謝異常患者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后脂聯素水平的變化[J].中國心血管雜志,2014,19(4):264-268.
[2]謝秀峰,崔曉迎,陳鳳英,等.心肌梗死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遠期療效分析[J].中國動脈硬化雜志,2013,21(1):69-73.
[3]劉紫東,張志,付偉.冠狀動脈多支血管病變合并左心室功能障礙患者臨床特征及危險因素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3,16(29):2688-2690.
R 587.1
10.3969/j.issn.1004-437X.2016.07.121
2016-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