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富曉
(新安縣人民醫院 內科 河南 洛陽 471000)
?
優質護理管理模式在內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
李富曉
(新安縣人民醫院 內科河南 洛陽471000)
目的探討優質護理管理模式在內科護理管理中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選擇新安縣人民醫院100例內科護理人員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其中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管理模式,觀察組采用優質護理管理模式。結果觀察組護理人員對優質護理管理模式的認知水平優于對照組,護理質量亦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優質護理管理模式應用于內科護理管理能夠提高內科護理人員的認知水平及護理質量,改善患者預后,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優質護理管理;內科護理管理;效果
臨床護理工作中優質護理是以患者為中心,強化基礎護理,改進基礎護理工作,全面落實護理責任制度,從而提高護理人員的整體護理工作水平[1]。內科是臨床上十分重要的科室,特點是患者年齡大小不一、病種多、病情復雜,這要求內科護理人員具有更高的護理水平,全面了解、掌握內科疾病的臨床護理方法。因此,運用有效的護理管理方式對提高內科護理人員的工作水平尤為重要。近年來,新安縣人民醫院開展了優質護理管理模式,現將相關臨床情況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新安縣人民醫院100例內科護理人員,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對照組男2例,女48例;年齡20~41歲,平均(31.2±3.9)歲;其中中專13例,大專22例,本科15例。觀察組男3例,女47例;年齡22~40歲,平均(31.7±3.6)歲;其中中專14例,大專23例,本科13例。兩組在性別、年齡及學歷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護理管理模式對照組護理人員給予常規護理管理模式。觀察組護理人員則采用優質護理管理模式,具體如下:①嚴格按照優質護理管理模式的具體要求對內科護理人員的職位責任制定人性化、制度化、科學化的護理管理職能,實行分層管理制度。形成護士長、責任護士組長、護理人員的三級護理模式,明確每個人的責任,保證護理工作能夠有序開展[2]。其中護士長全面監控護理管理工作,監督護理人員,責任護士組長全面評估、監督病房并針對性指導責任護士,責任護士認真開展護理工作。②制定并完善護理管理模式的流程,做好監測患者生命體征的工作。加強培訓護理人員,內容包括工作范圍、護理方式、護理職能、護理政策以及法律規章等。根據患者特點制定并完善相關管理制度,分析內科患者常見臨床問題并制定護理措施,幫助其掌握內科急救護理、慢性病護理、康復護理以及合理用藥護理等。③加強培訓整體護理流程:培訓內容有接待流程、輸液流程、隨訪流程等,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應及時迎接,主動為其辦理住院手續,介紹醫院、病房的環境并送到病房,詳細介紹相關規章制度,合理評價病情,安排飲食。
1.3觀察指標觀察內科護理人員對優質護理管理模式的認知水平,評價優質護理管理知識、態度、行為以及環境等,每項滿分100分,分數愈高,護理人員的優質護理管理模式認知水平愈好。同時對護理質量進行評分,由護士長、責任護士組長共同評定,評定內容包括基礎護理質量、病房管理質量、護理文書質量以及危重患者護理質量等[3],每項滿分100分,分值愈高,護理質量愈優。

2.1認知水平觀察組護理人員的優質護理管理知識、行為、態度及環境評分均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優質護理管理模式認知水平比較±s,分)
2.2護理質量觀察組基礎護理、病房管理、護理文書以及危重患者護理質量均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質量比較±s,分)
內科病種復雜、變化快,考驗著護理人員的護理水平及應變能力。有效的護理管理模式不僅能夠提高護理人員的護理水平,同時體現出整個臨床科室的醫療水平,甚至反映著醫院的護理管理水平。本研究中優質護理管理模式主要是分層管理負責制,即護士長、責任護士組長、護理人員三級護理模式,從而明確各自的職責[4]。與常規護理管理模式相比,給予優質護理管理模式的護理人員對優質護理管理模式的認知水平、護理質量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綜上,優質護理管理模式應用于內科護理管理能夠提高內科護理人員的認知水平,提高護理質量,從而改善患者預后,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應用。
[1]王麗華.優質護理管理模式在內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探討[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5,9(4):255-256.
[2]周麗萍.優質護理管理模式在內科護理管理中的作用分析[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14):215-216.
[3]童春莉.優質護理管理模式在內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探討[J].醫藥前沿,2015,5(8):210-211.
[4]趙云霓.優質護理管理模式在內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探討[J].中國醫藥指南,2014,12(6):230-231.
R 473.5
10.3969/j.issn.1004-437X.2016.07.138
2015-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