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恒梅
2015年12月,在香港田家炳基金會的邀請下,自治區教育廳組織我們廣西名園長工程培訓班的35名學員,開展了為期半個月的香港學前教育參觀與學習活動。
負責全程接待我們的是香港教育學院的袁慧筠博士。這位留著短發、身材瘦小的知性女士,近年來一直為將學前教育納入香港15年義務教育而奔波,目前,她的努力已獲得當地高層領導的重視。袁博士德高望重,為人低調、謙和。我們在香港的半個月里,她每天獨自乘坐地鐵,提前10分鐘到達各個幼兒園等候我們。沒有專車接送,也沒有打車,她跟我們說地鐵方便、準時且環保。面對學員們提出的各種問題,袁博士都認真、細致、嚴謹地一一給予解答,沒有絲毫怠慢或輕視,她的涵養、學識和風度深深地感動了我們,也讓我們對香港學前教育的教師有了全新的認識。
職能引導惠民保障
據袁博士介紹,香港所有的幼兒園均屬于私營機構,主要由志愿團體或私人開辦,分為非營利性幼兒園和營利性幼兒園。政府部門不參與幼兒園的行政管理,只在職能上進行引導。這兩類幼兒園的區別在于:非營利性幼兒園的年利潤不能超過5%。非營利性幼兒園大多數是由教會和社會團體開辦,因此,政府資助也更傾向非營利性幼兒園,對學前教育進行管理和規范也主要針對這一類幼兒園。非營利性幼兒園和營利性幼兒園有半日制和全日制之分,為使教育資源普眾化,大部分幼兒園開設的都是半日制學前課程。
由于香港幼兒園的私立性質,因此政府對幼兒園的管理主要以提供一些附加服務為抓手,其中,學券制度就是一項重要的管理制度。學券制度以發放學券的方式,為3至6歲的香港幼兒提供學費資助,每年約有85%的學童受惠,具體做法是:以每位幼兒16 000港元為基數,根據當年消費物價指數的變動情況,對學券額度做出相應的調整后發放到每一所非營利性幼兒園。享受學券制度的幼兒園必須符合3個條件:一是非營利性質;二是開設本地課程;三是學費不超過規定上限。這有點類似于我們內地的普惠性幼兒園。
精細管理高效利用
香港寸土寸金,因此,大多數幼兒園都很小。有的幼兒園開設在廉租房、私人房、小區綜合大樓、商場等地,有的幼兒園占地面積較大,擁有獨立的院落,但這樣的幼兒園是極少的。由此可見,香港辦園條件參差不齊。
我們參訪的香港偉才國際幼兒園、香港創價幼兒園,不僅擁有一千多平方米面積的教學樓,還有戶外游樂場所,跟內地的公辦幼兒園差不多。而在小區綜合大樓和商場開辦的幼兒園,因地處繁華社區,樓房擁擠,故園所面積較小,加上受空間限制,大多數幼兒園沒有大型戶外游樂設施,甚至連最基本的戶外活動場所和小型游樂設施都沒有,幼兒只能在室內活動。
在香港,大多數幼兒園的多功能大廳既是家長的接待室又是教師的備課室,還是音樂表演廳、體能活動運動大廳、員工會議室。這種“一室多用”的做法,在香港幼兒園非常普遍,同時也令香港幼兒教師感到十分無奈和頭疼,不過,因此所帶來的精細化管理和高效利用空間的做法倒頗令人稱道。例如,有的幼兒園能夠充分利用多功能活動場地開展各項活動,活動時間安排精確到每一分鐘,一環扣一環。這一點對于很多因為場地不足,但又為開展區域活動和小組活動而苦惱的幼兒園來說,具有非常好的借鑒作用。
謙恭有禮注重誠信
香港是一個國際化大都市,經濟發達。香港的幼兒園里則是一方寧靜的樂土。在這里,從園長到教師、家長、幼兒,每一個人都是那么的平和親切,謙恭有禮,說話時有禮有節,低調溫和。
香港幼兒園的禮節教育傳承了中華民族的傳統教育,同時融入了日韓民族的禮儀教育。筆者發現,幼兒園里的教師、幼兒、家長都彬彬有禮,早上入園,隨處可以聽到友好的問候聲,如“老師,早晨(好)”“小朋友,早晨(好)”“×××媽媽,早晨(好)”。一天,筆者看到一個小女孩不小心踩到了一個小男孩的腳,兩個孩子不約而同地向對方說“對不起”。當地一位教師對我們說,香港幼兒園最基本的禮儀教育是“不給別人添麻煩”,如果你踩到了我,有可能是因為我阻礙了你,給你帶來了麻煩,所以我也要說“對不起”。也許正是因為這樣,幼兒在活動中發生爭執的情況比較少,至少我們在參訪期間沒有看到過。當我們這些參訪人員站在幼兒活動區入口旁觀摩時,所有經過我們面前的幼兒都會有禮貌地用粵語說一聲“唔該,借借”(謝謝,借過)。老師解釋:雖然入口足夠寬,可以讓孩子自由出入,但孩子認為,由于他們的出入給你們帶來了麻煩,所以要先致歉再通過。孩子們之間的交往亦是如此。有了如此細致的禮儀教育,孩子們極少發生爭執也是情理之中了。
幼兒每天入園要在接待廳自行晨檢,用體溫槍測量體溫,體溫異常的幼兒自覺放棄入園,有打噴嚏或咳嗽癥狀的幼兒,家長會讓孩子回家休息或戴口罩入園,這些細節充分體現了香港幼兒及家長的自律意識。
我們每到一所幼兒園,都有教職工給我們介紹他們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理念,地主之誼盡善盡美。筆者發現,幼兒園里的每一位教師都非常尊重孩子,引導孩子時既有耐心又高度負責。據了解,香港幼兒教師隊伍素質普遍較高,他們講究誠信,且非常注重個人操守。很多幼兒園沒有專門的資料室和倉庫,也沒有保管員,老師們每天需要用到的教學用具、紙張、活動材料等,都放置在備課室里,大家根據需求隨時取用。此外,幼兒園里所有的日用品也都放置在開放架上,從未有人因為沒人管理而私自拿回家。
敬業樂業甘于奉獻
香港幼兒教師的學歷普遍較高,他們十分敬業且甘于奉獻。不過,香港幼兒教師的工作量很大,每天早上8:30到園,做好準備工作迎接上午班的幼兒入園,中午12:00送走幼兒后,只有半個小時的進餐時間,12:30又要做好迎接下午班幼兒入園的準備工作。老師們親自帶班之余還要負責配班,幾乎沒有備課的時間。香港幼兒園實行分組教學,且班額較大,一個班級有30個幼兒,一節集體活動課至少要分成兩三個小組,這就意味著,同一教學內容,教師要重復講解兩三次,這對于組織活動的教師而言,工作壓力非常大。此外,教師們基本上全天都要待在班里,只有在幼兒午睡后或幼兒被家長接走后,才有時間進行教研活動和備課,很多資料及文案的撰寫都需要利用空余時間來完成,但他們都沒有怨言。他們說,能夠和孩子們在一起十分開心,這是他們的使命。香港幼兒教師的這種敬業奉獻的精神讓我們感到由衷的敬佩。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筆者將對香港學前教育的印象和辦學特點總結為四個詞:人文、精細、素養、奉獻,希望能為我們的學前教育提供借鑒。
(責編歐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