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人大代表宗慶后建議:推進質量品牌建設 實施質量強國戰略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國際市場競爭的加劇,如何發展我國自主品牌成為亟需解決的問題。今年全國兩會期間,許多代表、委員在前期積極細致調研的基礎上,備下“錦囊”為我國的品牌建設積極建言獻策。

最近中央提出了“供給側改革”、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的戰略要求。為落實中央的這一戰略部署,加快我國經濟轉型升級步伐,特提出企業質量品牌建設、實施質量強國戰略建議如下。
一是建議加強品牌發展的頂層設計,將實施品牌發展與質量強國戰略納入“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布局,制定品牌發展專項規劃,從頂層設計上加強品牌發展的統籌謀劃,建立協調推進機制,使品牌發展戰略成為全社會的自覺行動。特別是在我們推進“一帶一路”戰略過程中,應把培育中國品牌、擴大中國品牌知名度作為一項重要任務,支持和引導更多中國品牌企業走出去,輸出優勢產能,擴大中國品牌影響力。
二是要營造品牌發展的良好環境。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過程中,要以質量創新為突破口,積極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引導各方面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真正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在財政、稅收、金融、科技出臺品牌發展的支持政策,確立強有力的政策導向,鼓勵品牌發展與創新驅動深度融合。健全品牌發展法制保障,特別是要通過修訂完善《商標法》等法律,加強對知名民族品牌的保護力度,嚴厲打擊商標惡意搶注、假冒偽劣等侵犯知識產權行為,加強信用信息運用和失信懲戒,構建品牌維權發展機制。制訂品牌培育和提升計劃,實施“中國精品”培育工程,推動打造一批國家品牌、國際品牌。
三是創新品牌發展的培育手段。建立政府指導下的市場化、社會化品牌建設服務體系,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等社會組織在品牌研究、咨詢、宣傳、維權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推進品牌發展與質量技術基礎(NQI)等科技專項結合,鞏固品牌發展的質量基礎,利用我國擔任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品牌評價技術委員會秘書處優勢,開展品牌領域國家標準、品牌價值評價國際標準的制定,增強我國自主品牌的國際話語權。運用認證認可這一世界語言,加強品牌產品認證,贏得市場信任,提升國際互信互認和互聯互通水平。
四是設立質量強國建設專項基金,支持企業開展以提升質量水平為主要內容的創新活動,不斷提升高端技術、產品、服務的比重,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提高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開展針對政府、企業決策者的質量培訓,不斷提高決策者適應轉型升級的戰略能力、實施質量創新的領導能力和推動產品、服務質量升級的執行能力。開展針對技術工人的質量技能培訓,培養具有“工匠”精神的職業技能人才隊伍,強化質量人才基礎。
五是提升中國品牌的文化內涵。大力倡導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管理理念,引導各行業下大力氣把產品做專做精做優,在全社會弘揚以質取勝的價值取向。進一步加強對中國品牌的正面宣傳,引導國內消費者破除對“洋品牌”的消費誤區、品牌迷信,增強公眾對自主品牌的認可度和自信心。利用各種外交場合和對外交流機會,積極宣傳推介我國優勢品牌,為中國品牌“走出去”積累口碑、樹立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