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特約撰稿人 仲 實
?
小米:重振“新國貨”匠心
本刊特約撰稿人 仲 實
作為新崛起的中國創新型創業公司領軍人物代表。
小米科技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探索著自己的新國貨之路

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3月10日晚間,鳳凰衛視華聞大直播節目對全國人大代表、小米公司創始人兼董事長雷軍進行了對話,針對雷軍自2015年提倡的“新國貨”等內容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值得注意的是,這不是雷軍第一次登上鳳凰衛視的屏幕,也不是雷軍兩會期間第一次接受電視媒體的采訪,除了電視媒體廣泛關注以外,雷軍還登上了美國知名科技媒體《連線》雜志最新一期的封面,作為新崛起的中國創新型創業公司領軍人物代表。小米科技還在媒體刊發了“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探索新國貨之路的整版廣告。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工匠精神”一詞風靡互聯網,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平臺引發了一股解讀“工匠精神”的熱潮。雷軍對媒體表示,對于今年總理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的“工匠精神”,他深表贊同,國貨需要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來適應消費升級的時代需要,這也是供給側改革很核心的一點。
雷軍說:“我覺得工匠精神的核心,就是用戶看不到甚至沒有怎么用的地方你也能認認真真把這個事情做好,因為這個產品是你做的。”近幾年來,隨著國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國外購買商品成為一種風潮。雷軍以自己春節期間的親身經歷現身說法,他在日本街道看到,全部是中國人在“買買買”。“為什么國人寧愿跑去在日本、美國、韓國‘買買買’,為什么國貨給大家的就是一個廉價品和劣質品的感覺?”雷軍表示每逢節假日他都在思考這個問題。
“那本質上還是你賣的東西要不不夠好,要不不夠便宜,”雷軍表示,在消費升級的時代,中國制造要轉型升級,需要的正是總理提出來的“工匠精神”,對于做產品的人來說,要真材實料地認真做好,要在用戶看不到甚至沒有怎么用的地方也能認認真真地做好。
對“中國游客赴日搶購電飯煲”一事,雷軍透露,小米也將于近期發布電飯煲新品。
已有格力、美的上市了電飯煲產品,小米為何入場?在小米的硬件投資邏輯中,針對產品本身的只有一條,那就是大市場。“產品做出來,起量必須在百萬級以上。”小米投資團隊成員高雪表示。而根據中怡康給出的數據:在2015年,中國電飯煲的出貨量大約是5000萬臺。因此,若“小米電飯煲”屆時的市場占有率能達到0.02%,便算成功。
據松下的內部人士透露,小米曾找松下談過合作,但由于前者給出的價格過于兇殘,最后未能成行。
可以預見的是,在“小米電飯煲”發布會上,雷軍將纖毫畢現地講清楚一款好電飯煲應有的配置和跑分。而這也是在松下看來,小米的入場將對自己有利的地方。
另外,即使同樣是推電飯煲,小米和格力還有一點最大的不同,便是其銷售模式。據知情人士透露,目前電飯煲在線下渠道的出貨占比大概為85%,并且原有的線下渠道十分穩定,主要集中在美的、蘇泊爾、九陽這三家手中。“美蘇九都不愿意打破這個,要不然線下會造反。”
雷軍說,中國是制造業大國,但是過去生產的產品,常常讓人聯想到劣質品,就是因為缺乏工匠精神。日本等發達國家也是經歷了快速發展,低端競爭后,通過轉型,出現索尼等企業,改變了局面
“我不是做插線板廣告,我是在講工匠精神。”近日,雷軍向公眾表示,小米的成功在于重視設計和用戶體驗。
他用“插線板”舉例,認為即使小小“插線板”看不見的內部構造,也應該體現精益求精的制作;小米插線板是用互聯網思維與傳統制造企業合作的典型范例。


“插線板無所不在,但是當它放到辦公桌、電視柜、床頭柜上的時候,也要和整個家居環境成為一體,而且打開也要是藝術品,也要做得漂亮。”雷軍說,產品不僅要滿足工業需求,還要滿足體驗需求。
雷軍說,中國是制造業大國,但是過去生產的產品,常常讓人聯想到劣質品,就是因為缺乏工匠精神。日本等發達國家也是經歷了快速發展,低端競爭后,通過轉型,出現索尼等企業,改變了局面。
成立于2010年的小米公司,在經歷了五年的高速發展后,正在思考要放慢速度,夯實基礎。
2010年,幾個技術宅男就著一碗“小米粥”宣布成立一家手機公司,但當時鮮有人關注,蘋果和三星手機正風行中國。到2014年,小米估值達到450億美元,增長近180倍,超過全球任何一家未上市的科技創業公司,并一度成為世界第三大手機制造商。
“過去5年是創造奇跡,未來5年不是再創造奇跡,而是要供給側改革,補短版。”雷軍說,小米未來的全部精力將是在產品創新,補其短板。
此外,他認為當下企業創新最需要的就是良好的創業環境。他期待中國能修訂《公司法》提出允許人力資本、股東權利的自由約定,建議推行公司章程工商備案制度,解除自由約定的程序限制,以體現資本對創業人才的重視,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