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赤建 陳 敏 劉佳豪
(湘潭大學旅游管理學院 湖南湘潭 411105)
?
中小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素質與組織績效的關系研究
鄭赤建陳敏劉佳豪
(湘潭大學旅游管理學院湖南湘潭411105)
中小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的素質不僅對經營管理活動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而且對提升組織績效也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為揭示中小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素質與組織績效的關系,本文針對中小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必備的德、能、體、識等四個方面的素質對長沙、廣州、深圳、成都、上海和北京等地的18家中小企業的經營管理人才進行問卷調查,并利用SPSS22.0軟件對196名中小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的相關數據進行實證分析。結果表明,中小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的素質正向作用于組織績效,且管理人員豐富的工作經驗、全面扎實的綜合知識和精深的管理專業知識等素質所產生的正向作用最為明顯。據此,本文提出提高中小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素質的對策建議:引導激發中小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的職業素質,著重培養中小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的專業素質,全面提升中小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綜合素質。
中小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素質;組織績效;關系
我國中小企業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日本經濟學家認為中小企業是“日本經濟活力的源泉”,德國視中小企業為“國家經濟的基石”,美國稱中小企業為“美國經濟的脊梁”。可見,中小企業不管是在中國,還是在其他國家,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如今,國內外的經濟發展速度相對緩慢,但是我國中小企業整體規模還是在穩步增長中。中小企業規模不斷擴大,素質不斷提高,在市場經濟中的活力不斷增強,經濟實力穩步上升。這樣的穩步發展是各方面共同努力的結果,但是最為關鍵的是國家和企業對人才的重視和培養,以及人才自身素質的不斷提高。2010年5月國家召開第二次全國人才工作會議,同年6月頒布《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作出了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加快確立人才優先發展戰略布局、推動我國由人口大國邁向人才強國的重大部署。
在國家政策方針的指導下,黨中央和國務院將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列為重點建設的三支人才隊伍之一。企業經營管理人才是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直接領導者和推動生產要素重新組合、創造社會財富的組織者,是企業最重要的創業資源、創新資源和發展資源,也是一個國家和地區人才資源開發的重點。[1]因此,企業經營管理人才是企業競爭和發展的重點培養對象。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的素質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組織的績效和企業的發展。
我國中小企業現今正處于不斷發展和擴大的過程中。中小企業經營管理人才作為企業全面發展的載體,是企業經濟效益和組織發展的主導力量,是知識創新發展的重要力量,是創造組織績效的關鍵力量。中小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企業的整體素質、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提高中小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素質不僅僅是黨中央和國務院的要求,更是實現中小企業飛躍發展的保證,也是組織取得更多、更高績效的最根本和最有效的途徑。
不同國家、不同經濟發展階段、不同行業對中小企業界定的標準不盡相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中小企業的劃分標準也是不斷更新變化的。如美國國會2001年出臺的《美國小企業法》對中小企業的界定標準為雇員人數不超過500人。2011年6月18日,我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統計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部聯合印發了《關于印發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的通知》,明確規定了各行業中小企業的劃分標準,如表1所示。

表1 中小企業劃型標準
中小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的素質評價要圍繞企業發展的戰略目標,建立健全以崗位職責為基礎,以品德和能力為導向的素質模型,涵蓋“德、能、體、識”四個方面。其中,中小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在“德”方面,主要以基本品德、職業道德、政治思想、工作態度和廉潔自律為評價標準,其評價指標為良好的道德修養與情操(x1)、較高的政治覺悟(x2)、具有廉潔意識(x3)、具有較高的個人信用(x4);在“能”方面,主要以分析能力、應變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協調能力、決策能力、人際關系能力和創新能力為評價標準,其評價指標為具有市場分析和預測能力(x5)、具有信息獲取處理能力(x6)、具有傾聽接受意見的能力(x7)、良好的溝通表達能力(x8)、具有創新精神(x9)、對技術市場產品創新程度(x10);在“體”方面,以身體健康狀況和心理精神狀況為評價標準,其評價指標為心理承受能力(x11)、健康的身體素質(x12);在“識”方面,主要以知識水平、執業(職業)資格、實踐經驗、知識結構和知識更新為評價標準,其評價指標為精深的管理專業知識(x13)、豐富的工作經驗(x14)和綜合化知識全面扎實(x15)。[2]
評價組織績效主要看經營狀況,主要的指標應是組織財富的增長情況或股票市場價值情況。組織經營狀況主要是通過基本的業務指標和財務指標來評價。[4]由于中小企業經營管理的復雜性和系統性,經營管理人才的實際工作績效往往不容易全部或直接反映在組織績效上,還經常具有滯后性,并且還會受到總體經營環境、意外因素等外在因素的影響。因此,根據影響組織績效評價的經濟指標和非經濟指標,選取“完成經營目標的實際情況”和“人力資源與組織效能”兩個指標作為代表。[3]經營目標超額完成賦值“2”,基本完成賦值“1”,未完成賦值“0”;人力資源與組織效能良好賦值“2”,一般賦值“1”,較差賦值“0”。
(一)研究工具
為了保證問卷的信度和效度,本文采用學界普遍認可的具有較高的信效度的李克特五點量表法進行調查。首先根據調查者的實際情況填寫調查表,計分方式為1到5分,分別表示最低的影響到最高的影響程度。然后采用SPSS22.0的相關數據處理方法對收集上來的問卷進行處理,提取有效信息,得出相關結論。
(二)研究樣本
本次問卷調查于2015年12月通過紙質問卷和網上問卷結合的方式在長沙、廣州、深圳、成都、上海和北京等地的18家中小企業進行。調查涉及的行業較多,涵蓋房地產行業、金融行業、快消品行業、家居行業、電商行業、保險行業等。數據主要來源于通過熟人關系網絡以問卷或者郵件的方式對中小企業的經營管理人才展開的調查的結果。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210份,回收201份,剔除不完整和有明顯問題的問卷5份,回收有效問卷196份,有效回收率為93.3%。從這樣的回收率來看,這一調查結果是有效的。
將問卷中的相關數據在SPSS22.0中進行統計分析。
(一)KMO和球形檢驗
首先對原始數據進行KMO和Bartlett球形檢驗。從表2可以看出,檢驗結果KMO值為0.907,這表示變量非常適合做因子分析;Bartlett球形檢驗小于顯著水平0.05,這表示變量之間存在相關關系,適合進行因子分析。

表2 KMO 和 Bartlett 的檢驗
(二)變量共同度分析
表3是變量共同度分析結果。從表3可以看出,因子分析的變量共同度均在0.5以上。變量共同度較高,表明大部分信息均能夠被因子所提取,說明因子分析的結果是有效的。

表3 公因子方差表
(三)因子貢獻率分析
從表4中可以看出中小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素質的15個變量中,只有前3個因子的特征值大于1,并且前3個因子的特征值之和占總特征值的65.904%。因此,提取前3個因子作為主因子。

表4 解釋的總方差表
(四)主成分分析
從表4可以看出,主成分1相關度最高的是分析預測能力、信息獲取處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溝通表達能力等四項指標。因此,將成分1規定為包含“分析預測能力、信息獲取處理能力、較強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良好的溝通表達能力的主要因素”;主成分2相關度最高的是工作經驗、綜合知識、專業知識等三項指標,因此,將成分2規定成“包含豐富的工作經驗、綜合知識全面扎實、精深的管理專業知識的主要因素”;主成分3相關度最高的是廉潔意識、誠實信用、道德修養、政治覺悟等四項指標,因此,將成分3規定為“包含遵紀守法,具有廉潔意識求真務實,具有較高的個人信用、良好的道德修養與情操和較高的政治覺悟的主要因素”。
根據成分得分系數矩陣,用fi表示第i個因子,可以得到因子得分函數:
f1=0.565×x1-0.185×x2+0.248×x3+0.515×x4+0.819×x5+0.779×x6+0.634×x7+0.676×x8+0.481×x9+0.496×x10+0.68×x11+0.349×x12+0.369×x13+0.17×x14+0.204×x15
f2=0.063×x1+0.447×x2+0.149×x3+0.087×x4+0.277×x5+0.285×x6+0.224×x7+0.227×x8+0.631×x9+0.608×x10+0.266×x11+0.322×x12+0.616×x13+0.792×x14+0.688×x15
f3=0.679×x1+0.64×x2+0.837×x3+0.707×x4+0.089×x5+0.128×x6+0.272×x7+0.255×x8+0.165×x9+0.198×x10+0.346×x11+0.569×x12+0.231×x13+0.038×x14+0.294×x15
因子得分函數反映的是各個觀測量在不同因子上的得分。將因子得分作為新變量,分別命名為FAC1_1、FAC2_1和FAC3_1。

表5 旋轉后的成分矩陣a

續表5
注:提取方法主成分分析法。
旋轉方法具有Kaiser標準化的正交旋轉法。
a。旋轉在8次迭代后已收斂。
(五)線性回歸分析
1.中小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素質和經營目標完成情況的線性回歸分析。從表6可以看出,該模型的常量為0.029,FAC1_1、FAC2_1和FAC3_1的系數分別是0.320、0.000和0.710,這說明完成經營目標的實際情況與三個主因子呈正相關的關系。系數顯著性最大的是FAC2_1,這表示對組織經營目標實際完成情況影響最大的是豐富的工作經驗、全面扎實的綜合知識和精深的管理專業知識等素質。

表6 回歸系數a表
注a.因變量經營目標完成情況。
2.中小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素質和人力資源與組織效能的線性回歸分析。從表7可以看出,該模型的常量為1.128,FAC1_1、FAC2_1和FAC3_1的系數分別是0.009、0.000和0.080,這說明人力資源與組織效能與三個主因子呈正相關的關系。系數顯著性最大的是FAC2_1,這表示對人力資源與組織效能影響最大的是豐富的工作經驗、全面扎實的綜合知識和精深的管理專業知識等素質。

表7 回歸系數a表
注a.因變量人力資源與組織效能。
(一)研究結論與討論
本文運用SPSS22.0中的因子分析和線性回歸分析對中小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素質和組織績效的關系進行了相關的數據整合,分別選取中小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的15個素質指標和組織績效的2個指標,實證檢驗了中小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素質和組織績效之間的關系。
從數據分析結果看,中小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素質對企業經營管理目標的實際完成情況和人力資源與組織效能起著正相關的作用。中小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素質直接影響著企業經營情況和中小企業的發展壯大。具有較高素質的經營管理人才,能夠順利地完成企業的經營管理目標,解決人力資源規劃、員工流失、招聘、培訓、績效評價、薪資管理、勞動關系和員工滿意度等人力資源與組織效能問題。
從回歸分析結果看,中小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素質中的豐富的工作經驗、全面扎實的綜合知識和精深的管理專業知識等素質對企業經營管理目標的完成和人力資源與組織效能的影響最大,經營管理人才豐富的工作經驗、全面扎實的綜合知識和精深的管理專業知識是完成企業經營目標的保證;其次,主成分1中具有市場分析和預測能力、具有信息獲取處理能力、較強的心理承受能力、良好的溝通表達能力和主成分3中良好的道德修養與情操、較高的政治覺悟、具有廉潔意識、具有較高的個人信用等素質在一定程度上對企業經營目標的完成和人力資源與組織效能的實現也起到正向影響。
(二)管理啟示
根據上述研究結論,本文認為,提高中小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素質應著眼于全面提升中小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的能力素質,以培養造就具有世界眼光、戰略思維、創新創業精神的優秀企業家為引領,以推動中小企業經營管理人才職業化、專業化、國際化發展為重點,拓寬人才培養渠道,創新人才開發模式,建立健全符合中小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特點的培養開發體系。
1.引導提升中小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的職業素質。中小企業經營管理人才是企業的中堅力量,其職業素質對于企業的發展和壯大有著不可小覷的影響。因此,從政府角度來看,首先,應該將中小企業經營管理人才職業素質培養和提升納入政府人才培養支持計劃中,切實加大對中小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培養的資金投入;其次,應該為中小企業和高校牽線搭橋,為中小企業建立健全人才庫,從資金和人才兩方面進行支持。從企業自身的角度來看,應該加強內部培訓的力度,建立中小企業經營管理人才誠信體系,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制定職業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引導中小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牢固樹立專注責任、誠實守信的職業精神,努力提升其職業素質,以適應中小企業的飛躍式發展。
2.著重培養中小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的專業素質。根據回歸分析結果,中小企業經營管理人才豐富的工作經驗、全面扎實的綜合知識和精深的管理專業知識等素質對組織績效影響較大。因此,要加大企業緊缺人才的培養培訓力度,有針對性地開展戰略規劃、資本運作、人力資源管理、財會、法律等專業知識培訓,不斷提高中小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的管理專業知識水平。其次,統籌開發利用多種教育培訓資源,探索建立一批中小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素質提升培訓基地,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鮮明、優勢互補的教育培訓體系,提高中小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的綜合知識水平。最后,強化中小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的實踐鍛煉,積極招聘、選派、選調優秀經營管理人才到具有開創性、挑戰性和經營管理難度大的崗位任職,使其開闊視野、錘煉作風、提升素質,從而達到豐富其工作經驗的目的。
3.全面提升中小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綜合素質。從上述15個指標可以看出中小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的素質要求是多方面的。因此,應該建立健全中小企業經營管理人才職業能力開發體系,積極開展中小企業經營管理人才職業生涯規劃,根據人才的興趣愛好、專業特長和個性特點等因素幫助其明確職業發展方向,使其沿著最優發展路徑開發潛能、成就職業理想。如今,中小企業競爭中最重要的競爭是人才、技術和產品的競爭,因此,還需要加大對產品創新和技術開發的投入和重視,不斷提高中小企業的競爭實力。積極實施中小企業領導人員繼任計劃,注重選拔綜合素質好、決策能力強、經營業績突出、發展潛力大的優秀經營管理人才,及時讓其到關鍵崗位上擔當重任,使其在艱苦復雜環境中磨練意志,提高把握商機、制定決策、駕馭全局的能力。
[1]胡雪梅.大國崛起制高點——科學人才觀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文魁,譚永生.達論:人才測評新體系——從理念到方法的探索[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
[3]張焱,瞿衛菁.基于經營績效評價表的經營績效評價體系[J].南開管理評論,2002(1):37-42.
[4]Binheng DU. On the Training of Comprehensive Quality for Top-Notch Innovative Talents[J].HigherEducationofSocialScience,2016,9(6):26-30.
[5]潘反修,王恒,曹亮.漯河市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現狀與對策分析[J].人才資源開發,2013(5):73-75.
[6]Stephens Cynthia M. The ongoing challenge: catching and keeping quality talent[J].BiomedicalInstrumentation&Technology, 2005,39 (2):119-20.
[7]Michael Zack,James McKeen,Satyendra Singh.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an exploratory analysis[J].JournalofKnowledgeManagement, 2009,13 (6).
[8]李霞.不同組織文化下領導者綜合素質對績效的影響[J].現代商業,2010(33):112-115.
[9]孫健敏,穆桂斌.中小民營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狀況[J].經濟管理,2009(4):82-87.
[10]蒲德祥.基于素質模型的組織績效研究[J].改革與戰略,2008(12):183-185.
[11]張正堂.人力資源管理活動與企業績效的關系:人力資源管理效能中介效應的實證研究[J].經濟科學,2006(2):43-53.
[12]張渤.海峽西岸經濟區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建設的若干思考[J].就業與保障,2006(7):35-37.
[13]周希賢,薛新力,錢仲威.論21世紀經營管理人才的素質結構[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6):62-65.
[14]朱飛,張相林,邢文祥.我國企業經營管理人才職業化建設:關鍵要素與政府角色[J].中國行政管理,2014(9):59-62.
[責任編輯楊瑜]
2016-04-08
鄭赤建(1963—),男,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人力資源管理。
F272.92
A
2095-1124(2016)03-008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