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境電商新稅落地正面清單相繼出爐
4月15日晚,第二批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清單公布,液體奶、生鮮、大米糧油等食品、農產品,以及補充維生素等保健品,被重新列入正面清單。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稅收政策于4月8日正式實施,并同步調整行郵稅政策。財政部稱,第二批商品清單,是相關主管部門在4月7日公布清單的基礎上,從支持跨境電商新業態發展、有利于電商企業平穩過渡的角度研究制定的。
點評:跨境電商肯定會進一步開放,而有關行業準入的“博弈”仍將繼續。
萬豪聯姻喜達屋
萬豪收購喜達屋提案獲兩家企業股東大會通過,交易仍按計劃定于2016年中完成。喜達屋競購案塵埃落定,萬豪國際旗下酒店品牌將會增至30個,旗下物業總數將達5500座,酒店客房總數則將超過100萬間。
萬豪國際集團首席執行官Arne Sorenson:萬豪和喜達屋的“聯姻”才更有價值。萬豪的很多業務可以實現和喜達屋的整合,包括二者結合后形成世界最大的酒店集團。
麥德龍分拆業務獨立上市
歐洲第四大零售公司麥德龍集團宣布,將超市業務和電子消費品零售拆分為兩個公司獨立上市,計劃將在2017年中之前完成。分拆后,麥德龍超市、Makro及相關實體(包括Real超市)將組成一個集團,主要經營批發業務和食品銷售。
麥德龍集團的首席執行官Olaf Koch:拆分之后,兩家公司可能會進行新的收購跟合并。這次拆分不會引來裁員,反而會增加招聘。
麥當勞計劃出售2800間亞洲分店
麥當勞集團計劃出售其北亞地區的2800間分店,旨在減少直營餐廳的數量。此前,麥當勞已經在逐步出售日本和中國臺灣市場的主要經營權,并宣布將在中國內地、香港和韓國市場引進戰略投資者,投資方式可能包括特許經營、合資公司等。
麥當勞全球總裁和首席執行官Steve Easterbrook:堅持在中國內地長期發展的目標,今年仍將繼續開設約250家新餐廳。
恒隆收入下降46%5年來首度下滑
恒隆地產及恒隆集團發布了2015年度財報,集團整體收入下滑46%至95.28億港元,自2011年以來的首次下滑。其中,租金收入占總收入將近九成,恒隆在內地8座商場2015年收入為32.87億港元,增長6%,上海兩座商場對恒隆內地收入的貢獻超過了六成。恒隆地產董事局主席陳啟宗:現在是我們進入內地以來,零售環境最艱困的時候。地產行業面臨的嚴峻境況前所未見,復蘇之路也將會步伐蹣跚。
電商英國電商企業ASOS敗退中國
英國最大時尚電商企業ASOS宣布將關閉其在中國的經營業務,以降低區域運營成本,ASOS曾在2013年11月開通中國網站,關閉中國業務將給ASOS造成1000萬英鎊的關閉成本和400萬英鎊的運營虧損。
ASOS首席執行官Nick Beighton:中國市場與其他市場不同,集團產品并未獲得中國消費者的認可,未來將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的模式為中國客戶服務。
科比退役之戰現場最高票價超過3萬美元
科比退役之戰,現場最高規格票價已經超過3萬美元,平均價格為971美元。除了全球大規模賽事現場轉播、媒體報道外,贊助品牌耐克在社交網站廣泛發布數十張照片微博、3支廣告、14款紀念球鞋;蘋果公司發布了科比主演的Apple TV廣告消費退役話題。科比職業生涯獲得6億美元收入,包括3億多美元的薪金和3億多美元的廣告代言費。
點評:科比的最后一場比賽,每一刻都價值千金。
達芙妮營業額減少20%品牌女鞋遭遇增長瓶頸
達芙妮201 5年營業額減少兩成至83.79億港元,公司虧損額3.79億港元,利潤大幅下滑300%以上。和達芙妮一樣,包括百麗、星期六在內的國內幾大女鞋企業目前多遭遇增長瓶頸,門店收縮,銷售下滑。
點評:實體店租金、人王成本上漲,再加上市場飽和、需求疲軟等,鞋類品牌實體店或將面臨一輪洗牌。
阿迪達斯計劃在華再開3000家門店
德國運動服裝巨頭阿迪達斯稱,計劃2020年前再開3000家門店,把中國門店數量由目前的9000家擴大至12000家,并把銷售跑步裝備和網球鞋的城市擴大逾一倍至2200多個。中國已成阿迪達斯全球增長最快的市場,2015年阿迪達斯大中華地區銷售額勁增18%,大部分的增長來源于在中國的積極擴張。
阿迪達斯大中華區主管高嘉禮:公司將專注于中國最小的城市,盡管經濟面臨挑戰,但許多小城的城市化進程有望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