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會



3月26日,位于天河路的天環廣場試營業。
廣州人關注已久的天環廣場,終于開始逐漸揭開神秘的面紗。天環廣場是新鴻基在廣州的第一個純商業項目,作為天河商圍的“收官之作”,它是否能在廣州的核心商圈快速站穩腳跟?它的加入是否預示著華南地區最大的商圈——天河商圈大洗牌的階段已經來臨?在互聯網風起云涌,電商沖擊導致百貨、大超市節節敗退的當下,廣州的大型購物中心醞釀著怎樣的嬗變?中國大型高端購物中心該何去何從?
帶著這些疑問,筆者開始了一次探尋大型高端購物中心未來發展之路的旅程。
天環廣場來了!
2016年伊始,一場急揀寒流席卷了整個中國,也讓花城廣州在半個世紀之后再度飄起了紛紛揚揚的雪花。但是,天氣的寒冷卻擋不住“果粉”們的熱情,廣州第一家蘋果直營店于1月28日在天環廣場開張了。
天環廣場位于天河路,天河城和正佳廣場之間,天河體育中心正對面,原為宏城商業廣場。上世紀90年代,宏城廣場地塊被劃撥給當時的廣州城建集團。宏城廣場于1997年竣工開業,曾經擁有200多家商鋪,一度有高達65個小區的樓巴在此停留中轉,接送大量的市民往返廣州各區和新開發樓盤項目。2009年的廣州亞運會期間,宏城商業廣場變身“亞運廣場”,成為市民休閑、娛樂的城市綠化廣場。
天環廣場,從2011年7月開工到2016年3月試運營,歷時近5年之久,是新鴻基地產在廣州運營的第一個純商業項目。有傳言稱,新鴻基花在天環廣場的投入超過20億元。
天環廣場試營業,商業面積超過8萬平方米,包括地下三層和地上二層,蘋果直營店、H&M;旗艦店、GAP等快時尚品牌店,為商場聚集了不少人氣。而獨特的“雙魚”造型,花園式下沉廣場,更是吸引了很多市民在此駐足,拍照。
江湖人言:得天河者,得廣州。
廣州天河商圈素有“華南第一商圈”之稱,商業面積超過200萬平方米,天河城、正佳廣場、太古匯等一個個商業項目在此崛起,成為目前中國具有代表性的購物中心。激烈的商業競爭也讓天河商圈不斷蛻變成長,其銷售額和影響力也在持續擴大。
天環廣場被稱為天河商圈的“收官之作”,是否預示著天河商圈新一輪的大洗牌階段已經來臨?新鴻基“落子”天河商圈,在“集聚效益”和“光環效應”背后,是更為激烈的商業競爭。天環廣場能否在廣州的核心商圈站穩腳跟?是否能成為下一個改變廣州人消費生活的代表性商業項目?
在互聯網風起云涌,電商沖擊導致百貨、大超市節節敗退的當下,天環廣場在商業運營模式上都有哪些創新?會給我們帶來一些什么樣的啟示?
天河商圈新變:購物中心里的“體驗革命”
節假日對于每一個商場來說都有著別樣的意義,因為每一個節假曰都意味著一場盛大的“狂歡”,特別是在元旦春節這樣的傳統節日。剛剛邁入2016年,天河商圈的商業氣氛似乎比往年更為熱鬧一些。“果粉”們在天環廣場為蘋果直營店“通宵排隊”時,旁邊的正佳演藝劇院正上演著來自韓國的“亂打”秀,也有陪伴著孩子的父母、老人、情侶們流連在“極地海洋世界”,為來自極地的動物們驚嘆。
然而,在熱鬧喧嘩的背后,是中國實體商業不得不回對的殘酷現實。2016年的1-2月份,廣州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24.4億元,同比增長8.4%,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3.1%,且低于全國平均增速的10%。另一方面,電商仍保持較快增長,廣州同期限額以上網上商店零售額同比增長達到了47%以上。
盡管目前廣州零售商業整體保持平穩狀態,但嚴峻的市場環境,令包括購物中心在內的實體商業運營前景不容樂觀。戴德梁行數據顯示,一季度廣州三大核心商圈空置率上升至7.4%,環比小幅上升0.1%,首層平均租金則環比走低。0.6%。
電商繼續強勢堀起,百貨和服裝品牌零售商則面臨成本上漲和銷售額縮減的困境.未來的購物中心是什么樣的?天河商圈的大型購物中心里正在發生著怎樣的變化?“體驗”成為購物中心的主題,但它又如何實實在在的走進商場?
正佳廣場演藝劇院、極地海洋世界的推出營造出濃厚的文化藝術、娛樂休閑氛圍,為整個商場聚集起了不少人氣。與此同時,太古匯則進行了一系列的品牌商戶組合調整,以期不斷帶給顧客們新鮮、多元化、豐富的購物和休閑體驗。近兩年來,太古匯引入了數十個新品牌,包括時裝精品GWENCHY(紀梵希)、彩妝護膚Dior Beauty(Dior迪奧化妝品精品店),以及新概念組合餐飲品牌鼎泰豐、悅翠堂等,其中大部分是首次進入廣州的品牌。
走訪天河商圈,不論是正佳、太古匯,還是萬菱匯、天河城,購物中心正在進行著一場尋找和發掘自身魅力與優勢的“體驗革命”。那么,天環廣場將會以什么樣的定位和業態組合亮相天河商圈?能為整個商圈帶來什么樣的新氣象?
目前,天環廣場仍然處于試運營階段,只開放了-1/-2層和1層的蘋果直營店。據悉,天環廣場對招商品牌的目標是和太古匯標準類似甚至有所超越,未來對1層/2層的招商品牌要求會更高,一些很高端的品牌仍在洽談之中。“人無我有,同而不同“可以概括出天環廣場的品牌商戶組合策略,包括蘋果直營店、Hollister、百麗宮影城等多個品牌在此開出廣州首店,首入廣州甚至是首入華南的品牌占到三分之一,并增加了不少原創設計師品牌和以買手為主導的品牌;而同一商圈內已有的品牌,在天環的店鋪均有所升級,或以新系列形象展現在消費者面前。
差異化定位和品牌組合有助于天環廣場盡可能快速融入整個商圈,避免陷入同質化競爭。戴德梁行華中區策略發展顧問部主管邵豐分析認為,購物中心繼續發力精細化運營,在調整自身定位的同時挖掘品牌和業態的最優組合,天河商圈各大商場的個性化、差異化升級改造逐漸顯現成效。
天河商圈優質購物中心林立,各大高端購物中心每個季度都會有一些品牌和業態的調整,積極應對當前嚴峻的商業競爭.第一太平戴維斯華南區市場研究部主管何凌認為,盡管調整不斷和競爭曰趨激烈,整個天河商圈的入駐率依然一直能保持在97%左右,整個市場發展情況良好。在他看來,天環廣場進駐天河商圈,既是對天河商圈的補充,也會對周邊購物中心帶來一定的競爭壓力。值得注意的是天環廣場招商定位比較高端,直接對標物業是太古匯,因此對天河其他中端購物中心應該影響有限。
展望未來的天河商圈,購物中心的定位以及品牌調整會呈現更加明顯的差異化。高力國際零售房地產服務部董事林丹認為,未來2-3年天河商圈會經歷自我升級及洗牌的過程,但這并非是飽和現象,更重要是看開發商在選擇品牌招商及調整過程中如何篩選商戶,令到商場更有亮點。
新興外圍商圈:購物中心里的“體驗蛻變”
天環廣場被稱為天河商圈的“收官”之作,從供應角度分析,天河路商圈在未來幾年不會有新的大型購物中心出現。但放眼整個廣州,優質商業新增供應并未放慢腳步。
2016年2月,永旺夢樂城在番禺廣場正式開業,為廣州零售物業新增7萬平方米存量。永旺夢樂城是永旺中國在廣州的第一個購物中心項目,主要面向家庭消費者,并且多為大眾消費品牌,主力租戶包括H&M;、Mjstyle、優衣庫以及CGV影城。
而在廣州北部的白云新城,凱德廣場云尚也已經開始試運營。
第一太平戴維斯數據顯示,截止2016年第一季度,廣州優質零售物業的總體存量已超過443萬平方米,其中,購物中心物業占比接近85%,為市場供應主力,而年內還有多個大型購物中心推出。何凌認為,市場競爭壓力將導致租金下行,對購物中心經驗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廣州是千年商都,既有傳統的北京路商圈,也有已經步入成熟期的天河商圈,還有白云、番禺、金沙洲這樣的新興外圍商圈。地處核心商圈的天環廣場固然引人矚目,但新興外圍商圈購物中心的嵋起同樣值得人們關注。
外圍新興商圈的出現,與廣州城市房地產規劃建設有著密切的關系。隨著城市的發展,在郊區或外圍出現新的居住區,比如白云、番禺、金沙洲,甚至包括未來的花都。新居住區聚集起大量的人口,逐漸產生龐大的本地消費需求,從而促進了新興外圍商圈的成長。
第一太平戴維斯華南區商鋪部高級經理張宸豪分析認為,伴隨著商圈人口的增加和消費習慣的改變,新興外圍商圈購物中心的業態占比會在不同的階段產生變化。在購物中心的初期階段,主要以本地家庭消費為主,包括餐飲、電影院、兒童教育娛樂等體驗式業態占比較大。進入成長階段的購物中心,開始逐步引入快時尚等承租力較高的零售業態,以提高商場的坪效和業績收益。此時,購物中心體驗式業態占比下降,零售占比上升。
通常來說,新興外圍商圈購物中心體驗業態占比,高于天河商圈這樣核心商圈,而廣州購物中心體驗業態占比的調整變化呈現出不同的路徑。新興外圍商圈購物中心通過體驗業態培養和擴大消費群體后,逐步引入零售業態,提升商場銷售業績;而零售業態占比較大的核心商圈購物中心,則在努力調整業態品牌組合、甚至犧牲坪效將業績不錯的零售業態縮少,引入休閑娛樂等體驗業態,聚攏人氣,保持在商業競爭中的優勢.購物中心的體驗業態占比在商業環境、消費結構,以及購物中心自身成長階段等因素相互博弈競合下,始終處于動態平衡之中。
目前,廣州新興外圍商圈新增購物中心體量較大,但運營狀況表現良好。在核心商圈租金受商圈內物業調整影響有所下調的情況下,非核心商圈物業受益于運營改善和周邊充足的消費群體,租金上升趨勢明顯。
總體而言,在購物中心業態方面,快時尚和餐飲仍是市場擴張的主力,但一些新的發展趨勢開始顯現。邵豐認為,越來越多非傳統零售業態開始成為購物中心吸納空置、豐富業態的新力量。比如,曾被認為是實體商業市場爭奪者的線上零售商如樂視、小米,開始發力線下拓展實體店;萬科、美的地產、時代地產也紛紛在購物中心打造“城市客廳”。新業態加入和線上線下的新融合,或將為未來購物中心的運營提供新的思路。
天河商圈在變,廣州購物中心也在變。在中國實體商業大轉型的背景下,廣州購物中心無論是在商業業態、品牌組合,還是商圈的形成發展都出現了新趨勢。“體驗化”是購物中心的主旋律,但是如何平衡體驗業態與零售業態之間的比例?如何尋找和塑造購物中心自身定位,將客流轉化為經營業績?這些問題,都是對購物中心精細化運營管理提出的巨大挑戰。
我們將目光重新聚焦天環廣場,花園式購物中心、眾多新品牌的亮相。這些都為天河商圈甚至廣州購物中心帶來諸多新變化,讓人們對它的未來充滿期待。業內人士普遍對天環廣場持樂觀情緒,預計2-3年內會進入良性運營狀態,并通過新一輪品牌商戶調整,融入和提升整個商圈。
但是,天環廣場畢竟身處商業競爭異常激烈的天河商圈,之前的姍姍來遲也讓人們猜測紛紛。它的未來究竟如何?
所有人都在,拭目以待。
2016,慢下來的快時尚
提到快時尚品牌,很多人都會想到“快、狠、準”。然而,過去幾年風光無限的快時尚品牌進入2016年后似乎有些開局不利。GAP持續低迷,H&M;表現欠佳,優衣庫的利潤更是暴跌,只有ZARA保持增長態勢。
快時尚發力于2012-2015年,取悅了一個龐大的人群——那些等不起或者買不起大牌的消費者。在剛進入中國時往往只鎖定一線城市,但隨著國內消費市場環境和消費水平發生變化,快時尚品牌巨頭也紛紛開始瞄準二三線城市,而且因為該品類價格“親民”的因素,往往會得到很好的市場反應。
過去的十多年間,中國零售業的業態越來越豐富,品類的更迭換代也極富時代性。從百貨、超市,到奢侈品,再到快時尚。
下一個,又會是誰呢?
優衣庫:上半年凈利暴跌55%
4月7日晚,作為亞洲最大服飾零售商,快時尚連鎖巨頭優衣庫的母公司迅銷集團發布2015財年上半年業績報告,截至2016年2月29日的6個月內,受業績下滑影響,迅銷集團凈利潤暴跌55.1%,這也是近5年來集團首次半年凈利潤下滑。其中,日本本土業績以及以大中華區為主的海外市場業績表現均未達標,營業利潤同比分別下降12.4%和14.2%。
在進入中國的14年時間里,優衣庫保持著高速齣發展速度。對于業績下滑原因,優衣庫認為,由于未能將商品的特性與新鮮點充分地向顧客傳達,加上肪寒衣物占產品組合比重較大,致使面臨冬季氣候異常與偏暖時無法及時應對,使得向來銷售業績較高的11月及12月表現欠佳。
根據上半年數據,迅銷集團還調低了2016財年的全年業績預期,經營利潤由今年1月宣布的1800億日元(約合100.26億元人民幣)下調至1200億日元(約合71.52億元人民幣),較2015財年1644億日元(約合86.97億元人民幣)的經營利潤減少了27%。
此前,迅銷集團的負責人柳井正聲稱將在2020年成為世界最大服裝零售商。但優衣庫在美國及歐洲市場擴張不斷受挫,加之在日本、大中華和南韓等最大市場受到全球暖冬的嚴重打擊,令其2020年的計劃基本告吹。
H&M;:一季度利潤跌30%
H&M;集團財報顯示,2016年一季度凈利潤為25.5億瑞典克朗,同比下跌達30%。H&M;指出溫暖天氣導致H&M;大量冬季服飾積壓,過度打折清理庫存導致集團一季度毛利率暴跌320個基點至55%。另外,強勢美元導致增加采購成本以及減記增加,稅前利潤也下滑29.6%。
作為第五市場的中國,一季度收入僅錄得7.1%的增長,而2015財年全年增幅曾高達41%。2007年進入中國市場以來,H&M;的門店數量逐年遞增,截至上月底,H&M;在中國內地門店總數已達317,一季度凈增12間門店。
H&M;每年仍以超過400個門店的速度擴張,今年仍將在各大市場開設更多的傳統門店。迅速增加門店數量是H&M;提升銷售額最直接的手段,但至2020年,該集團的營業利潤仍將萎縮40%。有分析指出,H&M;集團正處于發展的臨界點,即保持門店、銷售增長而利潤下滑的趨勢。
Gap:銷售連跌12個月
美國最大服飾零售商Gap集團3月銷售額下跌6%,去年同期則上漲2%,這已是Gap銷售連續12個月下滑。按品牌劃分,Gap品牌下跌3%,Banana Republic下跌14%,Old Navy下跌6%。集團指出進入4月份的庫存量比原計劃多,預計將對2016財年第一季度毛利率產生壓力。
無論是開店還是銷售,Gap集團都落后于ZARA、H&M;、優衣庫等快時尚巨頭。Gap集團股票在近一年以來已跌去40%,業績的持續下滑也導致Gap集團高層管理人員頻繁變動。近日Gap發布消息,集團全球供應鏈及產品營運執行副總裁SoniaSyngal將被任命為old Navy的新總裁.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Gap品牌缺乏一個明確的目標消費者定位。為了滿足討好更廣泛的消費者,Gop品牌頻繁無底線打折正在付出代價,有消費者已等著促銷期來購買產品。Gap集團旗下品牌如Loft和Old Navy也在采用同樣的策略,它們的低價促銷措施已經成為了業界爭論的焦點。
ZARA:繼續強勢增長
西班牙服飾零售商IrddtexSA集團2015年財報顯示,(截至2016年1月31日)銷售額達到了209億歐元,上漲15.4%,收入首次超過200億歐元。同時,集團凈利潤為28.75億歐元,實現15%的增長,增速為過去三年最高。
InidtexSA集團依舊是世界上最大的服飾公司,坐穩了快時尚品牌頭把交椅的位子,旗下擁有Zara、Bershka和Pull&Beor;等。去年,ZARA在全球新增了77家門店,總數達2162。2016年將會花費15億歐元再次加速版圖擴張,預計全年新增400~460間門店,并將進入越南、新西蘭,巴拉圭、尼加拉瓜和阿魯巴五個新市場。
Zara的商業模式一直是服飾零售行業的標桿,業內人士分析,周轉率和時尚性決定了它的成功。一般品牌的店鋪都是一季的更新,在ZARA這里沒有季節,只有日期,最多三周,賣不掉的就會立刻下架更新。賣得好的也不會補貨,因為是額定數量的,賣完就上新款。這種方式也極大的減少了庫存量,大大縮短了服裝的上架速度和更新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