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陳 浩 攝影:奔 馳 ]
只是為了爽2016奔馳冰雪對決
[ 文:陳浩 攝影:奔馳 ]
在來到海拉爾參加2016奔馳冰雪對決之前,我已經在牙克石參加了保時捷的冰雪駕駛培訓,在賽道上雕琢多天之后準備帶著滿滿的信心來這里展示一把,但我到了賽道卻驚呆了,30m寬的冰雪賽道,足以讓我忘記一切技巧了。

記得最早開始接觸冰雪駕駛的時候,就是從奔馳開始的,2009年在瑞典的奔馳AMG駕駛學院,我第一次觸摸到冰雪駕駛的無窮魅力,從此對冰雪賽道和低附著力的摩擦有了全新的認知,那次對我的駕駛技巧有了巨大的提升,而后來參加的賽道培訓和冰雪駕駛很多次,也一直沒有忘記那次奔馳冰雪。所以說從情感角度來說,我對奔馳的冰雪駕駛有著特殊的感情。算下來,這是第二次在國內參加奔馳的冰雪了,去年的奔馳冰雪還有一個小型的競技環節,我還站上了領獎臺,今年取消了競技環節,其實可以讓所有人玩得更開心,但當我站在賽道上的時候才知道,奔馳今年的冰雪駕駛為什么取消了競技環節,30m寬的賽道,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讓所有參與者放開了玩得更爽。之前所有掌握的雕琢賽道的技巧在這里都被拋到腦后,什么斯堪的納維亞鐘擺式過彎,什么制動過彎都是浮云,一個彎道有100種過法,從任何一個點都可以開始漂,不小心轉向過度漂過了原地掉個頭還能續上接著漂,30m寬的賽道高手可以選擇最棒的一條路線,而初學者則會被允許犯很多錯誤也不至于沖出雪墻,沖出雪墻之后的救援耽誤的是所有人的時間。所有的后顧之憂都沒有了,而隨著犯錯之后的經驗積累,也能慢慢進步,這寬闊的冰雪賽道如此看來似乎是“老少咸宜”啊。









不過奔馳為這次冰雪駕駛還是精心準備了很多項目,通過這些項目讓我們對冰雪駕駛有一個系統的認知和學習的過程。極速漂移環節奔馳準備了AMG CLS 63、AMG C63和AMG C 63 S,中長軸距的大馬力后驅車在這個項目中可以讓我們玩得不想下車,長軸距雖然靈活性會受到影響,但是在這種低附著力的地面,不那么靈活反而更容易控制,否則太快的鐘擺效應將會讓我們疲于應對,兩只手恐怕會飛速在方向盤上調整,而一個不慎又會出現失誤,所以這種中長軸距的車型反而易于控制。極致駕馭項目則使用的是AMG GT和AMG GT S這兩款車型,通過一個小型綜合賽道讓我們對一臺4.0T雙渦輪增壓發動機無法施展開全部的扭矩的困獸感體會得淋漓盡致,盡管動力始終無法得到最充沛的釋放,但這恰巧教會了我們如何去控制動力的輸出,欲速則不達這句話在這里得到了最真切的體現,大腳油門只會讓輪胎空轉而無法獲得必要的速度,通過油門踏板仔細揣摩如何去盡可能調動這臺4.0T發動機的有效輸出才是這堂課最關鍵的一個點。而AMG C 63在名為“步步為贏”的蛇形穿樁項目,則讓我們去感受一輛底盤扎實沉穩的車在失去絕大多數附著力之后如何靠極強的底盤支撐來完成這個項目,冰雪路面的蛇形穿樁對車輛的穩定性是最嚴峻的考驗,同時也是對駕駛者的考驗。不僅僅是轎車,奔馳還為參與者們準備了4MATIC四驅系統的車型,全長4.5km的賽道擁有大量彎道和復雜路況,我們在這里可以充分體驗AMG A 45、AMG GLA 45和AMG CLA 45在高速狀況下適應光滑路面、控制車身穩定性和操控性的本領,450N·m的扭矩如果是一輛后驅車則會顯得無處安放,但是在一輛四驅車上則好得多,四驅的優勢在冰雪道路上得以充分展現。
最后的Hot lap仍然是奔馳每年冰雪駕駛的保留環節,絕對不容錯過,180km/h的時速,全長16km,國內最長的冰雪極速賽道,30m寬的賽道想想就讓人覺得爽得一塌糊涂。奔馳的冰雪一改往年的風格,通過降低難度,放寬標準,讓冰雪駕駛體驗的教學屬性降低,而娛樂屬性提高,所以在這里就是一個大型賽車冰雪嘉年華,用最好的車在最好的賽道上去放肆體驗各種滑動和失控的樂趣,對于絕大多數人來說,這足以讓大家爽透了,甚至比室外-30℃的低溫還要透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