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型念
(廣東省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技術中心廣東廣州510425)
論鉆孔灌注樁后注漿應用技術
■黃型念
(廣東省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技術中心廣東廣州510425)
鉆孔灌注樁后注漿施工技術是國內近幾年出現的一種提高樁基承載力的地基加固技術,是一種技術先進、質量可靠、施工速度快、成本低且符合環保要求的樁基礎施工工藝。鑒于此,文章擬建場地地處珠江三角洲的中南部,珠江口的西岸,對鉆孔灌注樁后注漿施工技術作了深入探討。
巖溶 危害性 地基基礎設計
鉆孔灌注樁后注漿施工技術是國內近幾年出現的一種提高樁基承載力的地基加固技術,是一種技術先進、質量可靠、施工速度快、成本低且符合環保要求的樁基礎施工工藝。運用此項技術,可有效改善樁間土體的幾何和力學條件,使樁端土體的承載力得以提高,進而大幅度改善單樁承載力。目前,該工藝在工民建建筑和鐵路站房基礎施工中應用廣泛,具有多年的工程實踐經驗。
擬建某項目為綜合商業樓工程,擬建商場1棟(5層)、美食城2棟(3層)、框架結構,設計采用鉆(沖)孔灌注樁(后注漿)基礎。設三層地下室,基坑開挖后投影面積約為28341m2,基坑開挖深度12.4~14.7m,基坑呈200m×140m的長方形。工程樁設計采用鉆(沖)孔灌注樁,樁徑為φ1000、φ1200。本工程各樁為端承摩擦樁,樁端持力層為礫砂層,φ1000、φ1200型各樁進入持力層的深度(H1)分別為20m、24m,預估樁長分別約為50m、54m,實際樁長應以樁端進入持力層深度進行控制。
2.1試樁
試樁樁位應準確定位,開孔施工前按旋挖成孔灌注樁試樁圖所提供的試樁座標及試樁與錨樁的相對位置,采用測量經緯儀放點定位。為達到試樁目的,施工質量必須嚴格控制,施工過程必須進行監理。試樁施工單位應具備與本項目要求相適應的資質,施工開始前應詳盡了解場地的地質條件及試樁要求,熟悉施工組織設計。施工單位應與設計、監理、試驗方密切配合,采取有效的措施滿足質量要求。
2.2成孔
試樁嚴格按設計要求的直徑成孔,成孔過程中應采取措施確保孔壁穩定性及垂直度,孔斜要求小于1%;成孔后應采用反循環清除孔底沉渣、并采用合適的泥漿濃度進行洗孔,使混凝土能與孔壁緊密結合。終孔后有關清渣和洗孔措施,應在施工組織設計中明確提出;砼灌注前應切實做好二次清孔,準確測量和記錄沉渣厚度,并確保沉渣厚度小于50mm。成孔應做好施工記錄,詳細記載每根樁孔的開孔位置(坐標)、地面標高,持力層頂面標高,樁端底標高,孔深及孔徑,清孔及地質驗孔記錄,每根樁的凈長應有明確的記載。試樁施工各道工序應連續,清孔后及時澆筑混凝土,應避免在鄰孔成孔后澆筑,以免因孔距太近造成漏漿,影響樁身質量。
2.3鋼筋籠制作
按設計及規范要求進行鋼筋籠的綁扎、焊接、吊裝、下籠。分段制作的鋼筋籠,其縱向鋼筋接頭采用焊接或套筒連接。加勁箍與主筋焊牢,螺旋箍筋與主筋綁扎牢固,設置扶正塊或采用其它有效措施(如加設定位鋼筋環),保證中心一致,確保保護層厚度符合要求;施工允許偏差:樁垂直度允許偏差1/100,樁中心位置允許偏差不大于50mm。鋼筋籠直徑允許偏差±10mm,鋼筋籠長度允許偏差± 50mm,主筋間距允許偏差±10mm,箍筋間距允許偏差±20mm。
2.4灌注
應使用合格的砂石料,水泥、鋼材及其它原材料,進場應有合格證,并按現行規程、規范要求抽檢,且抽檢結果應合格。嚴格按砼配比設計配料攪拌。二次清孔后兩小時內應灌注砼,否則重新清孔;每根樁砼灌注應連續進行(執行有關規范要求);試樁樁頂面與地面平齊,并應保證樁頂混凝土密實。試樁每根留置試塊2組。并做好樁頭處理和樁頭砼養護工作;應認真做好施工記錄,施工過程中如發現異常情況,應及時通知甲方和設計單位。
鉆孔灌注樁施工結束并達到設計要求的強度后,開始進行樁端和樁側注漿施工。
3.1后注漿設計參數
3.1.1灌注樁有關設計參數如表1所示。

表1 灌注樁有關設計參數
3.1.2后注漿有關設計參數如表2所示。

表2 后注漿有關設計參數
鉆孔灌注樁如表3所示。

表3 鉆孔灌注樁表
3.2施工工藝及技術要點
3.2.1注漿管制作及埋設
樁端注漿管采用公稱口徑φ25(1"),壁厚3.25mm;樁側注漿管采用公稱口徑φ20(3/4"),壁厚2.75mm;樁側注漿環采用高壓PVC管,采用三通與樁側注漿管連接,PVC管每200mm開注漿孔,注漿孔放入圖釘,用膠帶纏繞包裹。樁端注漿頭制作:底端40cm左右開3排注漿孔,每排2個,梅花狀間隔布置。注漿孔中放入圖釘,用膠帶纏繞包裹。注漿管與鋼筋籠的采用鋼絲固定。灌注樁成孔完成后,注漿管隨鋼筋籠同時下放。注漿管下放時進行注水,平衡管內外水壓力及防止灌注混凝土時漿液滲入注漿管造成堵塞。注漿管頂端位置高出地面0.2m,注漿管上口采用堵頭封閉。
3.2.2注水開塞
為防止過早開塞對樁身混凝土產生破壞及砂子倒灌進注漿管堵塞注漿頭,采用邊開塞邊注漿的方式。開塞及注漿在樁身混凝土澆灌完2天后進行。開塞采用清水,開塞壓力宜為0.8 MPa~1MPa,壓下的水能連續下灌或當壓水時壓力出現瞬間迅速歸零時,表示已開通,壓水開通后立即初注。
3.2.3漿液制作
注漿漿液采用P·C 32.5純水泥漿,水灰比0.5~0.65。配制好的漿液應采用濾網進行過濾。
3.2.4注漿
清水開塞后,立即進行注漿。注漿壓力暫定為1.2 MPa~4MPa,具體壓力試樁施工時由各相關單位共同確定。為更好地清除泥皮及確保注漿效果,根據我司經驗,樁端樁側注漿按“先進行一根樁端注漿,再進行最底層樁側注漿,然后進行最頂層樁側注漿,再進行最頂層樁側注漿,再進行中間樁側注漿,最后進行另一根樁端注漿”的順序進行:樁側樁端注漿間隔時間不少于2h;樁端及樁側每道注漿量按設計要求的水泥用量。當地面出現冒漿或周圍樁孔串漿,應改為間歇注漿,間歇時間宜為30~60min,或調低漿液水灰比。
3.2.5終止注漿
注漿終止條件按注漿量與注漿壓力雙控原則,以前者為主。滿足下列條件之一即可終止注漿:⑴注漿總量達到設計要求;⑵注漿量不低于80%,且壓力超過設計值。
單樁豎向抗壓靜載試驗采用快速維持荷載法,每級加載為預定最大試驗荷載的1/10,第一級荷載和第二級荷載可取分級荷載的2倍,以后的每級荷載取為分級荷載。加載時每級荷載維持時間不應少于一小時,最后15min時間間隔的樁頂沉降增量小于相鄰15min時間間隔的樁頂沉降增量。可加下一級荷載。試驗卸載:卸載應分級進行,逐級等量卸載,每級卸載量取分級荷載的2倍。其中第一級卸載量可視情況取分級荷載的2~3倍。卸載至零后,應測讀樁頂殘余沉降量,維持時間為2h,測讀時間為第5、15、30min,以后每隔30min測讀一次。
擬建的項目為綜合商業樓工程,采用鉆孔灌注樁后注漿施工技術,試驗結果如下所示:

通過后注漿施工技術,增強灌注樁的摩擦力,有效地提高了樁基承載力。后注漿施工技術在樁基礎施工中具有較為廣闊的應用前景,但是,鉆孔灌注樁后注漿施工還沒有統一的全國設計、施工規程的現狀,在合理注漿量的把握、單樁承載力和注漿成功率等設計技術、施工技術上的問題上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和解決。
[1]任振甲.巖溶地基土洞的處理與分析 [C].2010
[2]曾國熙.地基處理手冊 [C].2008
P62[文獻碼]B
1000~405X(2016)~4~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