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得順林艷海趙景邱煒,2(青海省地質調查院青海西寧8002;2青海省地質礦產研究所青海西寧8002)
拉陵灶火中游銅多金屬礦床成礦地質特征及成礦模式
■李得順1林艷海1趙景1邱煒1,2
(1青海省地質調查院青海西寧810012;2青海省地質礦產研究所青海西寧810012)
青海省格爾木市拉陵灶火中游銅多金屬礦床對區內地層、構造、巖漿巖等地質特征進行了厘定和劃分,通過物化探手段,圈定異常多處,針對異常高值地段利用工程進行驗證,在河西19號異常圈定與成礦有關的矽卡巖帶4條,銅礦體5條,鉬礦體4條,金礦體1條;河東20號異常內圈定褐鐵礦化體一處,鉬礦體1條(MⅥ)。通過資源量估算,共求得333+334資源量銅鉬7.14萬噸(鉬1.68萬噸、銅5.46萬噸),伴生金7.34噸,鐵礦石量151.1萬噸,總計礦石量1701.96萬噸,已顯現良好的找礦前景。
拉陵灶火中游 銅多金屬礦 地質特征
礦區出露地層為古元古代金水口巖群,巖性組合為黑云斜長片麻巖、斜長角閃巖。巖漿巖為中三疊世花崗閃長巖、石英閃長巖、晚三疊世二長花崗巖,外接觸帶矽卡巖是主要的賦礦部位。礦化體富集地段形成于近東西向與南北向斷層交匯部位[1]。北西向斷層與南北向斷層的交匯部位為礦化富集區域[2]。
礦區巖漿侵入活動頻繁,巖石類型較多,以中酸性巖為主。巖體在空間上的變化,對礦體的形態、規模和富集都有直接控制作用:巖體、巖舌、巖枝聯合形成的半環狀接觸構造圈為礦液的聚集提供了空間封閉系統;巖體的張開或凹陷部位是礦化富集地段。
(1)區內礦(床)體均產于古元古代金水口群地層中,該套地層中的斜長角閃巖與矽卡巖礦體關系密切,已發現的MⅠ、MⅡ、MⅢ、MⅣ鉬礦(化)體集中產于金水口巖群斜長角閃巖段地層中,黑云斜長片麻巖與斜長角閃巖頂板接觸部位,是成礦有利地段,通過地表槽探揭露、鉆孔深部驗證,MⅡ、MⅢ、MⅣ鉬礦(化)體均賦存于矽卡巖與頂板接觸部位,矽卡巖帶原巖應為大理巖,在TC38號探槽南端見有乳白色大理巖厚約0.5m,產狀與矽卡巖及片麻巖總體產狀一致;因此說,賦存于白沙河巖地層中的礦(化)體,具有層控礦床特征。
(2)區內F4斷層為主構造斷裂,斷層兩側北西—南東向斷層為其次級構造,F4主斷裂為印支期巖漿侵入提供了運移通道,從目前已發現的礦(化)體分布特征來看,展布方向基本與次級斷裂構造線方向一致MV銅鉬金多金屬礦體富集地段與近南北向斷層有關,說明礦區具有構造控礦特征。
(3)區內中酸性巖漿侵入活動頻繁,與成礦有關的侵入體為中三疊世似斑狀花崗閃長巖和晚三疊世石英閃長巖,前者是斑巖型鉬礦化的成礦巖體,后者與金水口巖群接觸帶形成矽卡巖型銅鉬金多金屬礦體,局部地區兩巖體不易區別。
2.1找礦標志
(1)區內侵入巖極為發育,局部地段已發現接觸交代型礦體(M V),圍巖與巖體接觸部位,是直接找礦標志。
(2)區內所見礦體多形成于矽卡巖帶中,蝕變程度與賦礦程度成正比,矽卡巖帶是直接找礦標志。
(3)區內化探異常呈長條帶狀展布,異常中已證實有鉬礦體存在的事實。因此化探異常是直接找礦標志。
(4)地質及化探異常可得到物探工作的有力印證,因此物探激電、磁測工作所發現的異常地段是間接找礦標志。
在對加深東昆侖中西部地區地質構造演化的認識的同時,也對拉陵灶火中游銅鉬礦區的礦床成因、成礦時代和構造背景進行了科學的理論研究。
3.1成礦時代
礦區進行了Re~Os同位素定(見表1),樣品DYSZ~1至DYSZ~5為M3礦體中矽卡巖型輝鉬礦礦石,其余樣品為M4礦體(斑巖型)及附近的花崗閃長巖中團塊狀輝鉬礦及輝鉬礦石英脈。(注:輝鉬礦挑選由河北省區域地質調查大隊地質實驗室完成,樣品分析和測試在中國科學院廣州地化所同位素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進行)

?
通過表1可見:拉陵灶火中游銅鉬礦區8組數據模式年齡集中在兩個年齡區域:(214.1~223.9)Ma與(238.4~240.6)Ma,數值較小,說明等時線年齡可靠。
拉陵灶火中游地區與斑巖型鉬礦化相關的似斑狀崗閃長巖體鋯石U~Pb年齡為242.6±3.4Ma,同一巖體外圍細粒花崗閃長巖年齡為250.4±4.0Ma。顯然成礦時間與晚期似斑狀花崗閃長巖形成時間能很好的吻合。
綜合上述:拉陵灶火中游銅鉬礦區成礦主要發生在印支期,進一步厘定為以中三疊世(242.6±3.4Ma)侵入體有關的斑巖型礦產和與晚三疊世(214.5±4.9Ma)侵入體有關矽卡巖型礦產。
3.2成礦模式
拉陵灶火銅鉬多金屬礦床主要是在金水口群斜長角閃巖地層基礎上疊加的印支期的構造—巖漿活動后形成的矽卡巖—斑巖型鉬多金屬礦床。在似斑狀花崗閃長巖(240 Ma)巖體的內部,含礦巖漿隨著溫度的下降形成斑巖型鉬礦(MⅥ)。后期石英閃長巖(226 Ma)在就位于花崗閃長巖西側,與金水口群發生接觸交代作用,在巖體內部形成鉬礦化,矽卡巖化帶形成銅金礦化(MV)。
MⅡ、MⅢ、MⅣ鉬礦體均賦存在斜長角閃巖地層中,若其與M V(銅鉬金)同期,則屬于外接觸帶成礦,成礦應以中低溫元素為主。但MⅡ、MⅢ、MⅣ僅見鉬(中高溫元素)成礦,且賦礦地層矽卡巖化強烈,推測深部是否存在大巖體(花崗閃長巖),MV同期礦體是否存在,有待下一步工作驗證。
[1]豐成友,李東生,屈文俊,等.青海祁漫塔格索拉吉爾矽卡巖型銅鉬礦床輝鉬礦錸~鋨
[2]青海省地質調查院.青海省東昆侖祁漫塔格火成巖類成礦作用及找礦靶區優選. 2011(內部資料).
F407.1[文獻碼]B
1000~405X(2016)~4~101~1
青海省科學技術廳應用基礎研究計劃項目 (2014~ZJ~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