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會明
(重慶市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205地質隊重慶402160)
淺談馬鞍山煤礦礦井涌水量預計
■黃會明
(重慶市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205地質隊重慶402160)
在井下掘進工作面,接近底板含水段和采空區等可能突水和積水地點或遇到、聽到可疑水源及響聲時,必須進行探水工作,堅持"先探后掘、有疑必探"的探放水原則。探明地下水源后,根據水量大小,有計劃的進行放水,消除水害對礦井生命財產的威脅,以保證礦井的正常生產。以防發生突水事故,按設計要求開采,不要違章開采,做到安全第一、生產第二。
馬鞍山 煤礦礦 井涌水量 含水層
馬鞍山井田為單斜構造,構造條件簡單偏中等,井田內為龍潭組具有多個含煤段,多屬中等含水層和強含水層,其頂板為長興組中等含水層,底板為強含水層,全礦井劃分為一個水平三個采區,水平標高為+835m。+835m標高以上沿走向劃分為兩個采區,分別為一采區、三采區,+835m標高以下劃分為一個采區,為二采區。
1.1地下水類型及含水巖組富水性
地下水類型以碳酸鹽巖類巖溶水為主;碎屑巖裂隙水次之;松散層孔隙水僅局部地段含水,各含水層的含隔水特征(見表6~1),地下水主要由大氣降水補給。
1.2含(隔)水層水文地質特征
礦區分布的含水巖組有碳酸鹽巖類溶蝕裂隙含水巖組、碎屑巖類基巖裂隙含水巖組、碎屑巖類風化裂隙含水巖組和第四系松散巖類含水巖組。其中碳酸鹽巖類裂隙溶洞含水巖組二疊系上統長興組(P3c),該含水巖組富水性中等含水層。
2.1頂板涌水量計算
(1)比擬法
計算結果見涌水量計算表1及概算統計表4。

表1 比擬法涌水量計算表
(2)大井法
計算結果見大井法二涌水量計算表2及概算統計表4。

表2 大井法涌水量計算表
2.2底板涌水量計算
(1)比擬法
計算結果見比擬法涌水量計算表3及概算統計表4。

表3 大井法涌水量計算表
(2)大井法
計算結果見大井法二涌水量計算表1及概算統計表2。

表4 礦坑涌水量概算統計表
2.3涌水量計算結果
根據計算式1、2、3、4式方法預算的礦井涌水量成果,建議今后先期開采地段(+835m以上),采用最大涌水量18046m3/日,正常涌水量9023m3/日.
受礦井涌水量和各種因素影響,因此建議在礦井建設生產過程中,需進一步加強礦井水文地質工作,查清礦井內含水巖層出水性質,根據礦井實際涌水量資料,對預測涌水量數據加以修正完善,使其更符合開采后井田水文地質條件。
P61[文獻碼]B
1000~405X(2016)~4~3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