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世才 趙玉琳(河南省煤炭地質勘察研究總院河南鄭州450052)
新安煤田煤層氣地質特征剖析
■尹世才 趙玉琳
(河南省煤炭地質勘察研究總院河南鄭州450052)
新安煤田中含有可觀的煤層氣,是我國比較有代表性的煤層氣地質。為了便于煤層氣的開采,深入調查新安煤田的地質特征,為煤層氣的開采提供條件和支持。分析煤田地質特征時,根據煤層氣的需求,明確地質中存在的有利、不利條件,不能單純的調查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做好全面研究,降低新安煤田煤層氣的開采難度,便于制定良好的開采方案。地質特征是新安煤田煤層氣開采的基礎條件,做好相應的研究和規劃后,才能掌握煤層氣埋藏、分布的具體情況。在了解新安煤田煤層氣地質特征的同時,也為煤層氣的開采提供詳細的資料,促使勘探人員更為準確的確定煤層氣的位置。因此,本文以新安煤田為研究對象,分析煤層氣的地質特征。
新安煤田 煤層氣 地質特征
新安煤田煤層氣開采區所處的位置,含有豐富的煤炭資源,據參數分析表明,新安煤田勘探區內,蘊含的煤層氣較多,豐度明顯高于其他地區。為了準確、安全的開發煤層氣,需要研究地質特征,如:圍巖、水動力、煤層埋深等,規劃并總結出煤層氣的地質特征。煤層氣是未來發展中的重要能源,具有清潔的特性,逐漸成為能源研究領域中的重點,研究人員著重調查地質特征,一方面提高煤層氣的開采水平,另一方面降低煤層氣在開采時的損失,通過地質特征的剖析,保障煤層氣的經濟效益,進而有效開展各項開采工作。
新安煤田礦區的地層主要有:太原組、山西組,石盒子組,整體的厚度達到582m。煤層氣在新安煤田中,位于二1、二2煤層部分,特別是二1煤層部分,厚度4.15m內均可保持穩定的開采狀態,屬于煤層氣的主要地質層,含有豐富的煤層氣[1]。針對新安煤田中的煤層氣,其可根據地質特征表現出不同的含煤特征,例如:新安煤田可以分為新安井田、正村井田,均以獨立的主體存在,含有煤層氣的地質深層,并且含有明顯的斷層地質,據勘探人員了解,含有煤層氣的地層大多處于新安向斜北翼,傾角為7°~11°。新安煤田的煤層氣含量在10~13m3/t,部分地層的含量高達26.22m3/t。
根據新安煤田煤層氣的分布,分析地質因素對煤層氣分布的影響,反應地質特征與煤層氣的關系。例舉比較常見的幾類影響因素,如下:
2.1煤層埋深
煤層埋深與煤層氣存在一定的聯系,勘探煤層氣所處的地層后發現,煤層的埋深越大,煤層氣的含量越大,根據兩者的關聯,繪制散點圖,如下圖1,表明線性關系。

圖1 煤層氣含量和煤層深度的線性關系
圖中,橫軸為x,即煤層埋深數據,縱軸為y,即煤層氣含量,兩者關系為:y=0.008x+1.9229,如上圖中的R2,其為兩者的相關系數,數值為0.8588,說明x、y之間,具有相關性,表明煤層埋深對煤層氣的影響。
煤層埋深中,涉及到地溫梯度、地壓梯度兩項因素,埋深增加后,煤層的溫度、壓力都有明顯的升高,在溫度和壓力作用下,煤層氣的含量也會增加,而且煤層深處,透氣性低,不利于煤層氣散發,所以聚集在煤層深處,煤層埋深越大,煤層氣的含量越多,呈現的線性關系也就越明顯。
2.2圍巖
圍巖地質對煤層氣的影響,需要采取鉆孔的方式進行研究,按照新安煤田的地層分析,太原組的底部,圍巖發育十分堅硬,含有大量的硅質泥巖,頂部圍巖中,含有薄層硅質泥巖,分布十分緊密,也是構成巖層段的底板[2]。除此以外,2.3煤層的頂部圍巖,對煤層氣同樣存在一定程度的影響,頂部圍巖分為泥質、碳質,由于圍巖厚度大,所以降低了煤層氣的滲透性,進而儲存了煤層氣。例如:新安煤田勘探區圍巖中的蓋層部分,很好的存儲了圍巖中的煤層氣,促使吸附和解吸達到平衡的狀態,以免過多的煤層氣處于游離狀態,例如:新安正村勘探區中,煤層氣就具備優質的蓋層條件,防止煤層氣朝向垂直的方向飄散,完好保存煤層氣。
2.3水動力
水動力對煤層氣的影響,表現為水文地質區,按照水文的動力條件,分為不同的區域,如:供水區、停滯區等,只有水動力條件達到穩定的狀態,才能為煤層氣提供恰當的存儲條件,促使煤層氣處于封閉的狀態內。水動力因素來自于煤田地下的液體,提供存儲的壓力以及流動的條件,能夠改變煤層氣的部分特性,如:吸附特性、溶解特性等,特別是交替水的停滯區域,更是有利于煤層氣的存儲。新安煤田煤層礦區內,受到水動力因素的影響,煤層氣勘探區的地質,明顯包含松散巖類和碳酸鹽類,以碳酸鹽類為例,分析其中水動力因素對煤層氣地質的影響[3]。此類巖層發育穩定,巖性較密,為煤層氣提供了穩定的水動力環境,避免相鄰煤層氣之間的水力影響,維持巖層內的相互平衡。
針對新安煤田煤層氣地質特征進行分析,選擇水文地質、構造地質和儲存特征三方面為分析對象,具體如下:
3.1水文地質
水文地質是煤層氣地質特征的一個類型,新安煤田中,煤層氣所在區域的頂板部分,含水層水位的標高為198.75~323.48m,單位面積內的用水量在0.00025~0.181L/s·m,滲透系數<0.217m/d。煤層氣勘探區的水質類型,可以分為兩類,第一是HCO3~CaMg,第二是HCO3~Na。含有煤層氣的勘探區域,開放型斷層分布較為明顯,尤其是邊界F58和北側F29,具備導水性,水文補給來自于地表滲水以及大氣降水,水位較高時還需人工輔助排泄,以免影響煤層氣的勘探和開采。
3.2構造地質
煤層穩定的位置,煤層氣的相對含量較多。分析新安煤田的地質特征,首先新安煤田具有開闊的向斜主體,附近伴隨小型張裂,基本構造并不復雜,可以在大范圍內勘探到煤層氣;然后是新安煤田含有煤層氣的區域比較大,有利于提高煤層氣的穩定性,此類構造地質傾角7°~11°,最容易存儲煤層氣,也是新安煤田煤層氣最豐富的地層段;最后是常袋斷層的分析,此類構造集中在新安煤田的東部邊界,傾角77°,落差1500m,其對煤層氣的影響不大,但是屬于新安煤田的一類構造特征。
新安煤田煤層氣地質的構造特征分析中,比較重要的是F2斷層和F58斷層。F2斷層具備阻水隔氣的特點,直到斷層破碎的位置,沒有水文的干擾,而且可以聽到煤層氣的涌動聲音。據監測,F2斷層上盤的煤田內,煤層氣的涌出量高達17m3/t·d,明顯的封閉地質構造,有利于煤層氣的存儲[4]。F58斷層間距多于300m,附近含有逸散帶,該類地質對煤層氣的影響比較大,容易導致煤層氣出現散失。
3.3儲層特征
新安煤田煤層氣儲層受到地質的影響,可以間接反應出煤層氣的地質特征。儲層特征分析體現在兩個部分,即:煤層厚度與結構、煤巖與煤質特征。
3.3.1煤層厚度與結構
新安煤田煤層平均厚度是4.22m,正村井田的煤層平均厚度是3.36m,兩者均具有穩定的煤層,屬于全區可采的類型。新安煤田的煤層結構比較單一,主要是由炭質泥巖、泥巖組成的含夾矸巖,厚度均值為0.07m,分布在煤層的下方。煤田巖層結構,受到構造的影響,出現粉狀、鱗片狀的巖石,或者以碎塊的方式出現在煤層底部,降低了原有結構的強度,不存在原生結構,直接增大了煤層的比表面積,所以煤層氣的含量會明顯提高。如果煤層始終保持原生結構,內部煤層氣的含量就會非常少,不具備形成煤層氣的地質結構,當煤層的地質結構存在一定條件時,即可產生煤層氣。
3.3.2煤巖與煤質特征
以新安煤田某研究區域的二1煤層為例,分析煤巖與煤質的特征。二1煤層中,平均有機質在89.44%,鏡質組占據比例為92.58%,含量最少的是殼質組,平均無機質含量是10.56%,以粘土礦物為主,其中也含有豐富的鏡質組和少量石英等[5]。對煤巖、煤質采取工業分析,通過地質反應的數據,分析試驗區域的煤層氣,具體分析如下表1。表中數據表明,該研究區域的二1煤層,評定結果是貧煤,但是二1煤層區域中,有明顯的氣源條件,其中高鏡質組的條件非常好,而且具有變質可能,所以二1煤層存在優質氣源。

表1 二1煤的工業分析結果
按照地質特征分析,表明其對煤層氣含量的影響,同時也能反映出煤層氣埋藏特征與煤層氣含量的關系。新安煤田煤層氣勘探區內,底板以泥巖、砂質泥巖為主,內部含有充分的植物根部化石,也存在部分區域的底板是由細、中砂巖組成,各類巖層相互沉積。勘探區的頂板,與底板相比,多處灰質泥巖,在~200m的水平位置,檢測到地質中的灰質泥巖含量占95%,而且有明顯的沖刷接觸現象。頂板巖性趨向于中粒砂巖,整體可以評價為三角洲相沉積。由此表明,頂板、底板的泥巖,很大程度上封閉了煤層氣,保護煤層氣的含量,避免散失。
選取新安煤田煤層氣勘探區的96.58~783.42m深度范圍,該區域煤層傾角小于10°,為煤層氣的保存提供優質的條件。地質分析中的沉積體系域,對煤層氣的影響同樣較大。新安煤田的勘探區中,層序地層可以分為多個體系域,頂板、底板的巖性存有很大的差別,因此部分煤層勘探區,現在表現出來的狀態,已經受到后期改造的影響[6]。分析沉積體系域對煤層氣含量的影響,如:(1)層序界面的導氣能力,不利于煤層氣的存儲,煤田的低位體系域、下方層序等位置,均不能保存煤層氣,相反,有明顯細粒沉積的海侵體系域,就可以保存煤層氣,后期海侵商超,細粒沉積覆蓋在煤層上,在煤層氣中發揮保護的作用;(2)高位體系域,受到地質環境的影響,上部層序出現暴露、侵蝕的情況,破壞了高位體系域的整體保護,導致頂部的層序界面中,面臨著導通的破壞,形成疏導的路徑,致使煤層氣散失,也不能較好的保存煤層氣。
煤層氣的形成受到地質特征的影響,通過地質特征研究煤層氣的形成,可以發現一定的規律,主要以聚煤環境和聚煤規律為主,對其做如下分析。
5.1聚煤環境
新安煤田的聚煤環境,可以分為三類,分別是:(1)海灣。分布在新安煤田的北部,海灣可以提供致密的地質環境,便于保存煤層氣,再加上海灣形成的煤層厚,內部含有動物化石等因素,能夠形成煤層氣,北部海灣的煤層厚度在3~4m,可以在此區域內勘查煤層氣;(2)潮坪。地質分布最為廣泛,在新安煤田的多個位置均可發現潮坪分布,有泥坪、砂坪等,構成巖性環境,底部較為平坦,煤層厚度3~5m,也是主要的聚煤環境,煤層氣的含量要高于其他位置;(3)三角洲平原。集中在新安煤田的東北部,上部是三角洲的分流河道相,以沖刷接觸的方式存在,潛在一定的突變型,此部分地質形成的煤層氣勘探難度高,而且經常出現無煤帶。
5.2聚煤規律
新安煤田煤層氣地質的聚煤環境,直接決定了聚煤規律,有煤層氣儲存、產生條件的位置,含有量顯著較多,可以根據聚煤環境,劃分煤層氣的存儲規律,標注無煤帶、厚煤帶等位置,有利于降低煤層氣的勘探難度,由此表明,地質特征與聚煤規律的密切性,深入研究地質特征,可以準確的了解聚煤規律。
新安煤田的地質特征,是形成煤層氣的重要條件,煤田中的煤炭沉積后,經過地質改造,演化成大范圍的煤層氣。煤層氣在地質不同期次的影響下,西部含量較多,向東變化的過程中,煤層氣的含量會明顯減少,表現出塑性流變的特點,同時也表明了煤層氣地質的穩定或不穩定特點。煤層地質特征的改造,在煤層氣中起到關鍵作用。目前,新安煤田煤層氣地質,呈現出穩定的特點,再加上水文、構造的簡單化,更是保障煤層氣開發的效率,但是由于地質中煤層結構受到破壞,很容易影響煤田的后期發育,不利于煤層氣的滲透,因此,考慮到煤層氣對地質的要求,開采煤炭資源時要注意方法,以免破壞煤層氣的儲存和形成條件,充分發揮地質特征的優勢。
[1]郭獻林.新安煤田水力沖孔消突效果研究 [D].河南理工大學,2011.
[2]李連昌.新安煤田二1煤層煤與瓦斯突出危險程度預測 [D].河南理工大學,2010.
[3]潘少杰.新安煤田瓦斯賦存規律與突出區域預測指標研究 [D].河南理工大學,2010.
[4]任紅旗.河南省新安煤田二1煤層賦存規律 [J].西部探礦工程,2013,10:105~108.
[5]羅銳,李宏偉,陳江峰.新安煤田煤層氣地質特征研究 [J].煤炭技術,2008,02:125~127.
[6]李新富,徐飛,趙志毅,王得權,劉福勝.新安正村勘探區煤層氣賦存條件與資源分析[J].中國煤炭,2010,10:82~85.
P641.4+61[文獻碼]B
1000~405X(2016)~4~145~2
尹世才(1981~),男,工程師,研究方向為煤田地質、煤層氣地質和礦井地質的勘查及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