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對外開放新格局

浙江省商務研究院院長、WTO浙江研究咨詢中心主任,研究員

浙江經濟的全球角色正從“貿易分享者”變為“發展機會共享者、創造者”
近年來,作為我國開放最早、開放程度最高的沿海省份,浙江積極適應經濟全球化新形勢,主動投身于國家對內對外開放大戰略安排,推動對內對外開放相互促進、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好結合,促進國際國內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參與和引領國際經濟合作競爭新優勢,開放大省地位進一步鞏固,正以堅實的腳步向開放型經濟強省目標邁進。
對外貿易再上新臺階,出口結構不斷優化。2015年,浙江外貿進出口達到3474億美元,其中出口2767億美元,在全球經濟面臨深度調整、中國外貿面臨巨大下行壓力的當下,仍然保持了難能可貴的正增長,占中國外貿的12.2%,在全球市場的份額進一步提升,總量位居全國第三。出口結構更趨優化,民營企業和新興市場出口增幅均高于平均水平,自主品牌出口占比達到21.8%,市場采購貿易方式出口285億美元,跨境電商出口成倍增長。服務貿易保持快速發展,2015年進出口442億美元,“十二五”期間年均增長17.2%,占貨物貿易比重達到11.3%,以信息技術和計算機、文化、教育、咨詢等為主的高附加值新興領域出口占比大幅提高。
高水平引進來態勢基本形成,質量和效益顯著提升。浙江以不斷優化的投資發展環境不斷放大發展機遇,越來越多地吸引來全球資本和全球企業,2015年實到外資170億美元。“十二五”期間,累計吸收外資717億美元,其中引進世界五百強企業136個,尤其是股權投資、投資基金、境外上市、融資租賃、創業投資和投資性公司等新型投資方式迅速發展,服務業開放逐步擴大,領域不斷拓寬。花旗、匯豐、渣打等國際知名金融機構相繼入駐浙江,人民幣跨境結算、金融機構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取得實質性進展。
走出去步伐加快,實現了規模大幅躍升。2015年浙江對外直接投資140億美元,增長140%;“十二五”期間,累計對外直接投資326億美元。企業境外營銷網絡建設步伐加快,海外并購更趨活躍,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走在全國前列,建立境外生產基地、研發機構、資源開發基地等不斷拓展,海外投資進軍國際產業鏈價值鏈中高端取得明顯進展。區域布局更加合理,企業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國家戰略,2015年浙江企業在沿線國家投資項目163個,投資額44億美元,增長380%。截至目前,有超過640萬浙江人在省外投資創業,創辦企業26萬家,投資額4萬億元。
對外開放平臺不斷夯實,輻射帶動作用增強。“十二五”期間,浙江新增15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10個省級經濟開發區和4個對臺經貿合作區,以及三個綜合保稅區;以自貿區為龍頭、保稅區為中堅、開發區為基礎的對外開放平臺體系基本形成。“十二五”期末開發區實際利用外資和貨物進出口總額占全省的比重達到47.1%和47.4%。特別是浙江積極推進國際產業合作園的建設,初步形成了以中意寧波生態園和中澳現代產業園(舟山)為引領、10家經省政府認定的省級國際產業合作園為支撐、若干家在創建的國際產業合作園為補充的“2+10+N”發展格局,對接合作、項目落戶、開放程度都取得了顯著進展,國際產業園契合了目前國際產業分工的趨勢,有能力成為對接國際規則、實現產能合作、提升供給能力、促進轉升級的重要平臺。
開放體制不斷創新,改革紅利持續釋放。“十二五”期間,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持續推進,義新歐班列常態化運行,市場采購貿易方式成效明顯,成為浙江外貿出口的重要拉動力量;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獲批成立,“六體系兩平臺”成功經驗向全國推廣;寧波跨境電商綜合改革進入第二批試點;海寧啟動第二批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
開放型經濟對全省經濟貢獻度提升,轉型升級成效明顯。外貿依存度達到50.3%。通過發展對外貿易,推動浙江產業升級和技術進步,實現了全要素生產率的提升。不斷適應國家市場中高端需求已經成為浙江企業技術改造、技術研發的主要動力。利用外資力量提升,高水平快速走出去,對浙江經濟的轉型升級和科學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浙江的開放實踐見證了中國經濟與全球經濟的合作共贏,浙江經濟的全球角色正從“貿易分享者”變為“發展機會共享者、創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