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萍磐石市牛心鎮衛生院,吉林磐石 132315
泮托拉唑治療胃潰瘍合并糖尿病效果的臨床觀察
李淑萍
磐石市牛心鎮衛生院,吉林磐石132315
目的 觀察并比較分析基礎治療及其聯合應用泮托拉唑治療胃潰瘍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擇磐石市牛心鎮衛生院于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并存胃潰瘍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化原則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患者,.對照組患者應用基礎治療,觀察組患者在基礎治療的基礎上應用泮托拉唑治療,完成1個療程治療后,比較分析兩組患者的幽門螺桿菌根除率和治療總有效率以及臨床治療效果。結果 對照組40例胃潰瘍合并糖尿病患者中,治療前有13例患者受到幽門螺桿菌感染,治療后陽性者僅有4例,幽門螺桿菌根除率為53.85%;觀察組40例胃潰瘍合并糖尿病患者中,治療前有14例患者受到幽門螺桿菌感染,治療后陽性者僅有2例,幽門螺桿菌根除率為92.86%,兩組患者幽門螺桿菌根除率之間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治療1個療程后,痊愈17例,好轉15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為80.00%;觀察組患者治療1個療程后,痊愈20例,好轉19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7.50%。結論 在基礎治療基礎上應用泮托拉唑治療糖尿病合并胃潰瘍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潰瘍癥狀和糖尿病癥狀,臨床療效顯著,安全性和可行性較高,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胃潰瘍;糖尿病;基礎治療;泮托拉唑;治療效果;臨床觀察
DOI:10.16658/j.cnki.1672-4062.2016.10.027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和血液黏度一般較高,可出現血流緩慢和瘀滯的臨床表現。當胃粘膜出現缺血和壞死等病變時,會顯著降低細胞再生能力,在胃酸作用下常伴有潰瘍癥狀或合并有胃潰瘍。所以,糖尿病患者可以合并胃潰瘍,臨床醫生關注這類患者的有效治療問題。選擇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并存胃潰瘍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化原則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患者,.對照組患者應用基礎治療,觀察組患者在基礎治療的基礎上應用泮托拉唑治療,完成1個療程治療后,結果表明觀察組幽門螺桿菌根除率和總有效率以及治療效果均優于對照組,值得臨床推廣應用,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并存胃潰瘍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化原則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40例胃潰瘍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齡42~66歲,平均(中位數)年齡為49.0歲;病程范圍在2~20年,平均(中位數)病程為6.0年。觀察組40例胃潰瘍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齡41~64歲,平均(中位數)年齡為48.5歲;病程1.3~19.5年,平均(中位數)病程為5.5年。假設檢驗表明,兩組患者的性別組成、平均(中位數)年齡和平均(中位數)病程以及病情等影響研究結果因素之間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輔助檢查和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二級及以上醫院行胃鏡檢查和胃黏膜活檢,進行尿素酶試驗和檢測幽門螺桿菌感染情況。在該院進行血糖監測,均符合糖尿病診斷標準,且均為2型糖尿病。對照組胃潰瘍合并糖尿病患者進行基礎治療。治療包括主要包括:給予個體化的飲食指導和治療,少食多餐,監測并控制患者體質量;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選用適宜的胰島素制劑,降低對胃黏膜的刺激作用,控制血糖在適宜范圍;對患者行心理治療和護理,口服胃腸動力促進藥伊托必利,50 mg/次,1次/d。觀察組胃潰瘍合并糖尿病患者在對照組基礎治療的基礎上,應用泮托拉唑治療,40 mg/次,2次/d。伴有幽門螺桿菌感染者,加服阿莫西林膠囊。兩組患者均連續治療30 d作為1個療程。
1.3觀察項目
完成1個療程的治療后,觀察分析兩組患者的臨床癥狀、胃鏡檢查結果、幽門螺桿菌感染請與治療前的比較情況,并按照1.4項下的規定標準判定療效。
1.4療效判定標準
完成1個療程的治療后,按照本標準判定療效。療效分為痊愈、好轉和無效3個等級,其中痊愈是指患者完成1個療程治療后,臨床癥狀消失,潰瘍面不斷愈合;好轉是指患者完成1個療程治療后,臨床癥狀不斷好轉,同時潰瘍面積逐漸縮小;無效是指患者完成1個療程治療后,臨床癥狀沒有任何改善甚或惡化,潰瘍面積未見縮小甚或有增大的趨勢。總有效率=(痊愈例數+好轉例數)/組內觀察總例數×100%。
1.5統計方法
應用卡方檢驗比較兩組患者幽門螺桿菌根除率和總有效率之間的差異是否具有統計學意義,不符合應用條件者采用確切概率值法進行比較;應用秩和檢驗比較兩組患者療效之間的差異是否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幽門螺桿菌根除率的比較
對照組40例胃潰瘍合并糖尿病患者中,治療前有13例患者受到幽門螺桿菌感染,治療后陽性者僅有4例,幽門螺桿菌根除率為53.85%;觀察組40例胃潰瘍合并糖尿病患者中,治療前有14例患者受到幽門螺桿菌感染,治療后陽性者僅有2例,幽門螺桿菌根除率為92.86%,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幽門螺桿菌根除率的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幽門螺桿菌感染率之間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06,P>0.05),但幽門螺桿菌根除率之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4<0.05)。
2.2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的比較
對照組40例胃潰瘍合并糖尿病患者中,治療1個療程后,痊愈17例,好轉15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為80.00%;觀察組40例胃潰瘍合并糖尿病患者中,治療1個療程后,痊愈20例,好轉19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7.50%,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的比較
兩組胃潰瘍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療效果和總有效率之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的治療效果和總有效率均劣于觀察組。
胃潰瘍是一種臨床常見病和多發病,常伴有幽門螺桿菌感染,并損傷消化道黏膜。患者一旦并發糖尿病,血糖處于長期增高的狀態,逐漸引發葡萄糖毒性,可直接損傷機體神經系統。患者胃腸道常伴有胃腸蠕動較為緩慢的癥狀,逐漸削弱患者的黏膜保護因子。所以,臨床醫生應關注糖尿病合并胃潰瘍病人的有效治療問題。
既往的臨床研究表明,在糖尿病合并胃潰瘍患者中,胃酸并不是關鍵性的致病因素,患者血糖和血液黏度的不斷升高,難以從根本上降低胃黏膜血流量[1]。
泮托拉唑治療2型糖尿病合并胃潰瘍臨床觀察表明,患者血糖水平不斷升高,常伴黏膜壞死,黏膜處于慢性炎癥狀態,可直接損害胃黏膜防御機制[2];泮托拉唑治療2型糖尿病合并胃潰瘍臨床觀察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長期服用降糖藥物,會刺激胃酸的分泌,加重胃黏膜的損傷[3];糖尿病患者合并胃潰瘍的臨床治療表明,泮托拉唑在抑制胃酸分泌的過程中,同樣也降低胃酸水平,逐漸降低餐后胃酸分泌,基于弱酸性和中性環境中,泮托拉唑往往有較好的治療過程,基于酸性環境,激活速度相對較快,在pH活性的依靠中,對最佳質子泵選擇,抑制效果相對較好[4];糖尿病合并胃潰瘍臨床療效研究表明,泮托拉唑抑制各種離子產生,直接抑制胃酸分泌,通過顯著降低胃酸基礎水平,逐漸減少餐后胃酸的分泌,基于中性和酸性環境中控制抑制效果[5];泮托拉唑聯合伊托必利治療糖尿病合并反流性食管炎療效觀察表明,糖尿病患者需要堅持長期服藥治療,需結合胰島素分泌情況,抑制生物損傷作用,修復組織器官功能[6]。
作者選擇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80例糖尿病并存胃潰瘍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化原則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患者應用基礎治療,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治療的基礎上應用泮托拉唑治療。對照組患者中,治療前13例患者受到幽門螺桿菌感染,治療后陽性者4例,幽門螺桿菌根除率為53.85%;治療1個療程后,痊愈17例,好轉15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為80.00%。觀察組患者中,治療前有14例患者受到幽門螺桿菌感染,治療后陽性者2例,幽門螺桿菌根除率為92.86%;治療1個療程后,痊愈20例,好轉19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7.50%。兩組患者治療前幽門螺桿菌感染率之間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2=0.06,P>0.05),但幽門螺桿菌根除率之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4<0.05);兩組胃潰瘍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療效果和總有效率之間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的幽門螺桿菌根除率、治療效果和總有效率均劣于觀察組。可見,應用泮托拉唑治療糖尿病合并胃潰瘍患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潰瘍癥狀和糖尿病癥狀,臨床療效顯著。
綜上所述,應用泮托拉唑治療糖尿病合并胃潰瘍患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潰瘍癥狀和糖尿病癥狀,治療效果顯著,安全性和可行性較高,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代春娣.觀察泮托拉唑治療2型糖尿病合并胃潰瘍護理療效及意義[J].糖尿病新世界,2015,35(4):155.
[2]王穎,燕樹勛,李桓,等.泮托拉唑治療2型糖尿病合并胃潰瘍臨床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1,20(32):4086-4087.
[3]郭英.泮托拉唑治療2型糖尿病合并胃潰瘍臨床觀察[J].糖尿病新世界,2015,35(1):33.
[4]歐作瑜,陳淑鈿.糖尿病患者合并胃潰瘍的臨床治療探討[J].中國醫藥指南,2014,12(36):222-223.
[5]霍振剛,張雪瑩.糖尿病合并胃潰瘍65例臨床療效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4,34(17):40.
[6]王穎,史云菊,燕樹勛,等.泮托拉唑聯合伊托必利治療2型糖尿病合并反流性食管炎療效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2,21(1):35-36.
R571
A
1672-4062(2016)05(b)-0027-02
李淑萍(1974.01-),女,吉林磐石人,本科,主治醫師,研究方向:臨床醫學。
(2016-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