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金鼎黑龍江省農墾紅興隆管理局中心醫院泌尿外科,黑龍江雙鴨山 155100
前列腺電切聯合膀胱頸切開治療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臨床效果觀察
高金鼎
黑龍江省農墾紅興隆管理局中心醫院泌尿外科,黑龍江雙鴨山155100
目的 分析前列腺電切聯合膀胱頸切開治療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該院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患者50例,接受治療的時間為2013年3月—2015年6月期間,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有25例患者,對照組采用前列腺電切治療,觀察組采用前列腺電切聯合膀胱頸切開治療,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的最大尿流率、IPSS評分、剩余尿量和總有效率。結果 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最大尿流率、IPSS評分、剩余尿量和總有效率均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 前列腺電切聯合膀胱頸切開治療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具有良好的臨床效果。
前列腺電切;膀胱頸切開;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
DOI:10.16658/j.cnki.1672-4062.2016.10.075
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是臨床上較為嚴重且多發的疾病[1]。為此,該院選取了50例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患者實施不同的治療,以此觀察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療后的效果,以供臨床參考,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患者50例,接受治療的時間為2013年3月—2015年6月期間,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患者25例,對照組患者25例。
觀察組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患者全為男性,年齡30~60歲,平均年齡為(32.58±2.45)歲,前列腺增生病程為1~3年,平均病程為(1.29±0.14)年,糖尿病病程為1~5年,平均病程為(3.54±0.78)年。對照組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患者全為男性,年齡33~60歲,平均年齡為(35.98±1.34)歲,前列腺增生病程為1~4年,平均病程為(2.80±0.57)年,糖尿病病程為1~6年,平均病程為(3.98±1.54)年。觀察組患者和對照組患者年齡和病程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能夠進行對比。
1.2方法
對照組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前列腺電切治療(在患者全身麻醉的情況下,體位取截石體位,術前檢查器械,對患者尿道、膀胱、后尿道精阜、膀胱頸部、前列腺等行尿道膀胱鏡檢查,插入電切鏡,首先電切患者的右側葉,顯露患者膀胱頸部環狀肌紋,電切中葉時,先由一側進行到另一側,直到膀胱頸部的環狀纖維全部顯露,然后電切,最后給予患者止血并插氣囊導尿管)。
觀察組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采用前列腺電切聯合膀胱頸切開治療(在患者全身麻醉的情況下,插入電切鏡后,電切鏡電切功率為160 W,電凝功率為50 W,探查患者前列腺增生情況,若是前列腺對患者尿道產生擠壓應快速切除,若患者前列腺中葉增生情況發生,應先切除患者前列腺中葉,然后再切除前列腺左側葉,切除患者前列腺尖部增生組織,在患者膀胱頸環的后方進行電切,當電切已完成時,應以沖洗液充滿膀胱,術后對患者進行排尿試驗等常規檢查,密切觀察患者有無尿失禁情況發生)。兩組患者治療后,記錄兩組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療后的臨床效果。
1.3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3.1觀察指標比較兩組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療前后的最大尿流率、IPSS評分和剩余尿量。比較兩組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療后的總有效率,將總有效率分為顯效、有效、無效等3個指標。
1.3.2判定標準若患者治療后,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癥狀消失或減輕,則視為顯效。若患者治療后,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癥狀有效的緩解,則視為有效。若患者治療后,無法達到以上兩個標準則視為無效。總有效率等于顯效率加有效率。
表1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最大尿流率、IPSS評分和剩余尿量(±s)

表1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最大尿流率、IPSS評分和剩余尿量(±s)
注:觀察組和對照組相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最大尿流率(mL/s)治療前 治療后IPSS評分(分)治療前 治療后剩余尿量(mL)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對照組25 25 6.71±2.01 5.34±3.21 17.56±5.21 10.29±3.90 26.98±5.14 25.98±4.87 8.91±2.41 15.70±3.27 120.98±81.27 118.39±80.00 14.98±5.60 30.90±9.20
1.4統計方法
該研究采用SPSS19.0軟件,兩組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療前后的最大尿流率、IPSS評分、剩余尿量和總有效率進行統計處理,最大尿流率、IPSS評分和剩余尿量采用t檢驗,總有效率采用χ2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1對比最大尿流率、IPSS評分和剩余尿量
治療前,觀察組患者最大尿流率、IPSS評分和剩余尿量與對照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過治療后,觀察組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患者在最大尿流率、IPSS評分和剩余尿量的比較中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P<0.05),如表1所示。
2.2對比總有效率
經過治療后,觀察組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患者在總有效率的比較中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如表2所示。

表2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的總有效率(%)
據相關研究顯示,近年來,糖尿病患者呈上升趨勢,同時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患者也逐漸增多,糖尿病為臨床上常見的疾病,由于患者血糖增高會造成泌尿膀胱損害,因此,良好的治療方式為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基本需求[2]。該研究中,該院對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患者分別采用不同的治療,前列腺電切聯合膀胱頸切開治療取得較為可觀的效果。
前列腺電切術為臨床上常規治療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的手術方式,由于行前列腺電切術只會解除患者小部分膀胱梗阻現象,無法改善患者膀胱收縮力,導致患者在術后依然排尿費力[3]。據相關醫學資料顯示,單一治療(前列腺電切術)治療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效果不及聯合治療(前列腺電切聯合膀胱頸切開)效果可觀。采用前列腺電切聯合膀胱頸切開術治療,能夠充分解除患者膀胱頸部和前列腺尿道梗阻現象,通過控制患者膀胱內尿液,導致患者排尿阻力減弱,從而改善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癥狀[4-5]。因此,前列腺電切聯合膀胱頸切開術為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理想手術方式。
該院研究結果,觀察組和對照組經過不同的手術治療后,觀察組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患者在最大尿流率、IPSS評分和剩余尿量的比較中優于對照組患者,觀察組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患者在總有效率的比較中高于對照組患者。
綜上所述,前列腺電切聯合膀胱頸切開治療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具有良好的臨床效果,值得在臨床中進一步推廣及運用。
[1]劉南,羅宏,周宏,等.經尿道手術治療小體積前列腺增生所致膀胱出口梗阻[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12,12(3):242-244.
[2]李新,張家華,吳曉軍,等.選擇性前列腺切除聯合膀胱頸切開治療小體積前列腺增生的臨床研究 [J].局解手術學雜志,2011,20(2):130-132.
[3]張玉峰,陳晨,蔣冬非,等.等離子體電切聯合鈥激光膀胱頸切開治療小體積前列腺增生的療效觀察[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2,33(8):1022-1023.
[4]黃仕泉,劉世學,謝斌,等.經尿道前列腺電切對術后膀胱頸攣縮發生的影響因素分析[J].醫學綜述,2013,19(5):955-956.
[5]張暢,屈平保,張瑜,等.TURP聯合經尿道膀胱頸切開術治療小體積前列腺增生所致膀胱出口梗阻的療效分析[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5,15(7):1256-1258,1280.
R587.1
A
1672-4062(2016)05(b)-0075-02
(2016-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