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守清,許藝惠,尹蓮花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人民醫院健康管理中心,福建福州 350003
強化健步走對IGR人群胰島素敏感性的影響
黃守清,許藝惠,尹蓮花
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人民醫院健康管理中心,福建福州350003
目的 探討健步走的干預方式對糖調節受損(IGR)人群胰島素敏感性的影響。方法 以福州地區的漢族人群為目標對象,通過病例對照研究設計,將確診的糖調節受損人群分為試驗組、對照組,對有關生活習慣進行調查,對照組進行常規生活方式干預,試驗組在保持原來生活方式干預的基礎上進行強化健步走訓練,在干預過程中兩組均進行相關指標的監測。結果 與對照組比較,糖調節受損(IGR)試驗組FPG、2 hPG、FINS、HOMA-IR、HOMA-IS均下降,ISI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健步走的干預對糖調節受損人群血糖水平、胰島素敏感性、胰島素抵抗及胰島β細胞分泌功能均有良好調節作用。
健步走;糖調節受損;胰島素敏感性
DOI:10.16658/j.cnki.1672-4062.2016.10.083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walking on the insulin sensitivity of 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IGR)subjects. Methods A case-control study design was adopt in the han people of fuzhou region with IGR and the subjects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nd surveyed about the habits.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lifestyle intervention,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given walking training on the basis of keeping original lifestyle,and the related indicators of two groups were monitored in the process of intervention.Results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FPG,2 hPG,FINS, HOMA-IR and HOMA-IS were decreased,but ISI was increased,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Conclusion Walking intervention had good regulatory role on blood glucose levels,insulin sensitivity,insulin resistance and islet β cells secreting function of IGR subjects.
[Key words]Walking;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Insulin sensitivity
隨著生活水平提高,人們的生活方式也發生了大變化,高糖高脂飲食、運動少或幾乎不運動的生活方式,導致了糖尿病和糖調節受損高發。糖尿病無法根治,但糖調節受損(IGR)是可逆,有研究發現運動可以改善糖調節受損的情況[1-4]。因此,該研究以福州地區的漢族人群為目標對象,將確診的糖調節受損人群采取強化健步走運動干預措施,從而探討健步走的干預方式對糖調節受損人群胰島素敏感性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來源 2014年11月—2015年10月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人民醫院健康管理中心的IGR患者。
2.1診斷標準
符合IGR診斷標準[5]:糖調節AA受損包括空腹血糖受損(IFG)和糖耐量減低(IGT),二者可同時存在。(1)IFG:空腹血糖5.6~6.9 mmol/L;(2)IGT:空腹血糖<7.0 mmol/L,服糖后2 h血糖7.8~11.0 mmol/L。
2.2納入病例標準
(1)居住在福州市區及所轄郊縣10年及以上的常住居民;(2)符合IGR診斷標準;(3)獲得知情同意者;(4)靜態生活方式者(每周規律性運動不超過3次,每次不超過20 min者);(5)年齡40~65歲。凡同時具備以上4條者,均納入研究。
2.3排除標準
(1)確診為2型糖尿病者;(2)合并有心腦肝腎和造血系統等嚴重原發性疾病者;(3)繼發其他疾病的糖調節受損患者;(4)已經使用藥物干預治療的糖調節受損的患者;(5)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6)單純急性疾病、外傷、惡性腫瘤、精神病患者;(7)存在運動禁忌;凡具有以上條件之一者,均排除出研究。
所有入選的研究對象均由經過嚴格培訓的調查員使用結構式調查問卷在體檢時進行調查。調查內容包括一般人口學特征、糖尿病常見危險因素情況、飲食習慣、工作壓力、體格檢查信息、理化檢查等。
入選病例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兩組。
4.1對照組
(1)健康宣教:對IGR人群進行知識宣教,使患者提高對生活方式干預糖尿病重要性的認識。(2)自我生活方式干預:①飲食控制:控制總熱量攝入,每日碳水化合物攝入量控制在250~300 g;②體力活動:改變生活方式,增加體力活動,至少每周進行中等強度體力活動150 min。
4.2試驗組
(1)健康宣教:對IGR人群進行知識宣教,使患者提高對生活方式干預糖尿病重要性的認識。(2)在保持原來的生活方式基礎上進行12周的強化健步走有氧運動。
①運動方式:運動方式為健步走,其動作要求為:抬頭挺胸收腹、雙眼平視、肩部放松、肘部彎曲約 90°,隨步行節奏前后擺動。
②運動強度:運動處方實施前4周運動強度為40%~50%心臟功能能力(F.C.),開始運動強度采用40% ~50%F.C.,5周后增加至50%~60%F.C.。分別用相對應的心率作為靶心率來控制運動強度。
③運動時間和運動頻率:研究對象按計劃每周運動5 d,每天按照靶心率完成60 min運動。每次運動前和動動后各有5 min的準備活動和整理活動。
④注意事項:每次運動在餐后1 h開始,避免空腹狀態運動,防止低血糖發生。并要求研究對象鞋襪舒適,預防足部損傷。
⑤運動處方的實施與監控:在運動處方實施前進行1周適應性練習。運動處方實施期間,研究人員每日在訓練時間到健身現場測試和記錄運動情況,為每位研究對象佩戴心率表和計步器,指導研究對象結合心率表控制步行速度。測量實驗前后血壓。
所有研究對象行0GTT檢查前至少空腹8 h,次日清晨空腹抽靜脈血5 mL,自然凝固后3 000 r/min離心5 min分離血清,測定空腹血糖 (FPG)、空腹胰島素(FINS)及相關指標。將75 g葡萄糖粉溶于250 mL水中,囑研究對象5 min內飲完,分別于飲完后120 min抽靜脈血測定血糖、胰島素、C肽濃度。使用雅培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葡萄糖和血脂指標,血糖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血脂檢測方法為酶聯免疫法,胰島素測定采用化學發光法。
(1)穩態模型的胰島素抵抗指數 (HOMA-IR):HOMA-IR=FINS x FPG/22.5。HOMAIR值經自然對數轉換成正態分布;(2)β細胞功能 (胰島素分泌指數):Homa-IS=FINS×20/(FPG-3.5);(3)胰島素作用指數(又稱胰島素敏感性指數,ISI):ISI=1/(FPG×FINS),計算空腹血糖與空腹胰島素乘積的倒數,并取其自然對數。(注:胰島素單位為uU/mL,血糖單單位為mmol/L。)[6]
所有數據采用SAS 9.1統計軟件進行如下統計分析:運用t檢驗和方差分析、秩和檢驗分析運動干預后糖調節受損人群的血糖及相關指標的變化。運用t檢驗分析運動前后試驗組與對照組相關指標的變化情況。運用t檢驗和方差分析、秩和檢驗分析健步走的運動方式對IGR人群胰島素敏感性的影響。
8.1一般情況
研究對象共400人,試驗組與對照組各200人,兩組間年齡、身高、體重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研究對象一般情況(±s)

表1 研究對象一般情況(±s)
組別 人數(例) 年齡(歲) 身高(cm) 體重(kg)對照組試驗組200 200 48.23±6.94 47.51±4.18 162.87±8.21 163.49±7.45 72.68±14.53 73.74±13.46
8.2健步走對血糖及胰島素的影響
健步走干預12周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胰島素出現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健步走對血糖及胰島素的影響(±s)

表2 健步走對血糖及胰島素的影響(±s)
組別 FPG 2 hPG FINS對照組試驗組運動前12周后運動前12周后5.92±0.91 5.81±0.72 5.72±0.62 (5.19±0.59)* 8.48±1.96 7.95±1.27 8.62±1.03 (6.31±1.20)* 23.12±6.25 22.87±5.47 22.04±8.65 (15.29±5.23)*
8.3健步走對胰島素敏感性等的影響
健步走干預12周使得研究對象HOMA-IS出現明顯下調,ISI明顯上升,HOMA-IR則出現明顯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3
表3 健步走對胰島素敏感性等的影響(±s)

表3 健步走對胰島素敏感性等的影響(±s)
組別 HOMA-IR HOMA-IS ISI對照組試驗組運動前12周后運動前12周后3.16±1.23 3.08±1.51 3.23±1.62 (2.09±1.15)*171.23±38.41 165.15±28.04 165.31±46.23 (142.26±29.16)*39.10±9.47 42.56±11.58 37.39±12.68 (50.66±16.24)*
糖調節受損是糖尿病發生發展的前期階段,如果沒有進行干預,極有可能繼續發展為糖尿病。但是糖調節受損比較隱匿,不能夠及時發現它,而且大家對于它的危害認識還不夠。
研究表明,運動能提高肌肉的胰島素敏感性,有效地降低血糖;一次性中等強度的體育運動,對血糖的控制可以達到12~17 h[7-8]。同時有研究表明飲食干預及藥物干預對血脂的改善還不如運動干預[9]。
田野等[10]研究發現北歐式行走運動干預可以有效改善糖調節受損人群的糖代謝水平,增強血糖控制能力,改善糖調節受損人群的身體素質,進而減少引起糖尿病的高危因素。陳偉[11]研究發現有氧運動可以緩解或阻止糖調節受損人群發展為糖尿病并減少心血管發病的危險因素。
該研究中,與對照組比較,糖調節受損試驗組FPG、2 hPG、FINS、HOMA-IR、HOMA-IS均下降,ISI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健步走的干預方式對糖調節受損人群有效降低胰島素抵抗。通過該研究證實健步走可以改善IGR人群的胰島素敏抵抗狀態,從而延緩糖尿病的發生。
[1]王正珍.有氧運動對糖調節受損人群胰島素敏感性影響效果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6.
[2]廖俊輝.快步走對肥胖大學生血清內脂素水平及其相關因素的影響[D].福建師范大學,2014.
[3]章昱,李洋,李楓,等.上海市某社區糖調節受損患者健步走干預效果評價[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09(9):21-23.
[4]李建平,趙峰.運動改善胰島素抵抗與脂聯素水平變化關系的研究進展[J].四川體育科學,2011(1):32-35.
[5]美國糖尿病協學會.2013年ADA糖尿病指南摘要.糖尿病臨床,2013,7(4):154-159.
[6]陳灝珠,林果為,王吉耀.實用內科學第14版[M].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986.
[7]DelaF,VonLinstowME,MikinesKJ,et al.Physical Training May Enhance Beta-cell Function in Type 2 Diabetes[J].Am J PhysiolEndocrinolMetab,2004(287):1024-1031.
[8]Richard B,BirrerMD,VahidS.Exercise and Diabetes Mellitus:OptimizingPerformance in Patients[J].The Physician and Sportsmedicine,2003,31(5):51-54.
[9]王松濤,王安利,王正珍,等.不同強度健步走鍛煉對老年男子身體成分和血脂影響的比較 [J].中國運動醫學雜志, 2005,24(5):599-601.
[10]田野.北歐式行走對糖調節受損人群的運動干預效果[D].上海體育學院,2014.
[11]陳偉.有氧運動對糖調節受損人群血糖、血脂及胰島素敏感性的影響[J].寧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4):386-388.
Effect of Walking on the Insulin Sensitivity of 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 Subjects
HUANG Shou-qing,XU Yihui,YIN Lian-hua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Affiliated to 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Fuzhou,Fujian Province,350003 China
R587
A
1672-4062(2016)05(b)-0083-03
福建中醫藥大學校管科研課題 (重點學科專項)(X2014048-學科)。
黃守清(1966.7-),男,福建寧德人,在讀博士,副主任醫師,主要從事健康管理及慢性病防治的臨床研究。
尹蓮花(1984.11-),女,朝鮮族,黑龍江哈爾濱人,碩士,主治醫師,主要從事健康管理及慢性病防治的臨床研究,E-mail:13214759@qq.com。
(2016-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