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燕河南省光山縣人民醫院婦產科,河南光山 465450
胰島素的不同給藥方式對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響
胡海燕
河南省光山縣人民醫院婦產科,河南光山465450
目的 分析比較胰島素不同的給藥方式在妊娠糖尿病中的應用及影響。方法 選取2014年2月—2015年10月該院收治符合妊娠糖尿病診斷標準的患者70例。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均35例,對照組給予普通的胰島素皮下注射,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胰島素泵治療,分析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結果 在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糖對比中,觀察組血糖恢復水平優于對照組,餐后3 h觀察組胰島素恢復水平較對照組要穩定,且血糖達標時間觀察組要快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對兩組患者母嬰并發癥對比中,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胰島素泵給藥方式對治療妊娠糖尿病效果明顯,可有效穩定患者血糖,且安全性較高,在臨床應用中值得推廣。
胰島素;給藥方式;妊娠糖尿病;血糖
DOI:10.16658/j.cnki.1672-4062.2016.10.122
妊娠糖尿病屬于糖尿病的一種特殊類型,指患者在妊娠前出現的潛在糖耐量的減退,在妊娠期出現的糖尿病[1]。孕婦處于妊娠期時,由于自身代謝提高、胎兒消耗增加等因素,容易造成孕婦血糖不穩定,患者常常在晚間出現低血糖癥狀,但在早晨血糖逐漸升高,早餐后控制血糖更加困難。由于患者在妊娠中晚期孕酮、雌激素、胎盤泌乳素及糖皮質激素等激素不斷升高,導致患者血糖水平異常,加大臨床控制難度[2]。該研究探討采用胰島素不同給藥方式對妊娠期孕婦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2月—2015年10月該院收治符合妊娠糖尿病診斷標準的患者70例。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35例,年齡22~35歲,平均年齡(26.2± 2.9)歲,孕周24~36周,平均孕周(27.3±2.7)周;對照組35例,年齡21~37歲,平均年齡(25.4±3.8)歲,孕周22~35周,平均孕周(26.8±2.1)周。所有患者及家屬均在自愿同意的基礎下參與該研究。統計學比較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孕周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具有可對比性。
1.2方法
兩組患者在入院前均停止服用所有降糖藥物。對照組采用普通皮下注射胰島素方式,在患者手臂或臀部進行注射胰島素,其中胰島素分為速效、短效、中效三種[3]。患者在餐前30 min進行皮下注射短效胰島素,或餐前15 min皮下注射速效胰島素,若患者血糖仍不穩定,可在入睡前皮下注射一次中效胰島素,按時監測患者三餐前后的血糖水平。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胰島素泵治療,患者在每日三餐前持續使用胰島素泵進行皮下注射,劑量為每日所需的60%,剩余的40%的劑量作為三餐前大劑量使用,在三餐前后持續監測患者的血糖。
1.3觀察指標
監測兩組患者空腹時的血糖、注射胰島素后血糖達標的時間、餐后血糖及胰島素的變化;統計并比較兩組患者出現的羊水過多、巨大兒、宮內窘迫、妊高癥、高膽紅素血癥等母嬰并發率。
1.4統計方法
應用SPSS 19.0軟件包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數據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觀察組患者治療前后血糖、胰島素、血糖達標時間比較
通過對觀察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對比可以看出,在接受治療后,患者空腹血糖水平及餐后3 h血糖水較治療前有明顯的降低,餐后3 h胰島素水平也較治療前趨于穩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結果見表1。
2.2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血糖、胰島素、血糖達標時間比較
通過對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對比可以看出,在接受治療后,患者空腹血糖水平及餐后3 h血糖水較治療前有所降低,餐后3 h胰島素水平也較治療有所增加,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結果見表2。
表1 觀察組患者治療前后血糖、胰島素、血糖達標時間對比(n=35,±s)

表1 觀察組患者治療前后血糖、胰島素、血糖達標時間對比(n=35,±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
指標 時間 治療前 治療后血糖(mmol/L)胰島素空腹早餐2 h午餐2 h晚餐2 h基礎1 h 2 h 3 h血糖達標時間(d)9.93±2.08 17.35±4.13 18.65±3.08 14.75±5.71 8.51±2.21 18.52±2.34 17.63±3.77 19.36±3.39 6.96±1.23 (5.13±0.98)*(7.95±1.92)*(8.62±2.53)*(8.31±1.30)*(10.26±11.89)*(21.24±18.78)*(25.64±23.68)*(35.78±42.49)*(2.61±1.02)*
表2 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血糖、胰島素、血糖達標時間對比(n=35,±s)

表2 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血糖、胰島素、血糖達標時間對比(n=35,±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
指標 時間 治療前 治療后血糖(mmol/L)胰島素空腹早餐2 h午餐2 h晚餐2 h基礎1 h 2 h 3 h血糖達標時間(d)9.97±2.63 18.35±4.13 18.96±4.08 16.23±5.71 6.51±3.21 13.52±2.34 15.62±3.23 14.39±2.35 8.43±2.34 (6.63±0.92)*(8.35±2.92)*(8.78±3.53)*(8.66±2.30)*(8.26±7.89)*(16.24±5.78)*(18.54±2.26)*(26.35±3.54)*(5.21±1.82)*
2.3兩組患者母嬰并發癥比較
通過對兩組患者不同方式注射胰島素來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兩組母嬰均出現不同狀況的并發癥,觀察組共出現10例并發癥,并發率為28.6%;對照組共出現25例并發癥,并發率為71.4%。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結果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母嬰并發率對比[n(%)]
糖尿病是現代社會常見的內分泌疾病,而妊娠糖尿病又是糖尿病的一種特殊類型。隨著患者孕期的增加,患者體內分泌的孕酮、胎盤生乳素等抵抗胰島素生成的物質在不斷增加,嚴重影響患者對胰島素的敏感性[4]。由于患者在懷孕期間內分泌異常導致血糖的升高,極大的誘發母嬰的并發癥,如:巨大兒、嬰兒出現宮內窘迫、產婦出現妊高癥等,這些不僅影響胎兒的生長,且對母體產生一定的傷害[5]。對于妊娠期糖尿病,臨床上多采用胰島素皮下注射來控制患者的孕期血糖,以減少母嬰并發癥的發生。大多數的患者每天需要接受3-4次胰島素的注射,給患者帶來痛苦,若長期注射,易導致患者發生感染甚至肌肉萎縮,由于每天注射次數較為密集,患者會出現低血糖等不良反應[6]。為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減輕患者的痛苦,臨床醫學不斷深入研究胰島素泵的給藥方式。胰島素泵采用一條軟管與患者相連,通過這條軟管持續的給患者體內輸送胰島素,它模擬人體內胰島素分泌方式,按照每天患者所需胰島素的劑量輸送到人體中,讓患者的血糖保持正常穩定的狀態,有效的預防患者在兩餐間由于胰島素驟然上升而造成的低血糖[7]。
該研究通過對兩組妊娠糖尿病患者胰島素不同的給藥方式對比中發現,使用胰島素泵給藥方式的觀察組治療妊娠糖尿病療效高于普通給藥方式的對照組,餐后3 h觀察組胰島素恢復水平較對照組要穩定,且血糖達標時間觀察組要快于對照組;在對兩組患者治療中出現的母嬰并發癥對比中,觀察組出現并發癥低于對照組。與孫潔[8]等的研究結果相一致,由此可見,胰島素泵給藥方式對治療妊娠糖尿病效果顯著,減少母嬰并發癥的發生。
綜上所述,胰島素泵給藥方式對治療妊娠糖尿病效果顯著,可有效的穩定患者的血糖,且安全可靠,在臨床應用中值得推廣。
[1]林明.加強飲食運動管理干預妊娠糖尿病156例[J].中國實用醫刊,2015,42(4):73-74.
[2]張馨心,張紅蕊,甄艷鳳,等.胰島素降解酶活性與2型糖尿病患者認知功能障礙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6,26(1):52-56.
[3]黃丹萍,劉金蓉,戴常平,等.血流播散速度評價妊娠糖尿病孕婦血管內皮功能[J].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2015,24 (1):86-87.
[4]唐翠蘭,何進球.妊娠糖尿病合并子(廣間)前期對臍動脈血流及母嬰妊娠結局的影響[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5,10 (6):114-115.
[5]樓云霞,吳萍.孕前和孕期體質量指數增加與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胰島素抵抗的關系[J].中國醫師雜志,2015,17(1):112-114.
[6]喻紅巖,宋楊,金鑫,等.妊娠糖尿病醫學營養治療的有效率分析[J].中國冶金工業醫學雜志,2015,32(5):568-569.
[7]沈娟娟,蔡玨瑾,閆泓霖.復發性流產患者孕早期血清胰島素抵抗指數和性激素結合球蛋白水平觀察[J].中國醫藥,2016,11(1):120-122.
[8]孫潔,段洪剛,申愛方,等.實時胰島素泵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圍手術期中的應用[J].中華糖尿病雜志,2015,7(10):619-623.
R59
A
1672-4062(2016)05(b)-0122-02
胡海燕(1980.9-),女,河南信陽人,本科,婦產科主治醫師,研究方向:婦科方向。
(2016-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