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承操 龍巖 吳彬
(廣東省德慶縣人民醫院 德慶526600)
小劑量胺碘酮聯合酒石酸美托洛爾用于心律失常治療中的臨床療效
周承操龍巖吳彬
(廣東省德慶縣人民醫院德慶526600)
目的:分析小劑量胺碘酮聯合酒石酸美托洛爾治療心律失常的臨床效果。方法:將我院收治的72例心律失常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各36例。對照組用胺碘酮治療,試驗組用小劑量胺碘酮聯合酒石酸美托洛爾治療,觀察兩組臨床療效及不良反應。結果:試驗組總有效率為91.67%,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2.22%(P<0.05)。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顯著(P<0.05)。結論:小劑量胺碘酮聯合酒石酸美托洛爾治療心律失常療效確切,副作用少,值得推薦使用。
心律失常;酒石酸美托洛爾;小劑量胺碘酮;聯合用藥;臨床療效
心律失常是心內科常見疾病,例如頻發室性早搏、心動過速、心房顫動等,患者癥狀表現為心悸、胸悶、暈厥,甚至出現低血壓,嚴重者會導致心臟驟停。臨床常使用胺碘酮治療心律失常,臨床療效較好,但該藥副作用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該藥物使用。近年來有研究認為,若單純應用胺碘酮副作用較大或無法達到治療預期時,小劑量胺碘酮聯合酒石酸美托洛爾能顯著提高療效,且副作用相對較小[1~2]。為此,本文選取我院收治的72例患者進行對照研究,進一步探討小劑量胺碘酮聯合酒石酸美托洛爾對心律失常患者的臨床治療價值,提供參考依據。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將我院2015年1~12月收治的72例心律失常患者,按照數字表法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各36例。對照組男18例,女18例;年齡26~70歲,平均年齡(53.6±2.2)歲;病程4個月~5年,平均(2.3±0.6)年;其中頻發室性早搏20例,心動過速16例。試驗組男21例,女15例;年齡28~72歲,平均年齡(55.0±2.8)歲;病程6個月~6.5年,平均(2.1±0.4)年;其中頻發室性早搏22例,心動過速14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比較差異不明顯(P>0.05),具有可比性。
1.2納入和排除標準納入標準:所選患者經心電圖檢查后確診;自愿參與本研究,能夠積極配合醫師治療。排除標準:精神疾病患者;肝腎功能不全患者;合并其它心臟病變患者等。
1.3治療方法兩組患者治療期間監測血壓、心電圖變化,配備復蘇搶救設施。
1.3.1對照組選用口服鹽酸胺碘酮片,3次/d,初始劑量控制在100 mg,根據病情嚴重程度可適當增加,最大劑量不超過600 mg。1個月為1個療程。
1.3.2試驗組選用小劑量鹽酸胺碘酮片口服,1 次/d,每次200 mg;酒石酸美托洛爾片,2次/d,每次25 mg。1個月為1個療程。
1.4療效標準[3]顯效:心電圖恢復正常,心動過速、早搏發作減少90%以上;好轉:心電圖明顯改善,心動過速、早搏發作減少60%~90%;無效:心電圖變化不明顯,心動過速、早搏發作減少60%以內。總有效率=顯效率+好轉率。
1.5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分析,計數資料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P<0.05說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試驗組總有效率為91.67%,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2.22%(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2.2不良反應對照組患者發生不良反應6例(16.7%),不良反應主要表現為甲狀功能亢進和肝損害各3例,但經對癥處理后癥狀消失。實驗組未見明顯不良反應。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顯著(P<0.05)。
3討論
心律失常是指心臟沖動的起源部位、心搏頻率和節律以及沖動傳導的任一異常。可由各種器質性心血管病、藥物中毒、電解質和酸堿平衡失調等因素引起,部分心律失常也可因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所致,可單獨發病。臨床上按心律失常發作時心率的快慢分為快速性和緩慢性心律失常兩大類,前者常見于過早搏動、心動過速、心房顫動和心室顫動等;后者以竇性緩慢性心律失常和各種傳導阻滯為常見。
胺碘酮屬于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藥物,其作用機制包括:(1)阻斷鉀通道,延長心肌細胞的動作電位;(2)具有腎上腺素受體阻滯劑相類似的功效,可降低竇房結的自律性;(3)有效擴張冠脈和周圍血管,對甲狀腺素的分泌和代謝產生影響。該藥物半衰期長,治療指數大,因此成為廣譜抗心律失常藥物。相關研究稱[4],患者口服用藥后,心電圖QT間期延長、T波改變,心率能夠減緩15%~20%。在我國心律失常用藥指南中指出,如患者的室性心動過速具有非持續性,或者持續性但血流動力學穩定,均可以使用胺碘酮進行治療。但因治療用量較大,長期使用可出現多器官毒性反應。
酒石酸美托洛爾是一種選擇性β受體阻滯劑,能夠有效控制心室率,防止心源性猝死,從而實現治療目標。其作用機制包括:(1)對心臟的β受體阻滯作用,調節迷走神經實現拮抗效果,并抑制兒茶酚胺的分泌。(2)延長動作電位時間,從而延長有效不應期。(3)減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缺血。(4)提高心室顫動閾值。臨床心律失常患者中,多數并存于心衰、心肌梗死,發病原因與交感神經活性提高有關,而應用β受體阻滯劑,能夠拮抗交感神經的活性,改善心律失常的預后。
由于胺碘酮和酒石酸美托洛爾兩種藥物的治療機制不同,聯合用藥能夠發揮出協同作用。本研究中試驗組中胺碘酮用量雖小于對照組,但聯合應有其臨床療效顯著優于對照組,表明小劑量胺碘酮與酒石酸美托洛爾聯合應用能夠有效治療心律失常,再次證明二者之間有協同作用。另外,對照組出現甲狀腺功能亢進和肝損害不良反應各3例。有文獻報道[5~6]胺碘酮連續使用1個月的不良反應發生率達74%,連續使3個月的不良反應可高達94%。本研究試驗組未見明顯不良反應,可能與小劑量胺碘酮減少了重要器官的損害有關。綜上所述,小劑量胺碘酮聯合酒石酸美托洛爾治療心律失常療效確切,副作用少,值得推薦使用。
[1]焦斌.心律失常治療采用β受體阻滯劑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傷殘醫學,2015,23(21):90-91
[2]洪茂華.小劑量胺碘酮片治療心律失常36例[J].中國藥業,2013,22(9):51-52
[3]趙胤,李衛霞.丹紅、穩心顆粒與β受體阻滯劑聯合使用治療冠心病、心絞痛、心律失常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3,8(23):136-137
[4]陳力,盧永艷,徐敏蓉.β受體阻滯劑聯合電擊除顫治療心律失常療效觀察[J].河北醫科大學學報,2011,32(4):438-439
[5]楊少輝,喬志芬,喬艷平,等.胺碘酮嚴重不良反應及防治[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8,8(16):4012-4013
[6]Mason JW.Amiodarone[J].N Engl J Med,1987,316(8):455-466
R541.7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6.05.020
2016-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