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游戲教學可以激發智障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智障學生腦功能的有效康復,豐富智障學生的常識性知識,增強智障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關鍵詞】游戲 數學 興趣 康復
【中圖分類號】G7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6-0143-01
智障兒童的身心發展以及在智力上都存在著較大的個體差異,對于不同層次的智障兒童進行分層教育,可以充分挖掘其潛能,有效地補償其身心缺陷促進腦功能的有效康復,結合智障兒童的認知特點,進行游戲教學,可以提高數學教學的課堂效率。
一、游戲教學可以激發智障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是教學中的主體。要上好每一堂課,不僅要依靠教師傳授知識,還需要學生的配合。特別是低年級的智障學生,注意力極不穩定,容易為一些其它刺激所吸引,他們集中注意的時間大約10至15分鐘左右。教師在數學分層教學中要善于變換教學方式,采用新的教學方法來吸引兒童的注意,并積極地有意識地培養他們注意自己不感興趣的東西,發展他們的有意注意,而游戲教學則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手段。
如在復習“100以內數的認識”時,為了調動學生學習數數的積極性,避免枯燥乏味的教學方式,我根據教學的需要,對傳統的接龍游戲作了改進。在數數中,規定某數不數(如:逢“7”不數),數錯的同學退出比賽,最后獎給優勝者一顆五角星,并對不同層次的一組、二組和三組的學生,也采取了不同的要求:一組的學生要迅速、流利、正確地數;二組的學生能獨立數對;三組的學生在教師幫助下完成學習任務。
游戲教學是利用學生的期待心理、成功后的喜悅心情,以及渴望得到獎勵的企盼,促使學生大腦興奮,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不僅愿意參加游戲,而且積極動腦,使數學分層教學取得了預期的效果。
二、游戲教學可以促進智障學生腦功能的有效康復
許多智障兒童的大腦發育不健全,導致肢體的不靈活甚至殘疾,而低年級的智障兒童腕骨和指骨正處在生長過程中,指揮小肌肉群的神經系統的機能尚未成熟,手部動作精確性較差,使他們產生學習上的障礙。因此,在數學分層教學中促使學生小肌肉群的發展是十分必要的。游戲教學則是促進智障學生腦功能康復的重要途徑。
如在學習大于號和小于號時,許多學生分辨不清,我采用手指游戲來幫助學生認識辨別,右手的中指和食指能搭出大于號“>”,左手的中指和食指能搭出小于號“<”。教師提問:“大于號怎樣記?”學生回答:“伸出右手剪一剪”;教師提問:“小于號怎樣記?”學生回答:“伸出左手剪一剪”,并配上動作,既生動又形象,學生掌握后就不會再混淆。
三、游戲教學可以豐富智障學生的常識性知識
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同樣也離不開生活。怎樣才能使不同層次的智障學生都能掌握所學的知識?我們將所有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系,采取多種形式傳授給學生,游戲教學就是常用的方法。
如在教“7的認識”時,我讓學生先聽謎語:“一根拐杖天天用,一個星期用幾天?”并要求一組和二組的學生回答,三組的學生重復。這樣,通過智障兒童對兒歌游戲的喜愛,使他們人人都積極動腦,根據形象生動的語言,很快地猜出來,并且知道了一星期有7天的常識。
四、游戲教學可以增強智障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要把智障兒童培養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就必須使他們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而數學是一門實用性較強的學科,根據低年級數學分層教學的需要,設計情境游戲,在模擬情景下指導學生進行實際操作活動,可以進一步豐富和強化智障兒童的感知,促使智障學生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增強學生的適應能力。
如在“認識元”的教學中,可以先讓學生認一認、數一數、算一算、換一換錢幣,然后再進行情境游戲教學。
1.模擬情景之一:在汽車上,教師當售票員,學生當乘客。要求一組的學生自己拿錢買票,二組的學生在提示下拿錢買票,三組的學生在教師幫助下拿錢買票。
2.模擬情景之二:在商店里,教師當營業員,學生當顧客。要求一組的學生自己拿錢買所需物品,二組的學生要拿好錢買指定物品,三組的學生在教師幫助下拿好錢買指定物品。
這樣變換不同的情境,穿插游戲進行分層教學,可以使不同層智障兒童都能掌握并運用所學的知識,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增強適應能力,從而做到學以致用,為他們走向社會打下基礎。
實踐證明,在數學分層教學中,應用游戲教學是符合智障兒童認知特點的,運用形式多樣的游戲,不僅僅能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自發學習并掌握所學知識,而且能發掘學生內在潛能,增強他們的參與意識。在實際教學中,可以根據教學的需要來設計各種游戲,寓教于樂,提高數學教學效率。
作者簡介:
羅軍鳳(1963.9-),1982年7月畢業于長汀師范,現供職于福建省連城縣特殊教育學校,主要從事智障兒童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