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榮
【摘要】在新課程的改革形勢下,人們對高中音樂教學的認識已經不僅僅局限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本文就高中音樂教學在改革形勢下的創新方式進行了簡要分析,旨在對高中音樂教學在今后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 高中音樂教學 創新
【中圖分類號】G633.9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6-0212-01
現階段,我國的高中音樂教學方法陳舊,教師觀念落伍,這在知識的傳播過程中勢必會造成思想的因循守舊。不得不說,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人們更重視的是語數外等主科,往往忽視了音樂課程的教育培養。新課程改革的提出是對高中傳統教學模式的巨大沖擊,但無可非議,舊事物總要被新事物所取代,順應時代的改革與發展,這是建構高中音樂教學新課程體系的必然選擇。高中是學業乃至人生的重要階段,音樂課程不但可以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文化素養,還可以緩解學業壓力、陶冶情操。因此,在高中音樂教學中要用創新與發展的目光去不斷探索與實踐,力求實現全面性、個性化的教學模式。
1.分析高中音樂教學在創新中面臨的問題
1.1教學模式形式化、單一化
形式化與單一化是在高中音樂教學中普遍存在的現象。教師注重完成教學任務,傳授的往往只是枯燥的課本內容,而忽視了對學生音樂潛力的挖掘與審美情操的培養。音樂本身是具有魅力的一門藝術,它可以傳達豐富的藝術情感與審美趣味。就目前教學模式而言,僅僅停留在了死板的教學層面,沒有解讀音樂作品中的背景與內涵,更沒有通過音樂作品延伸到情感與生活的廣度。
1.2學生缺乏學習音樂知識的積極性
在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成了一句空話。音樂作為一門副科,并不被教師與家長重視,即便是一些有天分的人才也被扼殺在了傳統思想里。長期以往,學生易產生厭學、棄學的情緒,在學習音樂知識時也越來越被動,即便是報考了音樂類的學校,也并非出于個人愛好,而是在成績不理想時做為選擇的一條后路。
2.新課程改革形勢下高中音樂教學的創新模式
2.1采用多元化教學模式,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
在新課程改革形勢下,單一化的教學模式已經逐漸轉變為多元化,從學生學習活動的多元化到教師教學資源的多元化發展,它不斷地豐富著高中音樂教學的創新模式。而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將無形的、抽象的音樂世界通過直觀的畫面展現了出來,這不僅便于學生理解教學知識,降低了學習的難度,還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如在對德彪西的《海妖》這一音樂作品進行教學欣賞時,可以要求學生對作曲家的創作風格進行課前了解,并在教學過程中用多媒體設備展示莫奈的畫作《日出印象》。這在欣賞音樂作品時,學生感受到的將是無窮的想象空間。這樣生動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讓音樂作品更具感染力,還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提高學生對音樂教學的興趣。
2.2豐富音樂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趣味性
音樂的世界是豐富多彩的,教學的內容更是復雜多樣的。想從根本上創新音樂教學內容,必須先革新教師的教學理念,摒棄傳統的單一化和平面化形式。可以利用互動式教學方式,結合教學的內容與課堂上的活躍程度,師生進行換位思考、提問、講授,共同享受、共同學習、共同進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創設符合樂曲風格的情境。如在欣賞肖邦的鋼琴曲時,可以選擇周杰倫《十一月的蕭邦》專輯中的《夜曲》作為教學欣賞導入。周杰倫是很多學生的偶像,在音樂課堂上播放他的歌曲,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欣賞完這首歌曲,教師可以就肖邦這一課題進行講授,這有助于學生快速的融入到課堂中,從而提升學習效率。
2.3注重學生興趣培養,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教師應注重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可以在課下收集當下流行樂曲作為教學素材。在教學活動中,營造愉悅、輕松的氛圍,選取典型的音樂作品與學生進行交流分析,鼓勵學生大膽發言,調動學生在音樂課堂上的積極性,引導學生發揮創新思維能力,變被動為主動,充分滿足學生對喜愛音樂的精神需求,以此引發心靈共鳴,促使學生可以全身心的融入到音樂世界里。如高中學生普遍喜歡動漫里的主題曲或插曲,教師可以以此為教學主題進行合理的利用。
3.結束語
目前,高中音樂教學一直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新課程改革的實施是教育理念發展的必由之路,這是一項既復雜又系統的工作,它需要我們不斷深掘在音樂教學過程中遇到的一些難題,結合創新思維與創新模式進行改革。高中音樂教學的創新不僅對學生的受教過程有積極的作用,也可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加強教師自身的教學水平,完善音樂教學體系。綜上所述,結合我國當前學情的特點,不斷地去創新高中音樂教學方式與教學理念,在實現全面性、個性化教學模式的同時,一定也可以培養出更多優秀的人才。
參考文獻:
[1]何丹丹.新課程改革形勢下高中音樂教學的創新[J].考試周刊,2015,(2):185.
[2]王雪峰.義務教育階段音樂創新教育理論研究 [D]. 華中師范大學. 20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