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林鳳
【摘要】新課程改革的目標提出: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使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依據這一目標的要求,本文介紹了作者在平常的教學活動中對探究式學習教學的一些嘗試。
【關鍵詞】探究性 英語教學 嘗試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7-0093-02
我們正處在知識和信息不斷更新和發展的時代。為了適應世界知識的不斷更新與信息時代的飛速發展,要想不被時代的潮流所淘汰,學習英語是十分必要的,因為英語是一種獲取發達國家的發展信息的重要工具。而如何學好英語,成了大多數學生最頭痛的問題。
一、關于探究性學習
英語是一門語言,它是人與人之間交流的一種方式,英語課程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學科,具有很強的探究性。那么,什么是“探究性學習”呢?探究是從英文“Inquiring learning”翻譯過來的。所謂探究是指仔細考察某一事物,獲得有關的知識。“探究性學習”是相對于傳統的接受性學習而提出的。探究性學習強調的是以學生為主體,問題為中心,研究為手段,實踐為途徑,過程體驗重點,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為目的的一種學習方式。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也提出“把英語教學與情感教育有機結合起來,促使學生互相學習向合作學習轉化,從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向主動獲取知識轉化,從而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真正培養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就是要探索如何創設一種類似科學研究的情境或途徑,指導學生從學習、生活及社會生活中去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用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地去探索、發現和體驗。從而增強學生的思考力和創造力,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二、探究性學習教學的幾點嘗試
(一)投入設疑情境中的探究性課前預習
古人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實際上預習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學生感知具體知識材料的第一步。預習不僅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而且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獨立學習,分析,思考的能力,是學生初步熟悉教材,發現疑點和難點,找出自己的薄弱點,為下一步聽講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提高聽課效率的可靠保證。課前認真預習,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這對學生來講是英語學習中的一個有效的學習策略。對預習什么,預習層次,預習時間,預習方式等,每個學生可能不一樣,但必須做到有的放矢。
在上新課之前,鼓勵學生到校圖書館或上網查找相關資料,了解課文背景知識,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同時也能了解中西方文化的不同,比如西方的圣誕節和我們的春節有什么不同?還有西方為什么會有感恩節、萬圣節、復活節?分別都有哪些習俗禮儀?有了母親節是不是也有父親節呢?還要求學生養成勤查字典的習慣。在預習過程中碰到不好猜的關鍵詞,不可以胡亂編造一個,必須多查勤翻字典,并逐步達到查得快,查得準。現在學生在查字典時,還逐步養成了注意詞的習慣搭配的習慣。一個實義詞,往往由于其后搭配的小詞不同,而意義各異。例如:turn to意為“向…求助”而turn卻是“轉向、變得”。大量的短語動詞,大都由于動詞后面搭配的介詞或副詞不同而改變詞義,例子不勝枚舉。
通過英語解釋從而使學生的詞匯量得以進一步鞏固和擴大。此外,還要訓練學生作好預習筆記。由于英語本身比較靈活,條條款款多,不易掌握。在預習中學生學會整理、綜合、歸納、對比等方法。譬如,哪些名詞復數要加s,哪些要加es?哪些動詞后可加賓語,哪些動詞后不可加?哪些詞在不同的情況下要用不同形式?這些問題看起來就像亂麻一團,茫無頭緒,但學生就在預習時加以整理,分門別類,做好摘錄,一目了然。上課時有針對性地解決有疑惑的問題,這樣不僅僅大大的提高了聽課效率,還養成了探究性學習和思考的習慣。甚至學生還會嘗試為第二天的課堂創設探究性學習情境。逐步形成主動參與、喜好質疑、勤于思考、樂于探究的學習習慣。
(二)“信息處理”情境中的課堂探究性學習
課堂是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獲得英語運用能力的主陣地,是提高學生學習英語興趣的重要途徑和提高英語質量的關鍵。課堂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共同組成的雙邊活動,教師的教只有通過學生積極主動的學才能發揮作用。在教學過程中起主導作用的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
英語學習以學習語法、詞匯為基礎,其中情態動詞的用法對我們來說是要求掌握的重點和難點。在教情態動詞時就把它作為一個探究問題提出。首先要求學生收集含有情態動詞的英語句子,然后在全班交流,進行討論,變師生之間的交流為生生之間的交流。在學生充分討論的基礎上,教師給予適當的指導,對學生所完成的任務給予充分的肯定。
英語學習不僅是教師的講解和語言知識運用的過程,更是師生共同交流,語言知識目標生成的過程。教師要創設適合的情景,讓學生親自參與,引導學生有目的、有針對地進行語言知識操練、運用、交流、合作表演等。也可以讓學生展示他們事先準備好的學習情境,特別是在學日常用語和一些常用句型時,同學們非常踴躍。很多同學甚至會帶一些自制的道具,讓自己的表演更出色,充分調動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活躍課堂,引起師生互動、心靈對話,建立一個接納的、支持性的、寬容性的課堂氣氛,教師與學生分享情感和想法,恰當發揮作用,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三)語言知識運用的課后創新性學習
學完一篇課文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改寫課文,并用課文中出現的詞組編故事,使學生能靈活地運用語言知識,發展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為了鼓勵學生多寫,在批改作業時,一般都不注重學生的語法錯誤,給予他們充分的肯定,使學生能有成功感。對學生的優秀作文,通過各種方式在全班交流,展示他們的優秀作品。如:作業講評、召開故事會、辦英語園地等,給學生創造充分展示自我的機會。還鼓勵他們積極踴躍地向校園廣播投稿,收集英語詩歌。學生還組織了“Enjoying English With Us”的興趣小組。他們自己設計小組活動,自己組織,自己收集材料。在活動中,他們演唱英語歌曲、朗誦英語詩歌、做英語游戲、交流學習英語的經驗。通過這些活動,不僅使學生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示,達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而且培養了他們的創新能力。
(四)恰當評價學生的探究性學習能力
教師中肯和合理的評價是學生學習的催化劑,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倡導用“發展性評價觀”評價學生;尊重學生的差導和個性特點,以學生為本,重視學生的發展,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學生,促進學生的發展。人總是有差異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智力特點和智力優勢,教育不在于一個學生有多聰明,而在于讓學生變得更聰明。“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學生”,這就要求我們科學地評價學生、評價學習過程,全面綜合地考查學生,重視評價對學生更富有激勵性,讓學生在鼓勵下滋養自信,看到成功的希望,體驗成功的喜悅。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探究性學習作為一種學習方式,在英語教學中正展現著美好的前景。我作為一個初探者,理論學習和教學實踐也剛剛起步,還要不斷探索和實踐。但我相信,經過長期的探索和廣大英語教學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探究性英語學習教學將會取得更大的成功。
參考文獻:
[1]《走進新課程》
[2]《英語新課程標準》
[3]《教育理論與實踐》
[4]《探究性教學與研究》
[5]《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