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標
【摘要】本文主要嘗試對當前初中物理教學評價變革進行三方面粗淺地解讀,闡明初中物理教學評價變革的目的所在。教師作為教學評價變革的主體者、操作者、推動者,應該領悟、理解變革的目的所在,在日常教學工作中認真執行,積極實踐,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推動初中物理教學向前發展。
【關鍵詞】學生 教師 評價 變革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7-0163-02
課堂教學是當前中學物理教學的主要形式。教師的授課質量直接決定著教學質量。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提高教學質量是學校管理的中心工作,對教學質量的檢查與評價是學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因此,對教師課堂教學質量的評價是十分重要的,它是評價教學質量的主要方面。而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與定位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質量,也直接影響到學生個體的發展。下面結合《物理課程標準》,本人對初中物理教學評價的改革進行幾點粗淺的解讀:
一、改變傳統評價方式,重視評價的激勵功能
在傳統的教學評價中,往往過多地尋找學生的弱點和不足,而忽視了評價的激勵功能。常常出現如挖苦、諷刺、嘲笑甚至體罰等粗暴的評價方式。而在新課程改革的教學評價中,這樣的評價是要力求避免的,取而代之的是教師用激勵與贊揚的語言、表情、動作與學生進行積極的交流,讓學生充分發揚個性,培育起學生探索未知的情感、態度、信念、動機、需要等。
本人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中主要采取課堂口語、書面評語、檔案等形式進行評價,關注了學生各個方面的表現,重視了評價的激勵功能。
1.課堂口語激勵。課堂口語激勵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在物理教學過程中,只要發現學生點滴的閃光之處,教師就及時地用激勵性的語言進行激勵。比如說:“你進步了!”、“你說得很精彩!”、“你能用物理道理很好地解釋這一現象,這是你學好物理的好方法”。這樣的激勵性語言,會使學生在課堂中始終持有良好的情趣和最佳的學習狀態,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
2.書面評語激勵。在批改作業、實驗報告、學習總結及閱卷的過程中,發現學生有點滴的進步甚至是書寫認真、整潔這樣的進步,教師就應該用好的評語進行激勵,當學生發現時會給他們帶來意外的驚喜,同時感到老師是重視自己關愛自己的,這樣就能激發起學習物理學的興趣。
3.檔案激勵。《物理課程標準》同時指出要對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予以同等重視,檔案收錄正是體現形成性評價的有效方法。通過收錄的方法,鼓勵學生按照自己的特長和愛好分別在實驗、制作、理論學習、社會調查等某方面有突出的發展。
二、從“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
傳統的終結性評價只重視學生掌握知識的結果,家長、評價部門及社會也同樣只注重學生的考試成績,對學生如何獲取知識的過程卻被摒棄于評價范圍之外。這說明現行的評價指標單一,過于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忽視了學生在諸多方面的發展,過于重視紙筆測驗,強調量化成績。
新的物理課程標準提出:“要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在課堂教學中,有目的地讓學生經歷各種過程并從中獲得體驗,在此基礎上形成解決問題的意識和抽象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才有利于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那么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參與活動、設計、實驗、制作、討論和交流等各方面的的表現就應該成為評價的重要依據,只有這樣的評價才全面,對學生才公平,才具有說服力。
三、在評價內容上變關注學業知識為學業知識與非學業知識并重
傳統的教學評價只關注學生的學業知識考試,只關注考試成績的優秀與否,至于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根本談不上關注,完全忽視了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心理素質以及情緒、態度和學習習慣等綜合素質的評價。
而《物理課程標準》強調,評價內容要多元化,要為學生有個性、有特色的發展提供空間。物理課程的評價應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方面進行。提倡客觀記錄學生提出的問題,以及在理論學習、物理實驗、小論文、小制作和科學探究等活動中的表現,關注學生的觀察和實驗的能力、提出問題的能力、作出猜想和假設的能力、收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交流的能力等。只有學業知識與非學業知識并重的全方位、立體評價體系的應用,才能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學業評價,評價結果才真實可靠。才有處于學生的健康成長,才能同時真正發揮評價的教育、激勵功能。
總之,有教學就要有評價,中學物理教學評價的變革能有效地促進教學方式的改變,教學評價在課程改革中起著導向和質量監控的重要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每種評價方式都有自己的特點,都有自己的價值取向和作用,也需要不斷地進行修改與完善,但終究要服務于學生,服務于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效益,服務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黃恕伯.物理教學中如何“重過程”[J].物理教學探討,2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