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天語
【摘要】創新教育是時代和社會發展的要求,高中生物課程的理論和實驗結合的特性,使得新課改下高中生物課程的創新教育更加緊迫更要必要,多途徑多方法創新生物教學、創新生物實驗、加強老師和學生的互動,是提高教學效果、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良好途徑。
【關鍵詞】教育創新 實驗創新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7-0164-02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創新教育是老師不斷提高教學能力的要求,是學生不斷進步的階梯。創新教育和創新能力是新時期新課改下高中生物教學的重要內容。高中生物是一門以學習和觀察實驗為主的學科,通過教學掌握理論,通過實驗探究生物原理。本文介紹了在高中生物新課改后教學中要通過創新教育方法提高教學效果,指出老師應改變舊的教學觀念和傳統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從多個方面創新教育,以便老師更好得教、學生更好得學。下面筆者就在新形勢下如何創新教育方式、培養學生的生物課程創新能力這個問題提出幾點想法,與大家共商。
一、生物課程老師必須豎立創新思想和創新觀念
生物課程是一門高中基本課程,但生物課程教學老師必須豎立創新思想和創新教育觀念,改變傳統的教學思想。 老師是實施創新教育的關鍵,培養學生的創新學習思維.應成為生物學科課堂教學改革的重點之一。要鼓勵學生提出問題提出不同見解,絕對不能要求學生“一唯書、二唯師”,進行問題式教學和項目式教學,多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多提出方案讓學生試行,這樣才能培養出具有創新能力的學生。如“生物組織中還原糖、脂肪、蛋白質的鑒定”實驗,如果只做做教材中的驗證性實驗,記記知識點,按部就班,重復做一些學生早已知道結論的實驗,就很難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了。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論是進行教學活動、設計教學方法、制定教學目標,都要有意無意之中讓教學工作的重點和注意力放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方面。
二、創新生物課程教學方法引入新課改下發散思維
一個完美的教學過程是通過老師傳授知識、培養學生能力、開發學生智力三位一體的活動過程。新課改生物教學大綱中規定:生物老師除傳授給學生生物基本知識以外,還必須教給學生各種學習能力,尤其是創新能力。課堂上,教學方法創新,開展討論式教學模式,改革課堂教學,從老師是演員到老師是導演學是生演員的方式,增加啟發性、發散性思維引導,引導學生思考各中生物的內在聯系,如生物重要實驗“色素提取和分離實驗”時,提醒學生將所學的概念與規律加以分析歸納,在實驗教學活動中多方面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分析、總結等智力活動,把發散的相關知識點都融入學生的生物知識系統中,形成學生對這一知識點的立體綜合知識網絡,這樣學生的學習能力就會不斷提高不斷增強,發散思維和創新能力也會不斷提高。
三、創新生物實驗條件提出更多的實驗問題引導學生思考
除了教學時創新教學方法,實驗時的創新更顯得重要。如做高二生物“生物組織中還原糖、脂肪、蛋白質的鑒定”實驗時,對實驗試劑或者實驗條件創新,用相同試劑不同濃度梯度、或者不同試劑相同濃度、或者不同時間不順序進行實驗,得出相同或者不同實驗結果引起學生思考,鼓勵學生不按教材提供的實驗材料、實驗步驟、實驗方法來完成,將驗證性實驗改為探究性實驗,再結合本實驗談談實驗改進的幾種途徑,擴大學生知識視野,拓展學生思維寬度,實驗完成后學生學習興趣大增創新思想將得到極大提高。
四、鼓勵學生動手動腦并積極參與到老師的創新教育互動活動中
加強生物老師和學生的互動學習活動,老師在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轉變教育觀念、創新教育方法的同時,學生必須動手動腦并積極參與到老師的創新教育互動活動中,通過生物教學比賽和實驗比賽、課后交流等多種方式,無論理論課堂還是實驗課堂,改變過去以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和動手動腦學習中來,鼓勵學生與老師互動,從而構建一個新型的教學合作互動平臺,逐漸將學生引入科學的海洋。
創新無止境,學習無邊境。總之,基于創新教育和新課改下高中生物課程的創新教育和學習,離不開老師的創新教學方法和創新實驗教法,也離不開引導學生思考的創新學法,這些都是一個不斷摸索不斷積累和不斷提高的過程,尤其是高中生物課程的理論和實驗結合的特性,使得新課改下高中生物課程的創新教育更加緊迫更要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