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學生社團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參與社會管理創新,成為新時期參與社會管理的一支生力軍,同時也面臨著不少問題和困難。要加強學生社團的自身建設和指導工作,為學生社團參與社會管理創新提供保障。
【關鍵詞】高校學生社團 社會管理創新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7-0193-01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數的一項偉大工程,也是全社會的愿望與責任。胡錦濤同志曾指出:“要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管理體系,全面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和諧穩定。”“要高度重視并切實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堅持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真誠傾聽群眾呼聲,真實反映群眾愿望,真情關心群眾疾苦,依法保障人民群眾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項權益。”[1]
近年來,隨著高校學生社團的蓬勃發展,不斷涌現出一大批服務型、公益型學生社團,這些學生社團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參與社會管理創新,成為新時期參與社會管理的一支生力軍。
一、高校學生社團參與社會管理創新的必要性分析
社會管理創新是指在現有社會管理條件下,運用現有的資源和經驗,依據政治、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態勢,尤其是依據社會自身運行規律乃至社會管理的相關理念和規范,研究并運用新的社會管理理念、知識、技術、方法和機制等,對傳統管理模式及相應的管理方式和方法進行改造、改進和改革,建構新的社會管理機制和制度,以實現社會管理新目標的活動或者這些活動的過程。[2]
當前高校大學生公益類社團不斷涌現,成為社會管理創新工作的新模式,也是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管理的途徑之一。
1.是社會管理創新的需要
社會管理創新主要涉及到行政機關、社會組織和社會成員的關系問題。高校學生社團和大學生作為社會組織和社會成員,用自己的行動和智慧創新社會管理,用自己的力量彌補傳統社會管理中出現的漏缺,對于改善社會管理存在的問題有著很大的幫助。
2.是高校服務社會功能的要求
近年來,從大學生社團活動的范圍和內容來看,越來越多的社團活動正由社團內部或校內轉為走出校園,開展社會實踐、社會服務、社會調查,與社會的聯系越來越緊密。實踐證明,學生社團通過“三下鄉”活動、義教、志愿服務等方式參與社會管理活動,既是大學生社會化的需要,同時也是高校服務社會的有效手段。
3.是培育學生的重要載體
通過參與服務性、公益性社團活動,有利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提高大學生的政治素質,也有利于學生形成積極的人生價值觀。大學生的動手能力、創造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合作精神、團隊精神、敬業能力和表達能力都在實踐活動中得到鍛煉,培養大學生的主人翁意識,主動承擔起社會責任,成為合格的社會建設者,社會管理創新踐行者。
二、高校學生社團參與社會管理創新面臨的問題和困難
高校學生社團,是指大學生在共同的興趣和愛好的基礎上,自發組織和參加,經過學校相關部門的批準,制定社團章程,并據此開展相應活動的群眾性業余組織,自主性比較強,在參與社會管理創新面臨著不少問題和困難。
1.缺乏統籌,各自為戰,難以形成合力
由于高校學生社團組織的管理比較松散自由,社團活動的開展、社團成員的人數等情況都會受成員的熱情和責任心等因素的影響隨時發生變動,在參與社會管理創新工作方面一些好的項目也因此得不到銜接和傳承。與此同時,由于缺乏學校及政府有關部門的支持和引導,大學生社團在運行過程中往往是各顧自己,缺乏協調統籌,難以形成合力。
2.重視不足,經費投入不足
高校學生社團參與社會管理創新,不管采用哪種方式都需要經費支持,特別是參與社會管理創新的大部分是公益性、服務性學生社團,更難以籌集到經費,一些精心設計、苦心經營的活動常因資金限制而被否決。
3.社團組織自身不足,影響參與社會管理效果
高校學生社團在發展中存在不少問題,如有的組織結構松散,會員流動量大,缺乏組織紀律約束,隨意性較大;有的社團缺乏骨干,成員僅憑興趣湊集,無計劃活動;有的社團內部管理較混亂等。導致不少社團缺乏良性發展,社團的活動、計劃和思想缺乏連續性,難以積累、沉淀優秀的社團文化,影響了參與社會管理效果。
三、推動高校學生社團參與社會管理創新的思考
高校學生社團成員均是年富力強,有著強烈的在社會奉獻中實現個人價值的追求,并有著廣泛專業背景和較高綜合素質的年輕人,其參與社會管理創新工作的現有或潛在能力和水平均較高。從目前的發展趨勢看,社團在對校園外的教育、志愿服務、弱勢群體保護等方面工作成效明顯,并已成為社會管理創新領域不可忽視的力量。
1.引導社團組織加強自身建設,提升服務能力
要加強學生社團管理,首先就要轉變觀念,提高認識,深刻認識高校學生社團參與社會管理創新的重要性。高校學生社團作為學生自發組織的群體,長期以來未得到學校、社會及大學生自身的充分認識和高度重視。因此,提高對學生社團重要性的認識,進一步轉變觀念是加強社團建設的當務之急。
其次在學生社團的管理方面,要引導社團加強自身建設。學生社團應努力完善自身規章制度建設,做到依章辦事。在學生社團建設中,社團干部是核心力量,因此要特別加強對社團干部隊伍的培養和管理,切實采取措施強化干部的核心作用,強化干部之間的協作意識,強化干部隊伍的團隊情商,提高學生社團的服務水平。
2.加強對社團組織的指導,確保健康有序發展
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充分尊重大學生及其社團組織。尊重大學生首先就是要盡力滿足大學生的主體需求,關心他們的切身利益和合法權益,其次還要尊重他們的社團組織,尊重他們作為組織中唯一的、完全的主人地位,培養他們的自覺性、主動性和創新精神。無論在日常管理、干部任用、對外交流等方面,高校學生社團都具有較大的獨立性。但是并不意味著對社團放任自流,反而更要加強對社團組織的指導,并積極為其發展創造條件,確保其健康有序地發展。
3.為社團組織參與社會管理提供保障
高校學生社團是由高校(主要由團委負責)領導下的大學生組織,高校學生社團的有效運轉必須是在充分接受高校團委工作指導的基礎上實現的,尤其是離不開高校團委的經費支持。因此,學校、政府及社會應在學生社團參與社會管理工作中涉及到的場地使用、活動開展、經費投入等方面提供保障,為大學生社團活動的開展大開方便之門。
四、結束語
隨著高校治理民主化、服務市場化的發展,以及學生參與社會管理創新意識的加強,高校學生社團服務社會的功能將會得到更充分的發揮。高校學生社團組織需要不斷地全方位加強自身建設,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投身于社會管理創新的實踐中。
參考文獻:
[1]http://wenku.baidu.com/view/55c3701cb7360b4c2e3f643c.html
[2]莫于川:《社會管理創新的內容、路徑與價值分析》,《檢察日報》2010年2月2日
作者簡介:
丁純杰(1976—),男,廣東潮州人,廣東技術師范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