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善軍 劉萍
柿樹生長季葉片大而濃綠,樹體高大,秋季樹葉紅褐色,金黃果實掛于枝頭,既可觀賞又可采果。近年來在山東平原縣成為庭院綠化和小區綠化樹種新寵,或孤植,或對植,或三五株叢植。但在調查時發現,由于引種栽植時不注意檢疫,栽后疏于管理,造成柿綿蚧發生嚴重,枝干枯干,甚者死亡。
柿綿蚧屬于同翅目蚧總科綿蚧科,別名柿絨蚧、柿氈蚧。柿綿蚧卵紫紅色,表面有白色蠟粉及蠟絲,若蟲蟲體紫綠茸色,體扁平,橢圓形,周身有短的刺狀突起,雌成蟲紫紅色,腹部邊緣有白色彎曲的細毛狀蠟質分泌物,老熟時被包在一個白色如大米粒大的氈狀蠟囊中,尾部有白色絮狀卵囊。雄成蟲紫紅色,翅無色透明,蚧殼橢圓形。
柿綿蚧主要以若蟲和成蟲群集危害柿樹的嫩枝、一二年生枝及幼樹主干。該蟲未形成蠟質前呈紫紅色,用手一按擠呈血紅色。危害輕者枝干形成黑斑,嚴重者枯死;葉片受害呈畸形,提早脫落;侵害果實時被害處初呈黃綠色小點,逐漸擴大成果斑,使果實提前軟化脫落,降低產量和品質。
柿綿蚧在山東地區一般一年發生4代,前兩代危害葉片和1~2年生小枝,后兩代主要危害果實。10月中旬,以若蟲在幼樹主干、2、3年生枝條皮層裂縫、粗皮及干柿蒂上越冬。春天柿樹萌芽時開始出蟄,爬到嫩芽、新梢、葉柄和葉背等處吸食汁液,結果后在柿蒂或果實表面固著危害,形成蠟殼。5月下旬成蟲交配后體背形成卵囊產卵。一般6月中、7月中、8月中、9月中為各代若蟲孵化盛期,生長季每代歷期30天,冬季長達180~190天。
在人們日益追逐身體健康,關注食品安全的當下,防治柿綿蚧應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搞好檢疫。栽種時注意接穗來源,不讓帶蟲接穗引入,已有蟲的苗木要進行消毒后再進行栽植。
二是刮樹皮剪病枝。早春柿樹發芽前,刮除老樹皮上的越冬若蟲,剪除病蟲枝,去除柿蒂,將其帶離柿園。
三是噴藥防治。柿樹發芽前全面噴灑1遍3~5波美度石硫合劑或5%柴油乳劑,消滅越冬幼蟲。4月上旬至5月初,柿樹展葉至開花前若出蟄期、6、7、8、9月中旬若蟲孵化盛期,但還未形成蠟殼,此時是防治的最佳時期。噴施40%雷丹乳油800~1000倍液、48%樂斯本乳油或52.25%農地樂乳油1000~1500倍等無公害藥劑防治。
四是綁布條誘殺。9月上旬在主干主枝部位每隔50~60厘米綁1~2圈布條,誘捕若蟲越冬,在冬季解下布條用火燒毀。
五是是以蟲治蟲。在柿綿蚧大量發生時,盡量少用或不用廣譜農藥,保護柿綿蚧天敵黑緣紅瓢蟲和紅點唇瓢蟲,利用天敵控制柿綿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