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會淑 劉梅 王雪梅
近年來,隨著國家退耕還林和壓縮地下水超采等造林項目的實施,衡水市大力發展棗樹種植,使棗樹成為當地的主要果樹樹種之一。但是,隨著棗樹種植面積的擴大,為綠盲蝽象的發生發展提供了很大的空間。加上棗農以前對這種害蟲了解較少,所以防治比較盲目,導致該害蟲在棗樹生產中的危害日趨嚴重。
1 危害特征
綠盲蝽象,屬半翅目,盲蝽科,又名小臭蟲、破頭風。它以成蟲、若蟲的刺吸式口器吸食寄主植物的幼芽、嫩葉、花蕾及果實中的汁液。它的寄主植物很廣,危害時最早出現在棗樹上,繼而危害葡萄、蘋果、梨、桃、石榴、大豆、棉花、小麥、玉米等。
棗樹幼嫩組織被害后,呈現失綠斑點,后隨葉芽伸展,變成不規則的孔洞、裂痕、皺縮,俗稱“破葉瘋”。花蕾受害后,停止發育枯死脫落,危害嚴重時,造成棗樹絕產。幼果遭到綠盲蝽象危害后,先出現黑褐色水漬狀斑點,后來變為褐色或黑色斑,棗果萎縮,引起幼果大量脫落。隨著棗果不斷膨大,受害部位更加明顯,果肉組織僵硬、壞死、畸形,有的向內凹陷,成“亞腰”型;有的向外隆起,形成小皰,裂開,直至棗果成熟,嚴重影響棗果產量和品質。
2 形態特征
成蟲體長約5毫米、寬2毫米,身體卵圓形,黃綠色或淺綠色,密生短毛。頭部三角形,黃綠色,復眼棕紅色突出,觸角4節絲狀,短于體長。前胸背板深綠色,有許多小黑點,前緣寬。前翅基部革質,綠色,端部膜質,半透明,灰色。胸足3對,黃綠色,后足腿節末端具褐色環斑,跗節3節,末端黑色。卵長約1毫米,香蕉型,黃綠色,邊緣無附屬物。初孵若蟲體橘黃色,復眼紅色。三齡以后可見淺綠色翅芽,5齡若蟲鮮綠色,復眼灰色,觸角淡黃色,末端漸濃。
3 生活習性
綠盲蝽象在河北南部一年發生4~5代。它以卵在雜草和樹皮縫內越冬。3~~4月卵開始孵化,高峰期在4月中下旬,5月上旬為第一代成蟲盛發期,6月間發生第2代,7—8月發生第3代到第4代,9月中旬第5代孵化,10月上旬產卵越冬。危害棗樹的主要是第一代成蟲。它發生的早晚、數量與溫度、濕度有關。春天,當平均氣溫高于10℃,空氣濕度大于等于60%時,卵開始孵化,一般情況下,平均氣溫在20~30℃,空氣相對濕度在80%~90%時,是綠盲蝽象發生的適宜條件,而高溫高濕則可以抑制它的發生。
4 綜合防治技術
4.1 鏟除雜草。消滅越冬蟲卵
結合施肥,清除雜草落葉,集中燒毀或深埋。早春刮掉樹上的老皮、翹皮銷毀,使越冬蟲卵不能安全越冬,減少越冬基數。
4.2 合理間作
有間作習慣的棗園,在選擇間作物時應避免用綠豆、大豆、豆角、棉花、白菜等綠盲蝽象的寄主植物。
4.3 物理防治
(1)于若蟲期在樹干上和主枝基部涂抹一閉合的約5厘米寬的粘膠環,可有效阻殺上樹的綠盲蝽象。(2)綠盲蝽象成蟲的趨光性較強,利用這一特性,在綠盲蝽象的成蟲發生期,用全自動物理滅蛾器,電殺成蟲。
4.4 化學防治
在綠盲蝽象危害高峰期(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噴6%的吡蟲啉2000倍或4.5%高效氯氰菊酯1500倍。由于綠盲蝽象食性雜、分布廣,飛行迅速,一般噴霧效果不好,所以一定要利用以上防治方法綜合防治,才能達到理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