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東
“作為埃及、以色列和黎巴嫩的替代選擇,土耳其的旅游業長期以來是不穩定的近東和中東局勢的反向受益者,”以色列海法大學的旅游業研究中心教授約爾·曼斯費爾德曾在其研究中提出這樣一個觀點。他認為,安全局勢相對穩定的土耳其因為有著和上述國家相似的風土人情而吸引了一大批原本想要訪問那些國家的游客。
然而自2010年土耳其周邊各國發生政治巨變并引發戰爭以來,“藍色的土耳其”也逐漸成為了游客眼中美麗但卻危險的存在。據不完全統計,僅自去年7月以來的一年間,土耳其國內已經發生8起嚴重恐怖襲擊,死亡總人數超過250人。
就在6月底伊斯坦布爾機場遭炸彈血洗后,該市連接歐亞兩側的著名博斯普魯斯大橋又在7月中旬被試圖發動政變的軍人占領。整個土耳其國內局勢陷入緊張狀態,包括中美英在內的多國都向國民發布了針對土耳其的旅行警告。
土耳其官方數據顯示,2015年第一季度至2016年4月底,土耳其旅游收入已經累計下降了50.3%;今年5月,到訪土耳其的游客人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4.7%,創下22年以來的最大降幅。

土耳其南部海岸托羅斯山區
“目前來看,土耳其的旅游業完了。”該國旅游從業者澤克亞·于策表示,“接下來的6個月會發生什么我們無法預料。在這種情況下鼓勵去土耳其旅游是種罪過。”
訪問土耳其南部海岸托羅斯山區的游客不僅能夠領略到雄奇的雪山和清澈的河流,還能親自體驗當地傳統的土爐烤餅工藝。在這里長大的哈亞提·塞米斯克堅持認為,這片區域才是土耳其的真正精華所在。
50歲的德籍土裔導游塞米斯克曾長期居住在德國南部城市海爾布隆。14年之前和德國妻子離婚后,他決定回到故土重新開始,干起了旅游業的行當——在土耳其,旅游業是支柱產業之一,它長期占到該國GDP的6%。在10個土耳其人中,就有一個人直接受雇于旅游業。在托羅斯山區,游客更是當地人的衣食父母。
在完成基本的導游資格考核后,他說服自己的老板買下一輛全新的50座大巴,開始在這一區域載客運營。這輛大巴一側噴涂上了瀑布,另一側則是山丘。塞米斯克領航的“托羅斯快線”一度成為當地一道亮麗的風景。
塞米斯克回憶,生意好的時候那是真的忙不過來,車隊規模也一直在擴張。“但現在基本上每周(土耳其)都有炸彈爆炸,游客也不敢來了。”坐在海邊石榴樹下的塞米斯克憂心忡忡,在海灘附近的很多酒店和餐廳都因為生意不好關門了。“上次載客進山都是三周之前了,”他說再這么持續下去公司就得破產。
產業專家預計,今年以來的旅游業蕭條會造成70億美元的損失。一些企業手上的現金流最多只能撐上半年,好的也只能撐一年。在這之后,大約30%到40%的酒店和餐廳都得被迫結業,而損失的工作崗位則數以千計。

圣索菲亞教堂
歐洲一家經營土耳其路線的旅游機構負責人納得達·頗帕瓦表示,2016年整個行業的營業數字都將會“很難看”。“就好像突尼斯那樣,一次恐襲可能不會造成太大的傷害,但像這樣連環的襲擊再加上政變,行業自己都會失去信心。”她分析稱,歐洲的巴黎和布魯塞爾比起土耳其就更容易恢復,一是本身距離客源地近,二是知名度也更高。
在最大城市伊斯坦布爾的幾個主要景點附近,游客數量相比往年暑期少了許多。法新社記者7月初走訪發現,蘇丹艾哈邁德廣場周邊的餐廳門可羅雀,預訂本地五星級酒店房間的報價也比以往低不少。從前暑期,圣索菲亞教堂門口總有慕名前來的游客排起“長龍”,現在卻不必排隊便能直接進入教堂觀賞。
政變之后,伊斯坦布爾的人氣更是急跌,當地政府為了提振旅游業,唯有祭出景點門票和公共交通全免的“大招”。不過根據當地一些華人旅行社的反饋,這些優惠措施在土國內近乎戲劇性的局勢變動面前顯得過于杯水車薪。
來自迪拜的阿米拉·吉哈布幾個月前就訂下了一款土耳其度假產品。盡管今年以來經常傳來土耳其恐襲的新聞,但吉哈布還是試圖說服自己“那是小概率事件”。然而就在她準備前往伊斯坦布爾的兩天前,土耳其軍人發動了政變。她開始感到現階段去土耳其并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于是猶豫再三后退了票。“似乎這些事情都在對你暗示說‘不要去,我想還是算了吧,不想去玩還要擔驚受怕的。”
作為游客進出土耳其的主要中轉站,伊斯坦布爾阿塔圖爾克國際機場最近一個多月成為該國局勢動蕩的風暴中心之一。6月28日發生在這里的連環爆炸導致超過50人遇難,而之后的政變又讓機場再度陷入癱瘓狀態。
盡管土耳其當局在政變平息后試圖盡快恢復航空業的正常運作,但大部分國家的航空公司都對此心存疑慮——不少飛往伊斯坦布爾的國際航班在恐襲后就宣告暫時停飛,不想還沒來得及復航又遭遇了政變。
7月19日,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最終宣布解除了對土耳其的臨時航空禁令。民航業分析師布雷特·施耐德卻認為,這紙禁令的后續效應才剛剛開始。施耐德認為,伊斯坦布爾這個歐亞航空樞紐出了故障對全球航空業而言都不是好事,對以阿塔圖爾克國際機場為總部樞紐的土耳其航空公司(Turkish Airlines)更是休克式的打擊。
同其鄰近的一些海灣國家相似,位居歐亞非三塊大陸中央的土耳其也有著成為全球航空霸主的愿景,而土耳其航空和阿塔圖爾克機場則是實現這一愿景的主要引擎。
過去十多年里,土耳其航空實現了驚人的增長,每天從伊斯坦布爾出發的航班可以抵達全球150多座城市。該公司時任總裁特梅爾·柯迪爾曾在2012年時定下“建設全球最大航空網絡”的十年目標,旨在挑戰阿聯酋航空等海灣航空公司的超級中轉承運人地位。
然而最近的一系列事件卻讓這個目標的實現變得艱難起來。Skift新聞網分析稱,土航以及伊斯坦布爾機場主要經營的是歐亞非之間的中轉客流,而這個目標市場最大的特點就是競爭激烈且可替代性高。“不光是虎視眈眈、實力雄厚的海灣國家航空公司,區域內諸如阿塞拜疆航空等一連串后起之秀也都想分一杯羹。”
另一方面,政變后政府對土耳其航空內部的“清洗”讓情況變得更糟——作為土耳其的國家航空公司,土政府擁有該公司的近半股份。彭博社和《商業內幕》等媒體報道稱,自政變之后,土航已經開除了211名“態度和行為與國家利益相違背的員工”。其發言人表示終止與這些員工的合同是因為他們對“政變組織方態度曖昧”。這200多名員工中甚至包括其首席財務官柯斯坤·卡里克。
土耳其民航業何時能恢復正常取決于該國國內形勢何時能穩定下來,目前土航執飛的多條航線給出了極大折扣,無法預判這些低價機票能否吸引旅客回到伊斯坦布爾。紐約的航空業分析師羅伯特·曼恩對土航的未來表示樂觀:“全球新聞更新那么快,人的記憶力也沒有那么強。”
7月9日,一架載有一百多位俄羅斯游客的客機平穩降落在了土耳其地中海沿岸安塔利亞地區的一座機場——這是自去年11月土俄陷入外交僵局之后,首次有俄團隊游客前往土耳其度假。
不久之前,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主動致信普京,就去年土軍方擊落俄羅斯戰機事件道歉,同時表達了實現兩國關系正常化的愿望。普京隨即簽署命令,責成俄政府逐步取消對土耳其的制裁措施。此后改善土俄關系的實質性舉措頻繁出臺,其中最重要一條就是解除了對土耳其的團隊旅游禁令。
俄羅斯是土耳其旅游業不容忽視的重要市場。2010年的數據顯示,俄羅斯是僅次于德國的土耳其第二大客源國。在兩國外交危機爆發后,俄羅斯前往土耳其的游客數量急劇下降:土官方今年5月數據顯示,訪土俄羅斯游客同比去年減少91.82%。
另外一方面,土耳其獨特的亞歐碰撞文化及其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也使得它成為不少俄羅斯人出游的首選。“旅游評論”網站評選的一份“俄羅斯游客最愛的五大目的地”中,土耳其高居榜首。它寫到:“完善的基礎設施建設、不是特別遙遠的距離以及可負擔的旅游支出讓俄羅斯游客對土耳其流連忘返。”
俄媒分析稱,一旦永久失去俄羅斯這個每年400多萬人口的旅游市場,土耳其經濟將遭受重創,潛在損失可能高達80億美元。正因為如此,土耳其政府在內外交困中主動向俄羅斯伸出了橄欖枝。
土耳其官方人士在接受伊朗媒體采訪時透露,土耳其政府在7月政變中提早接到了俄羅斯情報部門的警報,并稱“倘若沒有得到俄方的情報,不知道政變結果會是怎樣”。因此外界認為土俄關系還將進一步升溫,而旅游業將會是受益產業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伊朗也成為了土耳其旅游的新興市場。數據顯示,按國別區分的游客來源中,伊朗竟然成為為數不多逆勢上漲的游客來源國——比起去年同期,土耳其官方宣布錄得了將近5個百分點的增長。
“在伊朗人看來,土耳其已經算非常安全的地方了,”一位接受《紐約時報》采訪的土耳其旅游業者表示,外界不應該過度渲染土耳其的安全局勢。他說:“土耳其畢竟不是敘利亞,它沒有爆發戰爭。恐怖主義在全球橫行,不能通過放棄旅行的方式來向它妥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