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斌
摘 要: 語文是小學教學重點科目,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目標是幫助學生認識事物、對學生進行一定的情感啟蒙,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進行情感滲透十分重要。小學語文教學應充分發揮情感教育作用,本文主要就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中進行情感教育,培養學生學習熱情,對學生等方面進行情感啟蒙等方面進行分析討論。
關鍵詞: 小學語文教學 情感滲透 教學方法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與素質教育基本理念相符合。因此,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因素,激發學生積極向上的情感,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熱愛學習的良好品格。筆者認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情感滲透可從如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
1.挖掘教材,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語文教學內容十分豐富,各種寓言故事、童話故事、散文、詩歌,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因此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善于利用這些內容,通過情感滲透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如學習小學六年級語文課文《草蟲的村落》時,教師可以在課文之前引導學生討論,假如自己變成了一只小小的蟲子,想象自己在草叢中跟隨其他同伴一起玩耍、覓食的情境,充分發揮想象力,為課文講解做鋪墊,同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氛圍,對培養學生想象力十分有幫助。
2.利用現代化教學工具,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
多媒體教學工具已經進入許多學校的教學課堂中,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工具,以豐富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求知欲,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比如,學習《觀潮》時,文章對錢塘江大潮進行了生動形象的描述,通過課文的朗讀讓讀者仿佛置身于錢塘江沿岸,看到了潮水涌來時那氣勢磅礴的場景。錢塘江大潮的場景基本上所有學生都沒有親眼見過,小學生的認知有限,難以想象那種情境。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教學工具讓學生以觀看視頻的形式直觀感受潮水涌來那一瞬間震撼人心的氣勢,給學生帶來一定的視覺及聽覺沖擊,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同時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學會敬畏自然,升華情感。學習《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時,可以播放戰后環境、人民生活相關的視頻、圖片,讓學生直觀感受到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破壞,讓學生感悟到和平的意義。
二、加強對學生的心理指導,樹立正確的情感取向
1.加強教師與學生間的溝通交流。
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交流至關重要,現階段,許多教師在課堂中采用灌輸式教學方法,教師覺得學生課堂發言的“含金量”太低,浪費課堂時間,學生害怕教師批評,導致學生與教師基本沒有互動,對語文教學十分不利。因此,為了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教師必須轉變教學方式,在實際語文教學中多多鼓勵學生積極發言,盡可能少地批評指責學生,拉近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提高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度,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如學習《自然之道》時,教師講解完課文,可以組織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討論,講述自己通過課文學習懂得什么道理,鼓勵學生回憶平常生活中發現的一些自然規律,加深對課文內容的印象。
2.教師要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掌握熟練的教學技巧。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要引導者,教師的狀態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情緒。因此,語文教師在日常工作中應該注重自身健康心理培養,課堂教學過程中以積極心態感染學生,以豐沛的情感調動學生學習熱情,許多教師教學時只是機械完成教學內容講解,必然影響學生情緒,還有部分教師由于家庭、個人原因心情不佳,在課堂上以學生聽課不認真等為理由發泄情緒,都是師德有失的反映。教育工作者在實際教育工作中必須將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現給學生,為人師表必須以身作則,尊重學生的心理需求,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從而實現情感共鳴。
三、積極開展各種教學活動,在活動中進行情感教育
好奇心比較強、活潑好動是小學生的天性,相對于嚴肅的課堂學習而言,他們更愿意參加各類豐富多彩的教育教學活動,因此,語文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充分利用小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積極開展各種活動,調節課堂氛圍的同時,潛移默化地滲透情感教育,對學生進行情感啟蒙。如清明節去烈士陵園憑吊先烈,激發學生的感恩之心;通過“閱讀優秀課外圖書”等活動呼吁學生養成愛好讀書的良好習慣;“愛國詩歌朗誦比賽”以鏗鏘有力的文字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總而言之,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不能局限于課堂教學,教師應開發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實現情感教育目標。
四、結語
情感教育是語文教學的重點,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語文教師開始積極尋求新的教學方法,希望突破傳統教學方法的束縛,以素質教育為語文教學導向,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能力,對學生進行情感啟蒙,最終實現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張德堂.試析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滲透[J].中國校外教育,2014(01).
[2]李春秋.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情感教育[J].新課程,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