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碧玲
所謂“語文素養”,是一種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旨在使中小學生具有比較穩定的、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基本聽、說、讀、寫能力,提高其文學學識修養及文風、情趣等人格修養。其中小學生語文素養更注重培養小學生的語文能力、語文積累、語文知識、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和習慣及認識能力和人文素養等綜合能力?!度罩屏x務教育課程標準》對語文課程提出了“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的要求,并強調“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它不是一種純粹的語言技能,而是一種綜合的文明素養,是個體融入社會、自我發展不可或缺的基本修養。但是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能力中心論的影響,語文教學一般只講“聽說讀寫能力”等語文能力,教學活動單一,忽視教學中“人”的主體地位,導致小學生語文知識面狹窄、語文能力比較弱,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主動吸收積淀能力弱,缺乏文化修養,語文素養普遍不高。如何有意識地培育學生的語文素養呢?下面談談我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的幾點做法。
一、激發興趣,提高語文素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學習興趣需要老師的培養。只有讓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興趣,學生才會產生學習的欲望,才會主動探究、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實現“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提高教學效率”的前提。多年的教學實踐告訴我:語文課一定要了解學生對知識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盲目灌輸,重在引發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所以我在教學中通過多種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設懸念,以激發他們的閱讀欲望,調動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將“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太陽》這篇課文時,我找來有關的錄像與學生一同欣賞,當浩瀚的宇宙呈現在孩子們眼前的時候,我真切地感受到他們渴求的眼神。他們太想了解太陽了,我隨即提出問題:“你們想問太陽些什么呢?你還想說些什么?”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躍躍欲試?!凹とぁ睒O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便“變苦為樂”。如教學《畫雞蛋》一課時,我讓學生說說雞蛋是什么形狀的,大多數學生說是橢圓形的,這時他們也認可達芬奇對老師說的話,是呀,雞蛋都是橢圓形的,為什么老師一直讓達芬奇畫雞蛋呢?這是本篇文章的一個難點,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我采用實物演示的方法,拿出一枚雞蛋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學生看到的果然是不同的形狀,最后點明老師讓他畫雞蛋是來訓練眼力和繪畫技巧的,基本功只有靠刻苦訓練才能扎實過硬。
二、在語言實踐中提高語文素養
語文課是技能課,是學生學會正確理解和使用祖國語言文字的人文學科。識字不但是閱讀寫作的基礎,而且識字過程本身就是接受祖國文化熏陶的過程。寫一手好字,不僅是一個人語文素養的“門面”,還能受我國傳統書法藝術的感染,增強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新課標指出:“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的本質功能是理解文字承載的意義內涵,是接受特定文化的浸潤,是與文章作者進行心靈的溝通。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課堂上讓學生在不斷的朗讀、背誦、默讀、瀏覽、精讀、研讀的過程中不斷受到豐富的人文內涵的影響,提高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為今后終身的發展打下扎實的功底。語文課標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币虼嗽诮虒W實踐中我盡可能創造機會讓學生自主寫作、自由創作、有創意地表達,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使其更好地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關注現實、熱愛生活。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更多樣地選擇貼近生活的話題,采用靈活的形式組織教學,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不斷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課堂上給學生大量時間、機會,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利用寫字、識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不斷優化語文素養,取得可喜的成效。
三、從語言材料積累中提高語文素養
古人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薄安偾髸月暎^千劍而后識器。”學好語文無非是兩條途徑:一條是課內、一條是課外。課內,引領學生走進“教材”,讓學生朗讀、背誦、積累、感悟、體驗優秀的古今中外名文名篇,培養良好的語感;課外,讓學生走出“教材”,走向社會、走向生活,在大環境中學習語言。語文教育是母語教育,社會生活中有取之不盡的教育資源,我們要讓學生在母語環境中不斷積累語言、習得語言機制,自然而然地提高語文素養。語言文字不僅僅是工具,更是人的心靈和生命的活動。學生在不斷接受祖國優秀文化、世界先進文化熏陶感染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積累語言材料。每當優秀的語言材料內化成為學生生命個體的一部分的時候,學生廣義上的語文素養也就得到提高。因此,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課內和課外獲得的素材進行歸類整理,使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四、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提高語文素養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是語文實踐……”語文實踐活動突破了課堂教學的局限,成為語文課堂的延伸和補充,能夠豐厚學生的文化底蘊,對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有催化劑的作用。在日常教育教學中做到以下幾點:(1)開展“每日一句、每周一詩”活動,使學生在積累展示古詩名句、歇后語、成語典故、名言警句的過程中發現漢字里蘊含的審美價值,找到學習樂趣,培養學生對民族文化的感情。(2)開展經典誦讀活動。結合我校的“經典誦讀”的主題活動,在班內不定期開展誦讀活動、朗誦會。結合課標,精選優秀古詩文作品,涉及寫景、立志、惜時、做人等方面,要求學生熟讀并背誦,并談出自己的見解和感悟。通過這樣的訓練,學生既掌握大量的經典詩文,又鍛煉朗讀記憶,還陶冶性情,培養審美能力,深層次地豐富學生的文化積淀。(3)開展閱讀文學經典書籍活動,倡導國學育人。向學生推薦精選的古代經典書籍,指導學生閱讀,培養文學素養。(4)指導學生辦手抄報、進行調查訪問等。辦手抄報鍛煉學生處理信息和運用媒介的能力,調查訪問則可以實地演練學生的語言表達,學會交流,讀書交流活動是一種讀講結合內化閱讀體驗的實踐活動。這樣多種活動并舉,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語文素養是學生語文方面的基本素質和修養,是一個人在長期的習得、學得中逐漸形成的綜合性人文素養品質。它的發展和培育,需要學生的努力和教師多渠道多方面的引導和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