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洪亮
生本是相對于師本而言的,是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一種教學理念,所以,新課程改革下,教師要更新教育教學思想,通過組織多種活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物理學習態度,使學生在自主體會、動手操作實驗的過程中綜合素養能夠得到提高,能力水平得到鍛煉,進而為學生健全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本文從以下方面入手對如何構建生本理念下的初中物理課堂進行論述,確保學生在自主參與中真正成為物理課堂的主人,同時,為學生終身探索意識形成做好保障工作。
1.何謂生本理念
所謂生本理念指“真正以學生為主人的,為學生好學而設計的教育”。也就是說,新課程改革下,不論是課堂要實現的教與學的目標,還是教與學應用的方法,以及課堂評價方式等都要堅持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確保學生真正成為物理課堂的主人。
2.生本理念貫徹落實的必要性
隨著新課程改革深入實施,生本理念的貫徹落實對物理學科的發展,對學生的發展都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生本理念貫徹落實的必要性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首先,生本理念是新課程改革下的基本理念。“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是課改的基本觀念,而生本理念的貫徹落實不僅與這一理念相吻合,而且將以師為本轉變為以生為本,對學生有效發展具有一定的意義。
其次,生本理念是學生綜合發展的保障。在生本理念里我們強調的是學生的發展,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小組交流、獨立思考及主動探究等,這些活動的有效開展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探究能力和實驗操作能力等方面提高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生本理念的落實是學生綜合發展的保障,也是學生健全發展的基礎。
當然,生本理念的落實有助于物理課程魅力的展示,能確保學生綜合能力水平得到相應提高,更能為學生良好學習習慣養成作出相應的貢獻。綜上,可以說,在初中物理教學中貫徹落實“以生為本”的這一理念,對課改、學生、學科、學校等方面的發展都起著密切聯系。所以,實際教學過程中,物理一線教師要轉變觀念,真正將以生為本的理念落到實處,以為學生健全發展作出相應的貢獻。
3.如何在物理課堂貫徹落實生本理念
3.1嘗試活動的組織
所謂嘗試活動指讓學生在嘗試學習、自主練習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該活動組織不僅能夠改變教師一講到底的模式,有效給學生搭建自主學習的平臺,而且對學生學習水平大幅度提高,物理素養形成都有著密切的聯系。所以,素質教育思想影響下,教師要相信學生,鼓勵學生進行嘗試活動,確保學生在嘗試學習活動中有效落實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進而在確保教學目標順利實現的同時為學生學習能力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
例如:教學《摩擦力》這部分內容時,為了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為了強化學生認識,更為了讓學生認識到物理與生活之間的關系,本節課教學時,我組織學生進行了“嘗試活動”,引導學生在嘗試練習中掌握基本物理知識,提高學習效率。所以,實際教學過程中,我首先組織學生思考下面幾個生活現象,如(1)下雪或下雨后,大廳外邊的臺階都會鋪上毯子或者放上硬紙板,為什么?(2)騎自行車時,我們常常會在軸承的地方放上一些黃油,為什么?(3)我們的鞋底為什么都有花紋……組織學生自主思考這些生活現象,并嘗試進行解答,之后,組織學生結合教材內容進行自主學習,并對上述問題進行討論,說一說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接著再對下面幾道練習題進行思考。下列事例中,目的是增大摩擦的是( )
A給自行車的軸加潤滑油
B在自行車的把套上做出凹、凸花紋
C磁懸浮列車行駛時,車身懸在空中
……
最后,我在根據學生整個嘗試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及本節的重難點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點撥和講解,確保學生在出示嘗試題、自學課本、嘗試練習、學生討論、教師講解等環節中有效落實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同時對高效物理課堂的順利實現,對學生積極學習態度的形成有著密切聯系,進而為學生發展做好保障工作。
3.2探究活動的組織
物理是一門探究性較強的學科,有效的探究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而且對學生科學素養的提升,對生本理念的貫徹落實,對高效物理課堂的順利實現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搭建探究性平臺,鼓勵學生在自主實驗操作中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識,同時能鍛煉學生的問題探究能力,使學生在高效物理課堂中掌握知識、鍛煉能力,進而大幅度提高學生的物理素養,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
教學“探究導體電阻大小與導體長度的關系”實驗時,為了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也為了強化學生的認識,實際教學中,我向學生提出了下列實驗器材,比如:錳銅合金絲(長度為L、橫截面積為S)的一條、鎳鉻合金絲(長度為L,橫截面積為S;長度為2L,橫截面積為2S;長度為2L,橫截面積為S)的三條、電源、開關、導線、電阻、電壓表、電流表、小燈泡等實驗器材,引導學生自主選擇,并說一說自己實驗的原理,并通過自主選擇實驗用品進行實驗真正理解電阻大小與導體長度的關系,同時還引導學生對自己實驗的數據進行分析,鍛煉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進而加深學生的印象,提高學生的物理探究能力,使學生獲得良好發展。
3.3小組活動的組織
小組活動的組織指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確保學生在生生交流、互相發表意見的過程中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識,同時能發散學生思維,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進而為學生綜合素養全面提升做好保障工作。因此,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在全面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正確分組,確保學生在兵幫兵的活動中輕松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識,同時為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奠定堅實的基礎。
例如:如圖是家用電熱水器的簡化電路圖,當閉合閘刀開關后,發現電熱水器發熱管不發熱,造成該現象的原因有多種可能,請寫出其中的三種。
這是一道開放性的試題,有效地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思考和討論不僅能夠發散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而且對學生能力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對學生物理知識的靈活應用及解題能力的提高都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進而為學生物理素養的形成、為學生的發展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總之,在素質教育思想的影響下,教師要認真貫徹落實課改基本理念,要有效地將“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與實際物理教學結合在一起,確保學生在主動求知、自主實驗及交流思考中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識,進而為學生健全發展做好保障工作。因此,教師要將生本理念有效地貫徹落實到實際教學活動中,確保學生在高效的物理課堂中真正找到物理學習的樂趣,同時為學生綜合能力水平的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劉偉.實施探究式教學模式凸顯學生主體性[J].《新課程(下)》,2013年05期.
[2]趙清創.“以生為本”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快樂閱讀》,201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