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紅煉
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是一個整體系統,課堂教學中學與教的過程是一個多維度、多層次、多因素的復雜系統。也就是說,影響課堂教學效率的因素很多,如課堂教學的目標、內容、結構、過程、方法、評價及課堂教學的情景、語言和教學技能等。筆者認為,在新課改背景下優化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一個系統工程,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必須建立在整體優化的基礎上,必須從以下屬于課堂教學的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的相關維度進行全過程優化,全面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效率。
一、課前準備階段的優化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基礎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要提高常態下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效率,首先要在課前下工夫,即深入研究教材和學生,根據學生學習的現狀和教材的要求,制定合理的課堂教學目標和要求。
課堂教學目標要科學合理。它既要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習語言的規律,又要有利于培養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優化課堂教學目標要建立在由英語學習態度、語言知識和智能三方面組成的目標體系上,使每一堂課都有培養學習態度、學習興趣的要求。教師要根據所教內容在整冊教材中所處的地位,潛心與文本對話,認真研讀小學英語課程標準,揣摩教材編寫者的意圖、教材的結構體系;對于高年級的句型、課文,更要潛心研究,在充分解讀學生的基礎上,確定本課的重點、難點,將傳授語言知識及訓練聽、說、讀、寫等語言技能的目標具體化,使每一節課的教學目標和要求都建立在充分了解教材和學生的客觀基礎之上。
二、課中教學階段的優化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
小學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課堂教學活動可看做組織教學過程的最小單位,也可泛指整個教學過程中從導入到交際的全部活動,整個課堂由大大小小、環環相扣的各種活動組成。這些活動不是單純的游戲和步驟,而是學生參與學習和實踐的依托,是擔負著循循誘導、步步鞏固、層層深化、環環落實之任務的教學載體,它們在輕松活潑的韻律中承載著新知學習、鞏固練習、操練實踐、交流運用的重擔。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能否恰當設計與成功實施課堂教學活動,是能否將課本知識轉化為學生的能力的關鍵。恰當的設計是成功實施的前提,提高小學英語教學活動效率必須從根本處切入——優化課中教學階段。
1.優化課堂教學內容
合理使用教育資源,利用教材這個載體。要將教材內容實行科學的組合,進行創造性的加工,組成合理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加強知識間的相互有機的聯系,把教材中的語言知識和語用知識重新置于鮮活的語言情境中加以解決,以便順利完成教學任務,把學生生命中探索的欲望激發出來,創造的潛能開發出來,使學生得到發展。
2.優化課堂教學過程
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要使教師教的過程與學生學的過程相互適應、協調發展。要創設教學情境,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濃厚的熱情高漲的英語學習氛圍,充分調動學生各種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使學生不知不覺地積極投入學習過程,興趣盎然地學習。為此,教師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以飽滿的熱情執教,激勵學生積極學習;以多種教學手段創設語言學習的情境、擴大語言的輸入量;以清晰、準確到位的示范幫助學生理解、模仿、操練和活用語言;以教學活動的變化為依據,變換角色;以緊湊合理、過渡自然的教學環節及科學有序的訓練,讓學生在積極參與語言的實踐中扎實地掌握知識,形成技巧,發展能力,嘗試成功,樂學會學,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優化教學方法與手段
課堂教學方法的選擇是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首先,課堂教學中所采用的方法要符合教學內容,符合小學生學英語的認識規律和教學原則。除了對任務型教學法、情景教學法、直接教學法、簡筆畫教學法、五步教學法等小學英語學科中最常用的課堂教學方法進行掌握外,我們還可以在充分領悟各種教學法的理論依據的基礎上,探索其操作原則,明確可操作的教學模式,把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愿望實實在在地落實到教學過程的每一個環節中,落實到具體的語言知識的傳授和語言技能的訓練之中,實現理論到實踐的轉化。其次,我們還要充分利用直觀教具和電教設備,創設各種語言情境,讓學生利用各種感官參與英語學習的實踐活動,加速語言材料的吸收和運用,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最后激活兒童的學習興趣是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率的前提;直觀教學、情景教學、多媒體教學等都是激發兒童學習英語興趣,使其快樂地融入學習中的有效教學手段。我們可以恰當合理地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科學合理地設計教學游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游戲中自然地、積極地學習與運用所學的語言知識,在游戲活動中喜學愛學。
三、課后反思階段的優化是課堂教學效率的保證
課后反思階段作為課堂教學的必要組成部分和有益的補充,其在完整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地位與作用十分重要,通過反思對課堂教學進行回顧、審視、分析總結,有助于我們保持清醒的頭腦,把新的課程理念落實在行動中。
具體的課堂教學活動之后的教學總結是教師積累教學經驗的主要途徑之一。寫下成功的經驗,記下失敗的教訓,正是教后記——教學總結的真正內涵。實踐證明,教學后記有利于教師及時、系統地獲得教學的反饋信息,有利于教師的自我完善和提高。教師在鉆研新課程標準、吃透教材基礎上,采用相應的教學方法,通過合適的教學手段,突出重點,解決難點,達到預期教學效果。然而目的是否明確,重點、難點提煉得是否準確,教學方法是否恰當,課堂的容量大小如何,知識的密度、梯度是否合理,這一切的一切,都只能通過課堂教學的實踐活動逐一驗證。
總之,教育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探索與創造。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只有在學生的主體作用與教師的主導作用很好地進行統一的前提下,根據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英語課程自身的特點和要求,大力改革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不斷探索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新方法,才能切實保證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高效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