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色星球,中國人來了!8月23日,“中國火星探測工程名稱和圖形標識全球征集活動”新聞發布會在北京召開,會上首次公布了中國第一個火星探測器、著陸器和巡視器的外觀設計,并介紹了中國火星探測計劃的細節。
據介紹,受天體運行規律的約束,每26個月才有一次火星探測有利發射時機。而從現在起到2020年前后僅有3次發射機會,國際上將迎來火星探測的高峰。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工程副總指揮、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主任劉繼忠表示,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不僅要實現環繞火星全球遙感探測,還要突破火星進入、下降、著陸、巡視、遠距離測控通信等關鍵技術,使我們真正進入深空,走近火星。
據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工程總設計師張榮橋介紹,2020年中國首次火星探測將一次實現“環繞、著陸、巡視”三個目標,這是其他國家第一次實施火星探測所未有的,面臨的挑戰也是前所未有。他介紹說,火星距離地球最遠達4億公里,中國的火星探測器在器箭分離后,經過約7個月巡航飛行被火星引力捕獲。此后環繞器環繞火星飛行,并與著陸巡視器分離,然后進入任務使命軌道,開展對火星環繞探測,同時為著陸巡視器開展中繼通訊。在這階段,在軌道設計上就要兼顧環繞和著陸的需求。
劉繼忠介紹說,目前整個工程進展順利,技術攻關已經完成,正在生產各個分系統。
據火星探測器系統總設計師孫澤洲披露,中國首次火星著陸的地點將會是火星低緯地帶,也就是靠近火星赤道的某片區域,但現在精確的位置還無法確定。他說,著陸器在火星表面軟著陸時存在非常多的不確定性,也是任務的重大難點之一。孫澤洲向記者介紹,執行首次火星任務的探測器一共會攜帶13臺(套)科學載荷,比如執行火星全球探測的各類遙感相機和淺層地表雷達。相比重量為140公斤的中國首臺月球車“玉兔”,首臺火星巡視器的重量約為200公斤,可以工作92個地球日。▲
(馬俊)
環球時報2016-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