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張園
把握育兒的契機
■ 文 張園
把握孩子在不同年齡階段的生理特征,采取科學的教育手段,可使幼兒的智力發育飛躍發展。若是抓不住這個契機,就有可能造成難以補救的損失。

孩子降臨到人世,他們的心靈猶如一張白紙。在這張白紙上如何填寫未來的人生,除孩子的自我發展、完善外,很大程度取決于后天的引導和家庭教育。孩子在整個成長發育中,不同的年齡階段有著不同的發展規律,但不是一成不變或均衡發展的。把握孩子在不同年齡階段的生理特征,采取科學的教育手段,可使幼兒的智力發育飛躍發展。若是抓不住這個契機,就有可能造成難以補救的損失。那么,為人父母者應把握育兒的哪些契機呢?
據臨床經驗,許多嬰兒一般都不同程度地患有“厭食癥”,父母常為此苦惱不堪。究其原因,是忽視了嬰兒進食的最佳時期。他們錯誤地認為,只要孩子一吵鬧,必定是肚子餓了,便硬將奶頭往孩子嘴里塞,結果孩子還是又哭又鬧,急得父母無計可施。其實,這是沒有把握好嬰兒的最佳進食期所致。所謂最佳進食期,是指孩子出生后的5~7個月。這期間,孩子的進食僅有母乳或牛奶是不夠的,科學的喂養方法是在母乳之外,適當添一些食品,諸如水果、蔬菜、蛋黃、米粥(小米粥為好)。以此刺激小兒食欲,不僅能增加營養,還能促使寶寶從小養成良好的進食習慣。如果對嬰兒添食太晚,就有可能導致嬰兒厭食或拒食的現象,影響寶寶身體健康成長。

如今,許多家長都懂得幼兒坐童車有利于孩子在運動中健康發育的道理。但對孩子什么時候坐童車好則把握的不準,不是坐的太早,就是坐的太晚。有的父母甚至認為,早坐童車能加快幼兒的骨骼發育。其實這是一種誤解。一般來說,幼兒出生后的7~10個月開始坐童車比較適宜。因為1~6個月的孩子脊椎骨比較稚嫩,背部肌肉的發育還不成熟,若這時讓孩子坐童車,就有可能導致脊柱側彎或駝背現象,而且對智力發育亦有影響。孩子坐童車過早不行,過晚也不行,會影響雙腿肌肉鍛煉,不利于幼兒運動功能的正常發育。

生活中常見一些父母拉著不到10個月的孩子學走路的現象。這種盼兒女早日成長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出生幾個月的孩子,骨骼中鈣鹽少,膠質多,骨骼較為軟弱,兩腿還不能完全支撐整個身體的重量。如果此時讓幼兒直立行走,體重完全壓在雙腿上。容易導致雙腿變形,重則形成O型或X型腿。通常在出生后的11~12個月由大人引導嘗試學步較為合適。因為快滿1歲的孩子,雙腿承受身體的力量已經基本具備,若引導得法,就不致損傷幼兒的四肢發育。有關專家建議,幼兒學步時以赤腳或穿旅游鞋為好。據調查資料表明:在對50名18~30個月的幼兒觀察時,發現打赤腳或穿旅游鞋學步的孩子,較穿其它鞋的孩子更有平衡性和穩定性。


幼兒學語,受男女性別、發育程度和遺傳因素等的影響而有早晚之分。幼兒語言的啟蒙可分為口頭與書面兩種。一般來說,小兒口頭語言發展的關鍵期是2~3歲,到4~5歲時開始進入書面語言發展的決定性階段。通常情況下,嬰兒大都從8~9個月開始呀呀學語,發育早的還會提前到9~11個月就開始說話,到1歲時就能掌握5~12個單詞,4歲時可掌握900個單詞以上。了解幼兒在不同階段的語言發展特點,有意識地勤與幼兒對話,教其識字,背一些詩詞,講些有趣的故事,對增進幼兒的背誦能力和對話能力,拓寬幼兒的智力發展大有裨益。
時下,孩子視力下降是家長們大傷腦筋之事。據我國優生優育部門調查,如今中小學生中視力差的占整個中小學的7%~8%。保護兒童視力已成為當今的社會問題。據此,有關眼科專家呼吁:健康孩子在2~3歲時應接受視力檢查,可及早發現弱視、斜視等眼病,易于采取有效措施矯正。可是,由于父母們把重心放在幼兒的智力開發上,忽視對孩子的視力檢查,到孩子大了以后才發現孩子視力有問題,往往為時已晚。因為小兒視力發展的關鍵時期是1~3歲。有資料報道1000例內斜視(俗稱對眼)患兒的手術結果表明,在2歲以內施矯正手術者雙眼恢復良好視力功能的占95%以上;而2歲以后才施術者均留下不同程度的視力功能損傷,有的還留下終身遺憾。
人的思維能力是人智力開發的核心之一,是一點一滴培養發展的。對孩童時代的幼兒來說,思維發育有兩個高峰期:一是小學4年級(10~12歲左右):一是初中2年級(14~15歲左右)。如果抓住孩子思維發展的高峰階段,適時施教,有意識培養孩子勤學勤看勤問勤思考,或根據孩子的特長、愛好,進行專門指導,對促進孩子的思維發展、提高學習成績大有好處。
已故的周恩來總理生前曾告誡人們:活到老,學到老。這是說人的知識和德行修養是沒有止境的。而人的德行培養重在從小開始抓起。現今小學生雖然從一開始上學就設有思想品德教育課,但孩子接受品德教育的最佳時機應在小學3年級(9~10歲)和初中2年級(14~15歲)這兩個關鍵階段。因此,學校和家長要把握好這個年齡階段適時進行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尤其是為人父母者,要在言傳身教上下功夫,育兒先正己,從生活的一點一滴中給孩子做出表率、樹立榜樣,使孩子在父母的寓教于行中受到感化,促進孩子在體格、智力良好發育的同時,在思想素質上也能健康成長。
(編輯 王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