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荷蘭特約記者 張亮本報記者 郭孝偉 ●盧戈
中糧集團23日宣布,將收購荷蘭谷物經銷商尼德拉農業全部股份,進一步強化其全球戰略布局。收購完成后,中糧將加速整合旗下收購的海外資產,構建全球性、全產業鏈的農業企業。外媒分析稱,通過該收購,中糧期望成為全球領先的農業貿易商,并致力于打破國外糧企巨頭的定價權壟斷。
荷蘭公司有何優勢
英國《金融時報》24日報道稱,2014年,中糧曾收購尼德拉農業51%的股份,成為其第一大股東。新的收購協議將收購該公司剩余的49%股份,目前交易細節并未公開。中糧方面表示,由于需經過監管部門審批,該交易預計將在第四季度完成。
作為中國最大的農業貿易商,中糧總資產目前超過710億美元,在近年來大規模海外并購的背景下,中糧業務范圍覆蓋140多個國家和地區。
另據美國《華爾街日報》23日報道,收購荷蘭尼德拉使得中糧的業務范圍進一步擴大到歐洲和拉丁美洲。作為荷蘭最大的農產品貿易企業之一,尼德拉農業在上述地區有傳統業務優勢,其糧食采購和貿易網絡,以及以拉美為重心的種子業務,補全中糧的戰略資產布局。不過,近年來,荷蘭尼德拉公司盈利能力逐年下滑,去年出現5年來首次虧損。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24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荷蘭尼德拉公司主要優勢在于歐洲和南美市場的糧源及貿易采購網絡。這次收購可以使中糧搭建起世界范圍內的糧食生產和采購平臺,比如可以通過尼德拉公司在南美的網絡直接采購糧食,然后銷往歐洲或亞洲,擺脫中間商控制。歐洲和南美是全球主要的糧食產地,歐洲也是全球農產品的主要消費市場,這兩大市場對中糧成為世界性糧商有著重要作用。
縮短與ABCD四大巨頭差距
數據統計,2015年,中國國內糧食總產量超過6億噸,與此同時,作為全球最大糧食進口國的中國,還從國外進口1.5億噸糧食。路透社報道稱,目前,國際四大糧商巨頭ABCD——美國ADM、美國邦吉(Bunge)、美國嘉吉(Cargill)以及法國路易達孚(LouisDreyfus),壟斷了全球糧食市場,這四大糧食貿易商占據全球糧食貿易的80%以上,實現了從上游原料供應到下游產業銷售的全程控制,并掌控定價權。在此情況下,中國試圖集中力量打造一家農業貿易商,可以與西方對手展開全面抗衡,縮短與國際壟斷企業之間的差距。
梅新育表示,中糧是中國最大的糧農公司之一,但距離國際四大糧商巨頭ABCD仍有差距。這種差距并非完全是經營規模的差距,最主要的是全球化產業鏈方面的差距。這次中糧收購荷蘭尼德拉,在打造全球化的產業鏈方面可以起到很大作用。
“抄底”國外企業有風險
《金融時報》稱,中糧集團期望借著海外同行業資產價格偏低的背景“抄底”,以更高性價比收購國外企業。但與此同時,耗資巨大的收購加上農產品市場價格的低迷,也給該公司的盈利造成壓力。在政府給予補貼的情況下,中糧的虧損額仍在擴大,在中國8個農產品上市公司中,有7個處于虧損狀態。有分析認為,中糧收購戰略“盤子過大”,而企業及品牌經營并未及時跟上。
但梅新育認為,中糧集團作為中國央企,與民營糧商定位不同。民營公司主要是順應市場,賺取利潤,而中糧應該有戰略性目標,應該走上調控國際市場的路。中糧集團在國際上進行收購和業務開展,各界不應從短期效益來衡量,要從長期戰略目標來觀察。中糧在國際糧食市場上起步較晚,但依托中國巨大的市場規模,應該有機會逐步趕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