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芳 高海燕 張鳳娟
(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江蘇 南京 211188)
我國高職圖書館特色資源建設及服務現狀調查研究*
李宏芳高海燕張鳳娟
(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江蘇 南京 211188)
[摘要]圖書館作為高職院校的文獻信息保障中心,其特色資源和服務應與院校的辦學特色和發展水平協調統一。筆者通過對全國示范高職院校圖書館的調查,了解特色資源建設服務現狀,分析高職圖書館特色資源訪問權限限制、資源缺乏特色,服務創新不足等問題,進而提出高職圖書館應從學校特色、創新服務、宣傳推廣、用戶行為研究4個方面提升特色資源建設服務水平。
[關鍵詞]高職圖書館特色資源服務調查研究
何為特色資源,學術界并沒有一個完整統一的定義。從國內外發展看,美國高校本著傳承本校文化精神,保存文化傳統的使命,于20世紀上半葉,陸續建立了具有本校特色的“特藏”。而我國高校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也以保存本校文化為目的建設了“本校文庫”[1]。因此,“特藏”和“本校文庫”是有相似之處的。近幾年,隨著特色資源的建設發展,其理解主要概括為:(1)特色信息資源:主要從信息機構服務的角度,以特色資源的類型、意義和建設中存在的問題為切入點研究的特色資源;(2)特色館藏資源:立足圖書館館藏,從特色館藏的構成、類型、建設對策與機制等方面理解特色資源[2]。而筆者理解的特色資源主要是與院校特色或專業相關的特色資源,可以是長期積累的,有別于其他圖書館而獨立存在的特色館藏,或是具備專業、地方、載體、文種、類型、時代等特色,或是在某一學科或領域形成內容豐富、結構完整的資源體系。特色資源是圖書館開展一切服務的基礎,開發特色資源,開展特色服務,是圖書館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筆者采用網絡調查的方法,訪問了全國100所示范性高職院校和重點扶持的9所高職院校網站,獲取特色資源建設與服務的相關資料。訪問時間是2016年3月16日至31日。在訪問的109所高職院校中,剔除存在網頁無法打開、訪問限制等特殊現象,實際有效訪問86所院校主頁,占總數的78.9%。
1.1自建特色資源
根據調查,訪問的86所高職院校中,自建特色資源共99項。主要包含3類:特色專題類、教育教學類、隨書光盤及校本資源類。
(1)專題類自建資源
專題類主要是與地方特色、學校特色、學科特色、或某個主題相關的自建資源。據調查,共有18所高職圖書館建有專題類特色資源,占調查高校總數的20.9%,合計38項,占自建特色資源的38.4%,其中,天津職業大學、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建設數量較多。大部分高職圖書館的專題類資源建設與地方、學校特色密切相關,如湖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的路橋特色數據庫;寧波職業技術學院的寧波市特色動漫產業數據庫;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的紙文化特色數據庫;綿陽職業技術學院的非金屬材料與化工專業特色數據庫。調查發現,高職圖書館特色資源的建設情況在一定程度上與項目資金支持是分不開的,如天津職業大學承擔著“天津市高職院校高水平建設項目特色資源庫、天津市職業教育特色資源項目”,促使其在特色資源建設方面有一定的優勢。
(2)教育教學類自建資源
據調查,共有9所高職院校建有教育教學參考類特色資源,占調查高校總數的10.5%。共計13項,占自建特色資源總量的13.1%。其中偏重重點專業類教學資源建設的有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上海旅游高等專科學院。其他學校主要針對學校總體教學文獻需求的數據庫建設或信息檢索教學資源建設,其中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在文獻信息檢索課程建設方面比較突出,為信息檢索課程設置專欄,進行個性化服務,如知識點、互動環節,學生可以在線進行課程學習等。
(3)隨書光盤及校本資源類資源
據調查,28所建有基于校本資源或館藏的特色資源,占調查高職院校總量的32.6%,合計47項,占自建特色資源總量的47.5%。其中31家圖書館只是借助博云或暢想之星建立了非書光盤數據庫。除此之外,11家圖書館以本校資源或館藏為核心,對特色資源進行了搜集整理,形成了真正意義的特殊數據庫。如表3:天津職業大學、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承德石油高等專科學校、大慶職業技術學院形成了本校教師成果庫;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承德石油高等專科學校建立了學生畢業論文數據庫;邢臺職業技術學院和長春職業技術學院進行了紙本館藏的特色化處理。此外,承德石油高等專科學校、貴州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九江職業技術學院形成了學校內部資料、圖片等各類資源的數據庫,為學校歷史文化傳承作了積淀。
(4)自建特色資源對比分析
筆者將3類特色資源建設數量排名前五的高職院校進行列表對比,如表1:

表1 自建特色資源對比(各項取前五)
由表1可知,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天津職業大學、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從自建特色資源總量或任意一類特色資源建設方面均十分重視。尤其是專業題類自建特色資源均不少于5項,如天津職業大學的專題類自建數據庫:會計電算化專業特色數據庫、旅游管理專業特色數據庫、模具設計與制作特色數據庫、生物制藥技術特色數據庫、裝潢藝術設計專業特色數據庫,與學校的辦學特色、專業需求十分契合。
1.2商業特色資源
1.2.1商業數據庫引進情況
商業特色資源主要以商業數據庫的形式存在。在86所高職中,3所訪問商業數據庫受限制。因此83所訪問數據有效,共引進1067項商業數據庫,遠大于自建特色資源。這些高校中大部分引進了中國知網、超星、萬方、維普、讀秀等常見數據資源,還結合高職院校特色、教育教學、專業設置、學生學習就業需求購置了一些特色商業數據庫,合計380項,占總量的35.6%。調查發現,安徽職業技術學院、湖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深圳職業技術學院、順德職業技術學院在重視商業數據庫引進的同時,十分重視多元化、特色商業數據資源建設,如安徽職業技術學院引進了中國法學多用途教學案例庫、實習實訓專題數據庫;湖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引進了IT教育資源庫、職場預備課;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引進了知識世界視頻教育資源庫、ACM、環球英語多媒體資源庫;順德職業技術學院引進了軟件通、全球產品樣本庫等都是與學校的辦學特色、教育教學研究、學生學習就業結合,有針對性的開展特色資源建設,不只是拘泥于基礎學術資源建設。
1.2.2自建特色資源與商業數據庫建設對比分析
圖書館資源建設主要涉及自建資源、商業數據資源兩方面,而自建特色資源和商業數據庫又是相互關聯的。當商業數據庫足以滿足用戶需求時,會延緩自建資源的建設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商業數據庫的質量也影響著自建資源建設的質量。

表2 自建特色資源和商業數據庫總量對比分析
表2可知,高職院校圖書館在資源建設過程中,仍以商業數據庫的引入為主。然而,多余半數的高職圖書館自建或商業資源較少,說明高職圖書館的資源建設嚴重不足問題。
1.3開放獲取資源
調查中發現部分高職院校圖書館提供了開放獲取資源的推薦鏈接服務,主要有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大連職業技術學院、北京電子科技職業技術學院、九江職業技術學院等9所院校圖書館。這9所高職院校只有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自建了7個特色資源,其余院校只有0至2個自建資源。9所高職圖書館引進的商業數據庫數量在10個左右。據調查,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既注重自建資源建設,又深入挖掘了開放獲取資源,為用戶提供了豐富多樣的資源獲取途徑。其他高職院校的自建特色資源和商業數據庫資源均偏少。在高職院校圖書館資金緊缺,專業人員匱乏的情況下,挖掘開放獲取資源是明智之舉。
調查發現,諸如參考咨詢、新書推薦、圖書薦購、常用軟件下載、文獻傳遞、館際互借、代查代檢、自助打印/復印、定期服務、遠程訪問已經逐漸演變為一種常規服務項目,80%的圖書館均開設了相關服務項目。隨著Web時代的興起,新的社交媒體平臺越來越多地應用到圖書館的創新服務中。如圖書館的常規咨詢服務其方式已經多元化,除了在館咨詢、郵件咨詢、QQ咨詢,還有微博、微信平臺開展的信息咨詢服務。調查的89所高職院校中,12所設置了微博咨詢平臺,13所開設了微信公眾號。此外,61所高職圖書館為了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開辟了特色服務項目,合計250項,其中5項以上特色服務的僅有21所高職院校,說明高職圖書館特色服務項目有待開發。具體統計數據如表3。

表3 高職圖書館特色服務項目統計
筆者將高職圖書館特色服務分為6個類別:(1)特色專題服務主要是以某專業、行業,或某類資源為主而開發的服務項目,如:北京電子科技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提供的專業服務、專利信息摘要、行業熱點信息;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的行業研究報告服務;漳州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的畢業生優秀作品展、科普圖片展;大連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的編輯中外職教文獻的信息服務等。(2)特色閱覽服務主要是基于服務內容、服務對象開發的有別于普通閱覽的服務項目,如:大連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設立的珍本書閱覽室,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設立的重點專業閱覽室;貴州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的校史館。(3)特色服務組織:主要以協會或委員會的形式成立的用于倡導閱讀為主的組織,如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成立的讀書俱樂部,承德石油高等專科學校成立的光元讀書會,天津職業大學圖書館成立的悅讀社。(4)教育培訓講座:如天津電子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開展的信息素質教育、人文素質教育,天津中德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開設的文化沙龍。(5)讀者互動:主要以獲取讀者反饋信息為目的開展的服務方式,如日照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的讀者留言、讀者漫談;長春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的調查問卷、意見箱等。(6)其他服務:圖書捐贈、論文檢測/查重等服務。根據表3,從總量上看高職圖書館的特色服務已經一定的基礎,但從“服務項數/學校數量”值看,特色服務項目不足3項。
3.1訪問權限限定,限制交流共享
據調查20余所高職圖書館網頁無法打開或權限限制。并且,除了CALIS、JALIS等項目建立了特色資源共享機制外,其他大部分自建特色資源采用“限制+授權”的服務方式,在校內IP范圍內可以訪問,校外需要使用VPN或特別授權才可啟用。甚至部分高職圖書館連一級網頁都無法打開,嚴重缺乏共享機制,阻礙信息交流分享,造成信息資源冗余。
3.2資源建設特色不足,開放獲取資源推薦有限
調查86所高職圖書館時,48所高職院校無自建特色資源,17所高職院校僅有一個自建資源,主要以隨書光盤為主。11所高職院校僅2項自建資源。說明88.4%的高職院校圖書館并沒用充分開發利用本校、本館館藏特色資源。從高職院校的角度,館藏資源建設應隨學校的辦學特色而變化,經常幾十年的積累,必將有值得開發的特色資源,供校內外、同行業采納利用。至于商業特色數據庫僅有380項,占總量38.6%,甚至部分圖書館只購買了知網或提供了常用數據庫的鏈接。高職院校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地方,商業數據庫的引進要不斷滿足教學科研的需求,還應與學生學習、實習、就業緊密相關,注重學生技能的培養提升。此外,僅有9所高職院校圖書館明確推薦開放獲取資源,僅占調查高校的1%。
3.3缺乏特色化的深度知識服務
特色資源是基礎,服務是手段,有效利用是最終目的。長期積累的紙本或電子資源若不進行二次加工,用戶便無法從紛繁復雜的資源中,獲取有價值的信息,無法有效利用。這不僅是資源的浪費,也是服務的缺失。而在高職圖書館服務的調查中發現,僅有少部分圖書館作了深度服務,如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的行業研究報告服務。如何開發滿足符合高職用戶需求的特色化、個性化、可定制的服務項目,是一個值得探索的問題。
4.1資源建設與學校特色結合
充分認識高職圖書館特色資源的重要性,明確學校的整體建設發展水平和定位特色,針對學校的辦學特色和優勢學科,積極整合主體特色鮮明、內容豐富的文獻信息。成立特色資源建設專家委員會,由學科專家、學生、對口聯系人、校外專家組成,確定特色資源建設的具體內容。加強館藏資源的獨特性,堅持科學引進與自建并重的原則,構建網絡環境下的特色資源構建體系,改變傳統以采購為主的資源建設模式。拓展特色資源建設渠道,如:開放獲取、資源共享、校友捐贈、機構知識庫、網絡征集等多種模式并存的特色資源建設體系。將特色資源整理揭示出來,并不斷積累充實與傳承發展。
4.2特色資源與創新服務結合
網絡信息技術手段沖擊和改變著圖書館的傳統服務模式,高職圖書館也應緊跟時代潮流,創新實體圖書館的服務方式,積極為用戶創造更多泛在、移動的學習環境。做好特色資源傳統信息服務的同時,注重知識服務的發現,努力為特色資源主體服務學科提供深層次的知識服務,為教學科研、學習就業、教輔管理部門、校企合作單位提供特色資源的個性化服務[3]。如校園用戶群,推出特色資源相關行業的信息簡報,進行有針對性的推送;針對企業用戶群開展特色資源定題服務,為企業高層撰寫特色行業研究報告,輔助企業決策。根據用戶行為開展特色資源的嵌入式服務,如建立特色資源閱覽室、研討室并提供相應的配套設施;對師生開展特色資源的詳細講解;詳細了解與特色資源相關的科研項目,主動與相關研究學者聯系,為其推送特色資源,嵌入至科研隊伍,以提供個性化知識服務,使學術研究、工作研究成果反哺改善特色資源的服務[4]。
4.3特色資源服務與宣傳推廣結合
我國部分高職圖書館特色資源建設已有一定的成果,但是推廣效果仍不理想。一般以圖書館主頁的形式對特色資源簡單介紹,對紙本特色資源設定專門閱覽室,鮮有高職圖書館開展基于特色資源的教學科研服務,個別圖書館開展特色資源的企業信息服務。總的來說,高職圖書館建設特色資源的基礎比較薄弱,宣傳推廣的意識比較淡薄。應針對特色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推廣項目,如將特色資源設置圖書館主頁一級頁面,以放寬訪問權限,促進交流共享,帶動特色資源的推廣;開展特色資源的主題宣講、展覽活動;邀請行業專家開展關于特色資源的專題講座。與現代信息技術結合,積極融入全媒體環境,充分利用新媒體的即時性、共享性、互動性構建特色資源的宣傳體系,將特色資源的宣傳融入到圖書館服務的各個環節。
4.4用戶行為研究與反饋機制結合
一切從用戶的角度出發建設特色資源,利用用戶體驗理論獲取實證研究數據,以即時咨詢或調查問卷的形式,實時獲取反饋數據。建立互動交流中心,調整特色資源建設與服務的策略。加強云環境下,大數據技術的研究與應用,深入分析挖掘用戶行為習慣,鞏固特色資源建設質量,提升特色資源服務的效用水平[5]。建立用戶利用激勵機制,如特色資源專項獎學金,對用戶行為和心理施加影響,提高特色資源的利用率,以獲取真實有效的反饋數據,提升特色資源整體提升。
參考文獻:
[1]韋慶媛.美國著名大學圖書館“高校特藏”資源建設研究[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7(2):89-92.
[2]李小紅.我國985高校圖書館特色資源建設與重點學科的相關性研究[D].太原:山西大學,2013.
[3]匡登輝,張蒂,王娟萍.開放存取期刊的學科化服務模式研究與思考[J].圖書館論壇,2012(6):127-130.
[4]王德平,張霓,楊群.論高校圖書館特色資源服務模式的創新[J].圖書館論壇,2011(6):104-106.
[5]勒輝.基于云計算的高校數字圖書館特色服務研究[J].情報資料工作,2014(2):79-81.
李宏芳女,1985年生。碩士研究生,助理館員。
高海燕女,1987年生。碩士研究生,助理館員。
張鳳娟女,1975年生。研究生,館員。
[分類號]G258
收稿日期:(2016-05-11;責編:王天泥。)
*本文系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2015年度院級科研立項項目“基于特色資源的高職院校圖書館個性化服務模式研究”(項目編號:JQ1510)成果之一。